1. 首页 > 娱乐生活

穿岩

介 绍 位于沅江北岸顶端,岩石洞穿,洞呈新月形,岩似象鼻,山因岩而名。晴天时,岩影映入沅水,很像一头大象在饮沅江水,堪称一绝。

穿岩

湖南怀化市

网红燕岩穿洞景点(燕子岩旅游攻略)

广东怀集燕岩

在世界华侨华人旅游合作组织、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首都旅游集团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外旅游品牌推广峰会上,广东怀集燕岩被命名为“中国最佳溶洞奇观”。

燕岩风景区位于怀集县西南面的桥头镇,距县城27公里。风景区由360多座拔地而起的神态各异的石峰和170多个大小各异的岩洞组成,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小阳朔”之称 这里山峰秀丽,形态奇特,自成景观,有骆驼峰、双乳峰、皇冠山、元阳石、猩猩望月、上山龟等景观。其岩洞也极为奇异,以燕岩、风洞、朝岩、黑洞为代表的岩洞尤其壮观。此外,雾岩、红月岩、低寒岩、潭傍岩、莲岩等深洞亦各具具特色。可谓是“天然的岩洞博物馆”。 燕岩位于怀集县桥头墟镇以西500米处,因岩洞中有无数的金丝燕在这里筑巢繁衍生息,故得名。它是我国内陆唯一有金丝燕栖息的地方,是风景区最迷人的景点,也是群洞中最为壮观的一个。燕岩洞高66米,宽40米,深900米,面积2800平方米。一溪清流贯穿洞中,溪长660多米,水深3-10米不等,溪水长流不涸,可泛舟而入。"燕岩渡艇"乃古怀阳八景之一。燕岩气魄之宏大,广东各著名的岩洞也罕有匹敌,故有"天下第一奇洞"之美誉。 洞中曲径通幽,石笋、石柱、石钟、石人、石马、石狮....... 或依或卧,或垂或立,栩栩如生。有将军骑马、梁祝携手、三妹放歌、观音坐莲、宝鸭倒影、和尚念经、庵中尼姑等五十六景。这些景点倒影在溪水之中,更是一幅幅奇丽的画图,使人遐想连篇。从前,洞内建有立琴庙、文昌阁、刘三妹寺等景物。传说歌仙刘山姐当年为逃避地主老财的逼害,在洞中居住多年,天天在这里唱歌。民间传说刘三姐在这里升仙,留下的化身便成了"三妹放歌"的景点。 游客近得洞口,可见金丝燕上下翻飞,燕影绰约;进得洞内,群燕逐舞,尤如漫天飘雪,可是却无一燕低飞或落地觅食,甚是令人费解。据考究,原来金丝燕与普通泥燕不同,有其独特的生理特征:羽色明黄,嘴爪胭红,翅膀颀长,腿脚特短,若平地起飞,则长翅打地。故此,不能平地起飞,只得借助高岩崖边滑翔飞行。金丝燕属国家保护动物,不能捕捉,近年当地人民政府已采取措施,对金丝燕加以保护。XE

游览燕岩,最好是在农历六月初六"燕子节"期间。此时,除了饱览燕岩秀丽的自然风光外,还可以一睹采燕窝人飞崖走壁的惊险��技:采燕窝人赤裸上身,穿着短裤,凭一绳索一竹竿,在毫无安全设施的情况下,攀登五、六十米高的悬崖峭壁掏取燕窝。他们时而似猿猴攀爬,时而似燕子翻飞,时而隐没洞中,时而探头伸足,真是神出鬼没,其惊险之状,是世界上任何杂技表演所无法企及的。无怪乎外国游客惊叹地说:"东方绝技,举世无双!" NS,

除了怀集有金丝燕,中国哪里还有金丝燕?

燕岩位于怀集县桥头墟镇西,因岩洞中有许多金丝燕筑巢繁衍而得名,它是我国内陆唯一有金丝燕栖息的地方。燕岩洞高66米,宽40米,深900米,洞中有一条长660多米的小溪,水深3-10米,可以泛舟穿洞。传说歌仙刘三姐当年为避地主的逼害,在洞中居住多年,天天在洞中唱歌,后来在这里升仙,留下的化身便成了“三妹放歌”的景点。走进洞内,可见群燕逐舞。金丝燕羽色明黄,嘴爪胭红,翅膀颀长,属国家珍稀动物,近年当地政府已采取措施对金丝燕加以保护。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是旅游燕岩的最佳时间,因为此时这里会举“燕子节”。塔山森林公园燕峰峡温泉漂流度假村下帅壮族瑶族乡燕岩省级风景名胜区温泉漂流旅游度假村

怀集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怀集县地处广东、广西、湖南三省(区)结合部,位于“泛珠三角”的咽喉,二广、昆汕、太澳三条高速公路和贵广高速铁路在此交汇,是承接珠三角、辐射大西南、通向东盟经济区的桥头堡;是广东省人口、面积、资源大县。随着“贵广高铁”的开通,更多的游客会到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怀集一睹芳彩。怀集的旅游景点主要有:

1、燕岩。燕岩位于怀集县桥头墟镇西,因岩洞中有许多金丝燕筑巢繁衍而得名,它是我国内陆唯一有金丝燕栖息的地方。旅游特色是这里可以观赏到羽色明黄,嘴爪胭红,翅膀颀长的国家珍稀动物金丝燕。燕岩洞高66米,宽40米,深900米,洞中有一条长660多米的小溪,水深3-10米,可以泛舟穿洞。游人进洞除了可观赏金丝燕,还可以观赏到各种奇形怪状、姿态万千的石头,它们像一幅装饰精美的画卷展现在面前。

2、世外桃源。位于广东省怀集县挢头镇东面约1公里。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通过一段多米长的有着众多地下天然雕像及佛地洞天的溶洞,千百年来靠着火把穿洞过穴与外界沟通,没有其它的通道,构成非常奇特、国内罕见的自然现象。村落里至今仍然保留着古老地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历史痕迹。在此,可以享受到陶渊明笔下真正地世外桃源的奇景。世外桃源主要由“桃源洞天”和“世外桃源长寿村”两部分组成,“桃源洞天”距肇庆怀集县桥头镇东面约1公里,长350米,宽50米,高4-20米,溶洞内伸手不见五指,一溪穿腹而流,步出东边洞口,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四周环绕高峻的石山,方圆二三里的地方自成天地。

在世外桃源景区游客可在薰衣草园赏十万薰衣草、神秘桃源洞与长寿村,还可观赏广西民族歌舞表演。游人来到这里,可以先坐在小船上沿着湖泊荡漾,放松身心,享受惬意的田园生活,然后转到一条狭长的水道里面,去寻找世外桃园村。游人与自然仿佛相交融了,顿然忘我,痴迷于仙境,流连忘返。

3、燕峰峡漂流。燕峰漂流景区座落在凤岗镇高山环绕之中的热水坑。景区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现开发的漂流河道长3.8公里,全程落差72米,需时约1个小时。乘坐橡皮船从起点码头滑道起漂,跌宕起伏顺流直下,可见处处山圃着水转,水绕着山行,水边是山,山边是水。漂流此间,时而平缓如镜、时而湍急蒲漾、时而绿树成荫、时而野花丛丛、时而蜂碟相戏、时而悬崖峭壁。时而绕险滩,时而躲暗礁,时而搏激流。热水坑河水清澈见底。急缓有续,漂流活动融合了惊险、刺激、浪漫与奇趣,使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乐而忘返;让人在漂流活动中战胜险恶,享受喜悦,为久居都市的人们创造出自由奔放的欢乐情趣,激荡出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

4、燕山风景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桥头镇新兴管理区石根村。距燕岩,世外桃源景区2.5公里,景区内千峰竟秀、百岩峥嵘、溪流、田野、阡陌、村庄、翠竹交相辉映,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具有“第一岩”美誉的盘古洞天,宽30-80米,高50-100米,游程近3000米。洞内空气清新,冬暖夏凉,是旅游避暑的胜地。洞中惊现国内罕见的洞中瀑布,世界之最顶天立地的“盘古巨人化身”;“亿年神龟”、“盘古梯田”、“玉塔擎天”,“朝岩龙宫”……景点琳琅满目,经专家论证洞内完好保存着亿年前燕山运动留下的最美好的自然景观。燕山风景区为“古怀阳十六景”之一。

5、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位于怀集县冷坑镇境内,由六祖岩、六祖岭和六祖禅院三部分构成。六祖岩是唐代名僧六祖惠能于龙朔年间(662年前后)到怀集避难时曾在此岩洞中栖住10年,故得名。这里山清水秀,林木葱笼簇拥,风光独好。六祖岩室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岚气生秋,的确是名不虚传菩提佛陀居住的圣地。

六祖岭是空气负离子最好的地方,山溪两旁林木参天,景色十分美,特别春夏季节,金刚花、金银花、月季花缠在树上,一条山溪的香花味特别浓,还可欣赏山冲的云烟,得到一个美的感受。

6、塔山森林公园。塔山,又称天胜岭,取天然胜地之意,位于县城南面绥江之滨,为历代习仪祝圣之地。海拔253米,矗立于怀集县城南面绥江之滨。一条3米宽的“之”字形山路盘旋到山顶,四周有许多通向密林的曲径;在郁郁葱葱的松林中,建有光彩、滴翠、明珠、凌烟、天胜、晓霁、松韶、回峰等11座亭台楼阁,相映成景。

7、蓝钟温泉。被称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怀集县蓝钟镇双兴村汤水温泉,距蓝钟墟镇19公里,离县城55公里。双兴村一带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面环山,环境十分优美。 每年春节等节日期间,蓝钟双兴温泉都成为县内外游客的旅游热点,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入汤水村泡温泉。

最近打算去广西旅游,麻烦最近去过广西旅游的朋友介绍下当地的一些旅游景点

桂林不错的选择。桂林山水甲天下哟!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

地貌介绍

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

地貌形成原因

(1) 石山——四周壁立拔地而起的奇峰 峰林石山地形是以一座座石山拔地而起,四坡壁立峭峻为特征。石山四周峭峻,是由于石灰岩体多被溶蚀而成向下透的通路。因此,石山坡面是以崩塌为主。它和土山以流水冲刷坡面,并使山坡由急向和缓演化相反,石山山坡上无散流、暴流产生。反之,山足多为地表水下透入地下地点。因此,石山四周有不少山溪、小河和冲沟流入。因而使石山山足成为流水侵蚀、溶蚀地区,小河的侧向侵蚀,落水洞的形成,都会使石山山坡由和缓变为急陡。例如在肇庆七星岩区,有个禾婆岩,它就是由西江支流蚀成,今天岩内还堆积着一层厚达2米的河床卵石层(鹅卵石),表示是河床相沉积。这个岩成立后,岩口处崩塌,而使石山形成峭壁了。这种洞可以称为“侧洞”。 由于地面水流以石山为集中下透区,因而使石山四周陡立。形成拔地而起的孤峰。有时悬崖千丈,雄伟非常,如桂林的独秀峰即为一例。石山崩塌实例,可以在石山脚下发现巨大崩石来证明。如肇庆七星岩区,在1970年雨后即产生崩塌,巨石直径在二米以上,由崖壁上崩落,打穿了水泥建筑物的屋顶。崩塌可使崖壁成为悬崖,即额状突出崖顶的峭壁地形。又如肇庆含珠洞、双珠洞等,也都是巨石崩落时。刚好卡在岩隙中形成的,表示崖坡是以崩塌作用为主。 (2)“逢山有洞”的石山“脚洞” 峰林石山地形特征是“逢山有洞”,有的不止一个,如桂林七星岩即有5个洞口。但是最奇特的要算“脚洞”了。脚洞是在石山山脚形成的洞穴,故名“脚洞”。它的地形特征是沿着地下水面发育的。所以,脚洞内部一般都有广大的洞穴系统。例如肇庆七星岩的大岩,即在洞中有一大厅堂,沿厅堂四周分支出了小洞和走廊,在大厅堂处还有一个地下湖形成,表示脚洞是由地下水面附近有强大的溶蚀力所致。因此,脚洞洞顶一般按地下水面形成,故顶部平坦是脚洞的一大地形特色。“顶平如割”是各地县志称呼这种脚洞相似的形容词。 但是脚洞洞顶也并不是平坦如板,而是有不少石锅、石钟地形分布着。这种地形是其他洞穴少见的。石锅是一片分布的多个浅平半圆穹形凹入洞顶中的石穴,大小在1米以内,凹入洞顶不到半米,半圆形态完整,互不干扰,说明石锅是溶蚀出来的,并且以中心部分溶蚀、冲蚀较强所致。石锅一般大小相似,这是洞穴充水时水流呈素流状态的结果。水流一般分层流和紊流,层流即水层中各点速度相同,在石灰岩裂隙中流水即是层流,它的速度较慢,每秒在1厘米以下。洞孔大了,水流较畅,流水中各点速度不同,即成紊流,流水按速度分成多股,彼升此降,彼急此慢。如在3厘米溶孔中,流速为0.1厘米时,即可由层流转为紊流。雨期溶洞充水,水股冲击处溶蚀力更大,因为冲击地点压力大,溶蚀量增加,如按实验资料,地下水在不承压状态下,岩隙每年扩大为0.35毫米,而在充水承压后,可增加到每年扩大岩隙达5毫米,即承压后溶蚀力增加15倍。冲击洞顶的急流就可以在汛期冲蚀、溶蚀出石锅地形。 石钟成因全然不同。它是由于地下水沿节理下透并在洞顶滴下处,进行溶蚀成一深穴如钟形的结果。如果地下水丰富,沿节理齐流出时,则石钟形态可变成一条凹入的顶槽。石钟只是一孔滴下水量所成,所以钟顶即见一溶孔存在,这在石锅中是没有的。整个石锅就是在一块岩面上形成的,而石钟分布是依据溶孔所在地而形成,多呈疏落分布,也和石锅成片分布不同。 洞两侧还有边槽发育。这是由于地下水面季节性存在的表示。因为水面附近溶蚀力最大之故。凹入的边槽在古书中称为“石床”,因为边槽底部是平坦如床的。如果边槽有几层就表示地下水面季节性有变动了,正象河流有枯水期水面,洪水期水面那样,洞中常有小河流贯(如在凌霄岩、燕岩等)。 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幕等石灰华沉积不多,也是脚洞沉积地形的特点。因为脚洞雨期充水,紊流冲蚀,石灰质很难沉积在岩面之上,形成灰华沉积。有亦是小型的,如形成了“团龙”、“飞凤”、“蛇”、“果子”、“花”等薄而小的形态。 脚洞是地面流水流入石山体内的通路。因此,洞口一般比洞内高,呈广阔低平洞口,常为较冷空气积聚洞内,属于“冷洞”型洞穴。因为冷空气比重较大,不易上升和排出洞外,无怪夏日人们在此避暑了。广东云浮凌霄岩且有地下河贯通。 脚洞沿地下水面向四周沿节理伸展,如果遇到石山外面的河流时,地表上的河流会立即把水量转向脚洞流下,使地面河流下游成为无水旱谷,这种现象叫做“地下掠水”。早在宋代我国已有脚洞进行地下掠水或劫夺的记载。当脚洞贯穿了整个石山山体时,就被称为“穿洞”了。桂林北面的灵川就是这样形成和得名的。 (3)峰林石山上的“穿洞” 当脚洞上升之后,高出地下水面时,穿过石峰的脚洞,就叫做“穿洞”。这是由于地壳上升了,或者地下水面下降了。从前的脚洞就成为没有流水、积水的干涸洞穴,洞底也高出平原地面,变成为于半山上的洞穴,由于洞穴穿过石山,故名“穿洞”。穿洞可以由于不断侵蚀、崩塌,变成一个半山上的洞穴,有如窗口,这种奇异的地形,每成为当地风景区,如阳朔的月亮山,即因穿洞有如半月形状得名,故又名明月洞。此外,桂林穿山的月岩,坪山的穿岩都有象明月高悬天空美景,成为名胜。它们都是上升了的脚洞所成。即在中更新世时(60多万年前),这里是一条地下河所在。当时地面即今天的40~60米比高的阶地面。目前桂林峰林石山中最好的穿洞,却不呈月亮山形态,而是保存良好的脚洞地形,例如平坦的洞顶,边槽有多层,石锅、石钟的发育,平坦而有地下河堆积的洞底等。不过,穿洞毕竟和脚洞不同,因为地下河消失了,洞穴中水流向下流失了。于是无水的洞穴给石灰华沉积带来良好的保存环境,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幕、灰华阶地(包括灰华田)最为发育,还有平缓洞底可发育出深深陷落的落水洞,被称为“无底洞”。洞口及洞顶每因长期受侵蚀、溶蚀而崩塌,使洞口高而广大,崩石塞道,洞内大厅又可因崩落而显得特别高大,破坏平坦的洞顶地形。例如桂林芦笛岩就是以各种石钟乳出名,游览道路要靠凿开钟乳石林来开辟。桂林七星岩更突出,它以四十五个洞连成,主洞长达814米,贯穿着八大厅堂,五个出口;全部洞穴长达3公里,分为三层,最下一层仍为脚洞;中层大洞厅堂高27米,宽48米,由二层脚洞崩陷合成;有边槽(称白石天篷),脚下听到地下洞穴的“空谷传声”。中心部分较低,即大教场处,为古地下湖所在。落水洞分别被命名为“无底深潭”、“癞子潭”、“双狮守龙潭”等。在茅茅头石山(即光明山),除芦笛岩外,还有大岩(长达875米,唐代僧人墨迹亦已被钙膜保护起来,墨迹如新)、飞丝岩、穿岩等四个穿洞贯穿,这种穿洞是战时避难地点,因为洞底平坦,厅堂广大,支洞众多,战时工厂、学校、医院仓库均可利用。在峰丛石山区亦常有穿洞发育,如广东怀集燕岩,广西靖西穿岩等,即为公路利用穿行。[2]

历史文化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 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直到新中国建立。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千余件石刻和壁书,历史还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陈毅诗云:“ 宁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桂林的山水养育了桂林人民,桂林山水之灵气更是培育了一大批桂林山水画家。

解读长田穿岩寨古石刻题字

我祖居长田高坪张家大屋,站在门口便看见穿岩寨。姑丈姓陈,住在穿岩附近的白家坊,是清末一个秀才,家里藏有许多古籍。因姑母早逝,儿子陈得安从小随我祖母生活。

1946年我高中毕业后准备升学,觉得他家安静,约了彭新煦、徐传经二位表兄一同在他家复习。傍晚去长田市附近散步,举目便望见穿岩寨。听说山顶上有井,常年有水,岩壁上刻了古人的诗,还刻了“借霞处”三个大字,只是时间紧,一直未曾上去。据陈家长辈讲,借霞处与他家的家史密切相关,平江陈姓在平江共一个祠堂,但来源有二支,一支为义门陈,明时从江西迁来。他家迁平始祖为陈常甫,进士出身,唐玄宗开元时作过礼部侍郎,当时的宰相为姚崇、宋璟、张九龄,政通人和,号为开元盛世。后来李林甫、杨国忠为宰相,每况愈下,陈常甫不与奸邪合作而辞了官。天宝14年,安禄山造反,长安沦陷,他和刘光谦、徐安贞、白琪、陆善经、李安甫六位侍郎避难南下,经豫章的一位高僧指引,一同隐居到平江,并出家为僧,这便是地方杂志上记载的“六相隐平”的故事。六相最先住在梅仙“四隐堂”,由于目标太大,后分散到各乡。陈常甫携眷住在南乡,建了白水寺,长田白家坊老宅如今为他的后裔居住。他有时去穿岩寨避暑,借霞处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就是由他命名的。至于那首五言诗:“自入深山里,往来无别知。只余霞与水,聊可借棲处”与他隐居结茅而居的生活十分吻合。陈家长辈说:“这诗可以在其藏书楼的旧籍中查到。”

1985年平江修县志时,对这首诗因缺乏资料,未作定论。1994年表兄徐传经由台北回平探亲(他和陈得安于1945年迁台湾花莲,本科毕业后留美,这时陈得安已殁于美国),继而为其迁平始祖徐安贞修复祖墓。徐安贞是六相隐平之一,与陈常甫为挚友,徐墓经历1200年后,在范致明的《乡土记》及历代地方志都有记述。经修复后,一切恢复唐时风貌,全用花岗岩石垒成,壮观雄伟,已列为省级文物。其墓园中有碑廊,刻有徐安贞的诗,从清《四库全书》及《全唐诗》中可以查到,也刻了陈常甫的这首五言诗。至于来源,在徐传经生前,我未曾询问,他治学严谨,一定有所根据。彭新煦退休后,仍住在北京大学,已九十多岁,他也只听说过,没见过陈家旧籍。

今读到《夕阳红借霞处的传说》一文,是考察调查人欧阳勋甫写的,这里抄录第一段文字于后:

当您走进平浏接壤的安定镇长田村,沿山涧小溪溯流而上,到接云峰的山脚下拱桥边,您就可以看到有两个其形似鼓的大磐石,崖下的石壁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的诗篇,其排列是这样的(附照片):

虽然是一整版,但可分为四幅来看。第一篇写了一个大佛字,上面写了“哞咪呐哈呢嘛腌”七字经文,古人都信神佛,用它作为精神寄托,用以震慑魔邪。紧接着第二幅刻了“介石”二个大字,下面四行八句小字:“岩石之前,白云连崖;岩石之冈,古树苍苍;岩石之丘,樵薪牧牛;岩石之巅,饶氏醉焉”。是对穿岩的简略介绍,下署邑士苏维门同饶公游书,是苏维门书作。紧接着第三幅上面刻了“借霞处”三个大字,下面六行小字:“淙水磊岫,人迹稀云上,密高士来,居何陋问,所得石可,洑”,共二十二个字,后面写了维门饶公吟,明丙戌年,吴旌德宦游。紧接第四幅刻了“自入深山里,往来无别知。只馀霞与水,聊可借棲处”,与陈常甫原作只有最后一个字不同,且“处”字已出韵。而饶品元有三人,与“往来无别知”不合。

要解读的第三幅“借霞处”下面六行二十二个字,十分隐讳,令人疑惑不懂,先兄长岳虽英年早逝,由于博学多才,曾作过解读,在其遗作中有记载,我因不知其来源,未予注意,今读到影印件,才与原作对号入座。他的解读虽经宿儒认可,不能成为确切谜底,仅供参考。

他综合为五言诗如下:

“水淙岩上密,人迹岫云稀,高士居何陋?问可得所归。”从二十二个字抽出“磊石”二字,石多为岩,合为岩字。再将“洑来”二字抽出,洑为回流,与来字合为回来,即是归也,改为归字,共二十个字,理顺为上面这首五言绝句,于陈作十分协调,是对原诗的引申,古人分赓和,不须押原韵,只要意相同即可。

先父恺君公(旧制师范)痛其长子早亡,清理遗作时发现这诗,再三思索,改为一首七言绝句,他将第三幅的二十二个字与借霞处三字合为二十五个字,再将其中密字分为“必、山、宀 ”(宝盖头),宝盖头是室字的上半节,没有下面的建筑,只有岩顶遮雨,再将洑字分为“三伏”二字,从当时名流流传的诗中证实,陈老师在极热的三伏去穿岩避暑的,与其生活更为贴切,从以上二十五字中抽出密、洑二字,改为“山、必、室、三、伏”五字。合作二十八字为一首七言绝句,其作如下:

三伏必来山室处,水淙石磊迹稀人,所居上问陋何可?高士借霞得岫云!

如此诠释,与陈诗更为贴切和衔接,但此诗一直深藏匣底,未予公开,读到《夕阳红》刊后,我才将上述材料送给他们发表(见《夕阳红》2013第二期总29期)。我在接读该刊后,是夕,月明如昼,追忆往事,浮想联翩,恍然入梦乡。梦中之境与儿时相似,“养元堂”上先兄发现后,顺手将一本启蒙读本《千字文》示我,忽然醒觉,百思不得其解,再三思考,《千字文》幼时已能熟记,而当时的作者传说是将一千个不同单字一夜组合成四字句一书,读来顺口成文,实为难得,我由此而得到启发,将借霞处及以下二十二个不相连接单字细细琢磨,先将一句四字以外的“洑上”二字抽出,由剩下的二十字,整理成一首五言绝句。洑字分为“三伏”二字与上字及借霞处三字合为五字为题即“三伏上借霞处”,诗如下:来居磊石密,淙水迹稀人,陋可问何所?士高得岫云(全用石刻上的字组成)。

我冒昧不辞浅陋,作此诠释,仅供参考。近闻平江电视台介绍,长田风景优美,有“九狮出洞、仙龙摆尾、铁栏关象、雄狮戏宝,钟山、鼓山、白石寨等景点”可以开发为休闲旅游区和度假区。有通平高速、107国道经过,交通便利,可直达长沙、浏阳和平江县城,与福寿山及石牛寨等著名景点一样,穿岩寨会像深处闺中的佳人展现其绝代容颜,让大众惊艳。

为供大家了解穿岩,我还收集了旧本宿儒咏穿岩诗作、选抄,希望在《平江风情》栏中刊出,供大众欣赏。同时还将1946年我在长田所作《过穿岩怀陈公安甫》七绝录后,诗如下:

西望长安不见家,隐居岩里度年华;

自知厌倦青云路,怎向天孙去借霞。

今又步陈常甫原韵作五绝如下:

陈公自去后,诗句鲜人知;

考证应无误,略嫌解读迟。

还步先儒李汉章《穿岩览胜》原韵作诗如下:

祖居南望见穿岩,神秘纱笼云雾间。

地理千秋留古迹,天门一入证仙寰。

诗词锦绣钦前辈,解读疑团仗后班。

华夏正圆强国梦,旅游开发更怡颜。

(作者系三阳乡人,退休教师)

启 事

【云溪山人游记】深秋大罗山穿越之茶山老鼠岭、石竹村、龙脊、蘑菇岩、瑶溪穿越

本图文为作者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文:温州旅游体验师郑明晓。字愚之,号云溪山人,喜欢山水与旅行,自云“心与山俱寂,鸟与林同欢。人生本平淡,流水自涓涓。”

图:胡炎。

大罗山穿越线路,我走的最多的是茶山到瑶溪,这条线路交通最方便,两头有公交站,瑶溪还有轻轨。从茶山上山有多条线路,我走的最多的是老鼠岭,老鼠岭下接五美园、实际寺,中途经过罗丰村、龙王庙水库,上止于石竹村。我喜欢老鼠岭古道上的枫树,每当深秋枫叶红时,更是美得不可方物。

昨天,胡炎又一次约我去大罗山穿越,顺便看看老鼠岭上的枫叶红了没有。我们在茶山公交车站会合,人一到齐,就开始攀行。这次我们洪岩殿上,走到龙王庙水库,就看到岭上的枫树了。晨日下,水库里水光潋滟,罗丰村的块石瓦屋,随意散落于山坡,以前从老鼠岭上下,大都经罗丰村、实际寺。罗丰村的块石瓦屋像海岛上的石厝屋,大罗山盛产花岗岩,石瓦屋也算是就地取材。实际寺在山谷空旷处,三面围山,寺后有一棵四百年的银杏,银杏黄时,一树金银,与寺庙相映,庄严静寂。还记得龙王庙水库未筑时,庙前叉路口有一棵大枫树孤立路旁。

这次我们还是稍来早了,枫叶还没有红透,青黄着,还未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时候。过乐逸亭,枫树渐多,半道上有一石柱亭,亭名不知,我名之“龙岭亭”,“老鼠岭”嫌其名粗俗,从“卧龙谷”,亦名之“卧龙岭”。亭有石柱四根,撑起瓦盖,四周空空,最是通风,石亭两面朝路,三面石条,供人歇坐。我每次走到此,必要坐歇一会儿。这里的枫树最密,也最高大,枝繁叶茂,枫树沿古道外铡排列,晨光从树叶间泻下来,柔柔的秋光,把枫叶映得嫩黄、嫩红,枫树的枝干直着的、斜着的、虬曲着的,都有,树枝大都向着阳光充足的东南方向斜出,背阴处枝条就细小此,或者干脆就不长,万物生长靠太阳,枫树也不例外。

行走在枫树岭上,透过枫树枝叶稍疏处,能看到谷底的卧龙谷、龙王庙水库和龙王庙,以及斜对岸的罗丰村。罗丰村中石屋高低、龙王庙前水波明净,隐于一角。我除了喜欢老鼠岭上的枫树外,还喜欢卧龙谷的幽深,晨光下,枫叶红的更鲜红,黄的橙的色调更新鲜。

下到卧龙谷,山石满溪,水声潺潺,峻岭青翠,点染秋丹,又是另一番景象。

别老鼠岭,到石竹村,石竹村的闻名始于村后山的龙脊,村里也多石瓦屋,有木栈道通龙脊。龙脊我去过多次,一次夏天,一次冬天下雪时,与胡炎去。一次秋天带家人去,沿路桂花香。到龙脊,只见一段似龙脊状的石块斜卧于山,龙脊由大小不一的十几二十段模样的石块或裂纹首尾相连,成爬行状,头上尾下,如一条横亘石龙,腾挪于地,翘首于天,作起飞状,很是神似。人攀爬于脊间石下,很是渺小,远看如蝼蚁。遇晴空蓝天白云日,飞龙更见精神,云在龙后,龙在云前,龙与云俱飞,人攀龙石上,幻然与龙与云俱飞矣。春天时,龙脊旁开着些杜鹃花,花与龙相映照,更为神秀;夏日,山木葱茏,夏山杂云多,龙脊在青翠中似乎也更有精神;秋日,天高草黄,龙脊更欲飞翔;冬日,天冷山寂,若来一场雪,龙脊化为白龙,神态更加鲜活,浑然欲飞......

龙脊观景台是一个小松岗,东北面为龙脊,西南面是危崖,东南面可望大罗山最高峰哨子墩上的气象塔和山鸡坑方向的巉岩危崖,岗上松林四季长青,夏日可避日晒。我在观景台长坐,得《过老鼠岭登龙脊》打油诗一首,诗曰:

岭名初闻俗,景致实不俗。

台阶三千级,弯弯又曲曲。

小憩有凉亭,沿途多枫树。

枫树伴日月,四时轮换度。

春枫嫩叶抽,山路添新绿。

夏枫浓浓荫,清凉心中出。

秋枫霜叶红,春花也相妒。

冬枫落叶尽,阳光暖山路。

岭下罗丰村,静静依水库。

岭上石竹村,白云频频顾。

石竹村后岗,尤有龙脊住。

神龙飞升去,羽化留骸骨。

问龙来何处,人曰卧龙谷。

吾今过此地,为之改名录。

亭曰龙岭亭,到此好歇足。

老鼠名不雅,闻耳多有污。

故曰卧龙岭,名从卧龙谷。

龙脊栖身岗,亦名卧龙属。

卧龙岗上有龙脊,游客至今叹不绝。

龙脊返回,出石竹村,走到岭下村公路边一溪桥,胡炎说,过溪桥,可到蘑菇石,我穿越大罗山多次,一直找不到蘑菇石,于是要胡炎带我们去。

过溪桥,行不久,见蘑菇石。只见一石立于路旁,石上大下小,上如菇冠,下如菇柄,菇冠上还有类似于蘑菇的条痕,蘑菇石初看如两石相叠,走近菇底细看,其实是两石是连在一块的,这更象是蘑菇了,蘑菇石底凉风擦过,可供路人遮阳防雨。仆有《大罗山龙脊蘑菇石》诗,诗曰:

罗山多奇石,岁月去雕刳。

龙脊腾挪舞,石头变蘑菇。

蘑菇石下有一岔道,胡炎说,蘑菇石往上可通往龙脊,往下左行通香山寺、岭下村、洪岩村、龙潭村,沿公路入瑶溪岭古道,往下右行可走捷径从水石同踪入瑶溪,这条路,只有胡炎走过,于是仍由胡炎带路。沿溪走过一段山谷平路,来到瑶溪谷东山脊,山脊有瞭望木亭,遥望山下,瑶溪山庄拥在碧水青山之中,水色明净,山色青翠,青翠中裸露着山岩,山岩上的树木植被遥看似苔藓。山之外是龙湾,隐隐可见瓯江。脊上风很大,休息久了,身上感觉有微微的冷意,于是沿脊,找到石步道下行,步道很陡,沿道山坡零星的漆树在夕阳中似乎更猩红了。到水石同踪,夕阳已落山,小歇一会,沿溪出谷,结束一天的行程。

作者其他文章链接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222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