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面具

面具藏语称“巴”,是从宗教艺术派生出来的一种工艺品,颇有收藏价值,有跳神面具、悬挂面具和藏戏面具。各个寺庙逢重大宗教节日,都要举行跳神仪式(羌姆),所用面具有鬼怪、0神、仙人、动物图腾等。

藏戏面具在民间较能见到,分蓝面具和白面具,根据藏戏剧情有各种人物脸谱,如国王、公主、仙人、妖怪等等。悬挂面具则主要是各种神的具像,如0神、吉祥天女、马头明王,还有一种叫“赞”的鬼面具,它们一般都悬挂在寺庙的梁柱上。

面具

黄石美食推荐,饮食颇具楚鄂之风,甜点面食也独具特色

排骨藕汤,湖北人家最家常的汤,由新鲜的排骨和鲜嫩的藕炖制而成,味道鲜美,值得一尝。

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美誉的湖北,盛产莲藕,且闻名全国,无论是凉拌、热炒,还是蒸、炖、炸、烤,湖北人对吃藕总是情有独钟。

热干面是武汉最著名的食物之一,并成为全国的小吃代表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代表。面条纤细根根有筋力,色泽黄而油润,滋味鲜美。

粉蒸肉是湖北的传统名菜之一,以主料带皮五花肉加米粉和其他调味料制作而成。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五香味浓。

罕见的西藏黄金面具

黄金面具

3世纪

长14.6,宽14.5,厚0.01厘米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曲踏墓地出土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文物局藏

首都博物馆之前举办西藏历史文化展。一面刻画有独特神秘纹饰的黄金面具摆在展览第一部分“文明溯源”显眼位置,成为那次展览最具人气的展品。这是西藏阿里地区发现的第一面黄金面具。

2009年7月,筑路工人在西藏札达县西郊修建巴木公路时,推土机翻开一座埋葬很深的洞式墓。墓室内放置有方形箱式木棺。木棺经年累月发生倾斜、错位,面具从死者面部滑落到胸前,炎炎烈日下,透过细细的沙尘反射出刺眼而诱人的光芒。

这件面具14厘米见方,薄如纸片,大小与真人面部相仿,由冠部和面部两部分连缀而成。冠部呈长方形,錾刻出三座并列的塔形祭坛,顶部有圆形穹顶,与早期佛教时期的窣堵坡非常相似。每个祭坛两侧各刻一只立鹤,祭坛前方各刻一只羊。面部有一部分重叠在冠部之下,重叠部分有两排小孔,用丝线将两部分连缀在一起。面部刻出精细的五官,圆目修鼻,甚至表现出人中和法令纹,五官和刻痕都用红色颜料勾勒,显得颇有生气。面具周缘有一周小圆孔,两个一组,背后衬有多层丝织物,残留有打结的系带。丝织物后面又用薄木片加固,通过系带与丝织物缝制在一起。

面具背后衬托的丝织品,经实验室分析属于平纹经锦,是典型的来自中原汉地的织物。根据对出土动物骨头的碳14数据,该墓葬年代在公元2世纪前后,正值中原通西域的丝绸之路兴盛之时,大量来自于内地的丝绸通过河西走廊和南疆输入中亚和西亚。

迄今为止,阿里地区共发现3具黄金面具。

2010年,在距离札达县城100公里的门士乡故如甲木寺门前,僧人们偶然打开了一座深埋的古墓,一批像藏服一样花花绿绿的东西被取出。当这批文物辗转进入考古学者的视野时,大家都不禁惊呼起来——丝织品!人们认为,这是西藏第一次真正出土丝织品!不仅如此,在其中一块丝织品上,还有汉隶“王侯”字样,同时伴有大量典型的汉代纹饰。

这件“王侯”丝织品在此次首都博物馆展览中也有展出。研究认为,这块带有“王侯”铭文和复杂的鸟兽图案的丝绸,是青藏高原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丝绸。而“王侯”铭文禽兽纹锦为墓葬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断代。其中,汉字“王侯”及其镜像反字在3世纪至4世纪和公元455年的尉犁营盘墓地以及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也出现过,由此可知该墓葬的丝绸年代应为3世纪至5世纪。通过对墓主人骨骼进行加速器质谱计碳14测年,也将其断代为3世纪或4世纪初,与丝绸图案显示的年代吻合。

美国考古学家在尼泊尔的穆斯塘萨木宗墓地也发现了丝绸残片,研究表明同样来自中国,这在尼泊尔考古中是首次发现,可见早在汉晋时期,丝绸之路已经延伸到西喜马拉雅山地带。

“王侯”汉字织锦

3世纪

长44,宽25厘米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故如甲木墓地出土

故如甲寺藏

这幅丝织物以藏青和橙黄双色呈现图案,其构图大致可分为三层:一层为波浪形的曲波纹,每组波浪纹当中有一对相向而立的鸟,对鸟身下脚踩着植物纹样,有“山”字形纹样衬托,波纹中有四蒂纹显现;第二层为如意树构成的几何形空间,在其间布置以双龙、双凤、双羊等,双龙仅具头部,与两两相从的双凤与双羊头向相反;第三层也为如意树相间隔形成的几何形空间,树之两侧各有一相背而立的狮子,狮子狮口大张,带有三重短羽的双翼,鬃毛上扬。值得重视的是,在每组动物纹饰的空白处,都有四个篆体的汉字,有学者释读出它们分别是“王”“侯”两字的正体和反体字。也有观点认为是四字一组,似可释读为“王侯羊王”4个字

2011年夏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的年轻学者们组建了一支考古队伍,对这批墓葬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在这次发掘中,一位藏族老乡从近4米深的石砌墓穴内捡起一片皱皱巴巴的彩色小方片。这张小方片差点被以为是大风吹进来的一张糖纸而扔掉。但拂去尘埃后,人们发现,这竟然是一件小型的黄金面具。这件面具尺寸不大,约4厘米见方,面部用黑色和红色的颜料勾勒出五官以及牙齿和胡须,周边有一排小孔用以缝缀在其他软质材料上,在它被发现的位置周边还出土了一些琉璃珠饰,可能是与面具搭配使用的。

故如甲木寺出土黄金面具

2012年下半年,在曲踏墓地II区出土了一件黄金面具,五官刻痕都用红色颜料描绘,印证了黄金面具的使用在札达地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葬俗。考古学者综合墓葬信息,推测其年代与2009年出土的那件年代相当。

曲踏墓地II区出土黄金面具

考古学研究认为,这些出土了黄金面具的墓葬应该属于同一个考古学文化,其分布范围涵盖了西藏阿里地区的西南部、尼泊尔木斯塘地区以及印度北方邦和喜马偕尔邦的北部山地,时间范围从公元前1世纪延续至公元5-6世纪。

根据汉、藏文献记载,这一时段内出现在西藏西部的、唯一可以与之对应的部族就是象雄。象雄在唐代时才开始出现在汉文文献记载中,被称为“羊同”。《唐会要》记载了吐蕃征服(642年)前象雄的统治范围和丧葬习俗,文中称酋豪死后“易以黄金鼻银齿”,可能指的就是黄金面具之类的器物。

古象雄人使用这些黄金面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考古学者推测,黄金面具最基本的功能可能是用以在尸骨最终埋入墓室时进行面部装饰,辅之以朱红色颜料和金色丝绸,承托出死者拥有的财富与社会地位。

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也发现过大批各种材质的丧葬用面具,据说是用以隔离死者,避免伤害到活着的人。这也可以从民俗角度对古象雄人使用黄金面具的原因给予解释。

喜马拉雅黄金面具的出土,为我们揭开了古象雄文明的冰山一角,同时也折射出1000多年前喜马拉雅两麓的文化交流,这种文化交融的局面延续至今。

来源收藏杂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安东河回村,韩国国宝级假面诞生地,面具里竟然藏着凄美的故事

世界文化遗产安东河回村,一处韩国的世外桃源,村子三面被洛东江包围,以S形回转过来,因此得名河回村。缓缓流淌的洛东江水,淡雅的芙蓉台,广阔绵软的白沙滩,还有雅致的韩屋建筑,让人仿佛一秒穿越回600年前的韩国,在这里,还藏着韩国国宝级假面安东屏山假面,一起来了解它的故事吧!

朝鲜时代的两班贵族们择这处风水宝地,恬淡而居。这里一年四季皆有不同风景,这个宁静而美丽的传统村庄,保留了朝鲜时代最原汁原味的感觉。哪怕没有那么晴朗的日子,都让人很享受漫步于此的感觉,整个人都变得安安静静起来,这里特别适合女孩子们来拍写真,每一扇门,每一条小巷,甚至每一种棵树都镌刻着时光的痕迹,好像一不小心就能穿越数百年。

朝鲜时期的宜居之地

河回村作为韩国代表性氏族村落,朝鲜时代著名的大儒学者柳云龙和柳成龙出身于这里,从此便成为一处闻名四方的村落。1999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2世曾来此访问,使得河回村更加声名大振。从风水地理上看河回村属于太极形、莲花浮水形、行舟形,早在朝鲜时期就成为著名的宜居之地。河回村还是韩国电影《丑闻》和《黄真伊》的拍摄地,并有韩星柳时元的故宅,到现在还有120多户的230余名村民居住在这里。

安东河回屏山面具

漫步在安东河回村,会发现村子里挂着很多奇怪的面具,仔细数数,一共是11款不同造型的面具,这11个面具分别代表贵族、新娘、屠夫、破戒的和尚、老太婆、大妈、傻瓜、妓女、书生、草郎、阻击兽(2只)……据说最开始面具本来是14个,后来遗失了3个。在众多面具中,我们发现有一个面具竟然没有下巴,原来这个面具还藏着这样一个凄美的故事……

传说曾经的河回村饱受瘟疫和火灾折磨,为了让村子恢复平安,村子里的许公子按照梦中老人的指点悄悄制作假面具,好让村民带上假面跳河回别神巫俗假面舞,神一高兴就会保佑村子的安宁和丰年,但是在制作好假面前不能被任何人看到。闭门制作面具的许公子每天沐浴以精诚之心制作假面,为了防止人们随意出入还在做假面的地方挂上禁绳,结果村子里一个爱慕许公子已久的女孩忍不住相思之苦,偷偷跑去制作假面的空间,正在做最后一个假面的许公子即刻吐血身亡,后来,女孩也因为深深自责抑郁而终。

三神堂神木

韩国大部分村庄的房子都是以正南或者东南方向依次排列的,不过河回村可不一样,村里的房子以榉树为中心,按照洛东江的方向排列,所以朝向都不一致。位于河回村正中央的就是有600多年历史的榉树,是村里的守护神,据说是可以赐子以及护子成长。这个区域也要三神堂,每年阴历的正月十五,村民们都会在此聚集举行“洞祭”,祈求村落安宁丰年,在这里我们看到许多白色的许愿纸条,写上自己的心愿,向榉树神祈求吧!

养真堂

这里是河回村的代表建筑之一,是丰山柳氏在15世纪来到河回村建造的最初的房屋,现在丰山柳氏大宗宅,正面5间,侧面2间,感觉这处建筑真是怎么拍都好看。

船游绳火游戏

安东河回村至今还传承着庶民们喜欢的“河回别神巫俗假面舞戏”和文人们喜欢的“船游绳火游戏”。过去每年7月上旬或者中旬,河回村的书生们一起乘船到江中央的兄弟岩,在芙蓉台和万松亭之间绑上数根粗绳,并在绳子上挂好数百个装有桑树木炭粉的小袋子,在小袋子尾端点火并拉动绳子,木炭粉袋就划出隐隐火花点亮天空,这个被称为火绳游戏,之后他们在数百个鸡蛋壳里放上浸过灯油的棉花并点火,放于江面之上任其顺江漂流,仿佛一朵朵莲花。之后,他们开始表演舞和诗会,最终大家高喊“落火啊”,然后将送木柴点燃并投入火中,大火团和绝壁碰撞形成壮观的景色。现在每年的安东国际假面节期间会有2次船游绳火游戏的表演。

安东河回村TIPS:

1、2010年7月31日,安东河回村与庆州良洞村以“韩国历史村落”的名义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2、来安东河回村不可错过的打卡地:三神堂神木、养真堂、忠孝堂、屏山书院,如果天气好一定要登上芙蓉台俯瞰整个村子全貌,建议2-4小时游览。

3、村子外面还有安东河回世界假面博物馆,喜欢面具的小伙伴不要错过,建议留1.5-2小时游览。

4、河回村票价:成人5000韩元,青少年2500韩元、儿童1500韩元,包含面具博物馆。

5、河回村开放时间:夏季09:00-18:00,冬季09:00-17:00

6、河回别神假面舞一方面揭示下层平民们生活的艰辛,一方面讽刺贵族阶层和佛教僧侣自视清高、道貌岸然的面貌,以辛辣、诙谐的语言来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

7、每年9月末至10日举行约10日的安东国际假面舞节,一般在河回村或安东市江边庆典场上举行庆典。

8、从河回村到芙蓉台有两种方式:驾车和渡船。自驾的话,大约需要15分钟;最有趣的便是渡船了,在安东河回村前便有渡船口,往返3000韩元(冬天一般不通航)。

9、交通:往返安东市区和河回村的公交车,6:20-19:10 每一小时左右发车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164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