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中国文促会“国风·中国雕塑邀请展”(一)

中国文促会“国风·中国雕塑邀请展”(一)

编者按: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成立之后,在学术上的第一个举动,便是举办主题为“国风”的大型线上雕塑邀请展。本次展览共邀请了一百六十余位艺术家,共计三百多件作品,感谢各位雕塑家对本次展览的支持。

本期共展出十五位雕塑家,他们是: 盛杨、龙德辉、文楼、唐大禧、何鄂、曹春生、朱达诚、朱成、何力平、项金国、邓乐、许宝忠、孙闯、孙绍群、李秀勤(按年龄排序)。

(展览招贴)

我说几句开场白

文 / 盛杨

本次展览策划、中国文促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主任

近些年来中国的雕塑艺术很活跃、很繁荣。在这之际,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设立了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为当下雕塑事业又增设了一个舞台。我们热忱地欢迎雕塑家们,来登台展示你们的才华。

宇宙大自然是无限丰富的;人类社会是无限丰富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求也是无限丰富的。作为精神品类中的雕塑艺术,在表现大自然、表现人类社会,表现人们精神生活和满足人们精神需要,无论在形式上,在内容上应当是也必须是多种多样,无限丰富多采的。

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求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发展的。所以人们的精神粮食——文化,总是在人类历史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也总是在弘其精华去其糟粕,交流融汇,勇于创新中得到发展。而它的根本的价值是让人们在它的艺术魅力的欣赏陶冶中得到高尚的精神升华,推动时代的進步。时代赋予我们雕塑家的使命,我们应勇于担当。

文促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 是一个学术性组织。我们将和热忱于我国雕塑事业的雕塑家们共商合作,组织策划大家共同关注的学术讨论和雕塑展览,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参展艺术家

盛 杨

1931年出生。1956年秋至1961年夏,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1961年秋至199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和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雕塑系负责人、中央美院党委书记等职。1984年出任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建筑艺术委员会委员。2000年出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主任。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胡杨谷

铸铜、60cm40cm30cm 2018年

无名英雄

铸铜 80cm80cm40cm 2021年

GUO

FENG

参展艺术家

龙德辉

1932年出生。1955年毕业于西 南美专即现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直到退休,中共党员、教授,曾任四川美院雕塑系主任,受聘为重庆画院顾问,30余件雕塑作品分别由北京与地方各相关纪念馆、纪念遗址留存。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镰刀割断旧乾坤

铸铜 108cm94cm50cm 2019年

斧头劈开新世界

铸铜 108cm105cm50cm 2019年

GUO

FENG

参展艺术家

文 楼

1933出生。1999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铜紫荆勋章 BBs;2000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视觉艺术成就奖;2013年获香港树仁大学荣誉文学博士;2015年获首届“金乌之梦”国际户外雕塑邀请制作展览;“风姿绰约-风竹”荣誉新丝路新起点。

清华大学客座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香港美术家协会主席、香港雕塑家协会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风竹

铜 36cm20cm20cm

回归

不锈钢电镀金色 高1000cm

GUO

FENG

参展艺术家

唐大禧

1936年出生。原广州雕塑院院长。著名雕塑家、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暨第三、第四届理事, 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 IN

今日长缨在手

石膏 高100cm 1962年

二胡

青铜 高52cm 1992年

GUO

FENG

参展艺术家

何 鄂

1937年出生。1955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1960—1962年兰州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1962—1974年 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12年。1974—1993年 甘肃省工艺美术公司及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1994至今创办甘肃何鄂雕塑院。

历任:甘肃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 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

现任:中国雕塑学会专家顾问、 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专家顾问、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特聘雕塑家、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顾问、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甘肃何鄂雕塑院院长。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 IN

春雷

综合材料 25cm18cm27cm 2020年

山河

综合材料 85cm51cm81cm 2020年

GUO

FENG

参展艺术家

曹春生

1937年出生,满族。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同年被保送至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深造,师从刘开渠教授、王临乙教授。1959年受国家选派到前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留学,师从苏联著名雕塑家米康阿尼库申教授。1964年由苏联学成回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曾任雕塑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顾问。获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艺术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 IN

陈毅元帅像

铜 高80cm 1992年

狼牙山五壮士

250cm200cm200cm

GUO

FENG

参展艺术家

朱达诚

1942年出生。1965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并留校任教。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生班。毕业后任湖北美术学院雕塑室主任。1984年定居香港。2007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荣誉勋章。曾任香港艺术公社董事会主席、香港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第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港澳台区评委。

现任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文联香港总会顾问、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顾问。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 IN

热泪

玻璃钢 高95cm 1984年

锻铜 高350cm 2000年

GUO

FENG

参展艺术家

朱 成

1946年出生。现为“朱成石刻(私立)艺术博物馆馆长”、“中国图像建筑博物馆”(筹)馆长。四川成都博物馆协会副会长、中国安仁博物馆小镇专家组成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研究员、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兼职教授、四川雕塑协会名誉会长。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 IN

遮天(拨开乌云见青天)

强力树脂胶 长240cm 2002-2009年

无题

铝质 高100cm 2020年

GUO

FENG

参展艺术家

何力平

1949年出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班,获硕士学位,长期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主要代表作品有木雕《鬼城系列》、《初生牛犊》、《融入》、《私语》;城市雕塑深圳《海王》、大型摩崖石刻《鬼王》及专著《形的仪式——论雕塑本体》、《为雕塑凿七个孔——雕塑语言研究》等。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 IN

妻子送郎上战场

青铜 80cm120cm80cm 2021年

虚拟与现实

青铜 40cm20cm27cm 2021年

GUO

FENG

参展艺术家

项金国

1950年出生。原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现为湖北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研究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从事雕塑艺术教学、研究、创作40余年。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 IN

僧推(敲)月下门

铸铜 70cm69cm23cm 2020年

凿空——张骞出使西域

木 183cm94cm36cm 2016年

GUO

FENG

参展艺术家

邓 乐

1951年出生。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雕塑艺委会委员、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委员、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艺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工美协会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雕塑学会、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雕塑杂志编委、四川省雕塑学会会长、四川美术家协会第五、六届副主席、四川美术家协会艺委会主任、四川髙级职称评审委员、成都画院艺术顾问、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英国皇家雕刻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 IN

工业时代航行

红砂岩、耐侯钢、颜色、光 170cm130cm87cm 2003-2021年

工业时代炼炉

红砂岩、耐侯钢、颜色、光 160cm160cm95cm 2005-2021年

GUO

FENG

参展艺术家

许宝忠

1951年出生。197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1983年进修结业于同系研究生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现居住在成都、上海;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为国际奥委会、中国美协等机构收藏。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 IN

四方水喉

青铜 2010年

透视的鼎 时间的透视

青铜 2012年

GUO

FENG

参展艺术家

孙 闯

1952年出生。现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曾任四川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雕塑系负责人。雕塑作品入选6、7、8、9、10、12届全国美展及全国性美术作品展览共计30余件次,获奖数次,多次发表论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国家艺术基金评委。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 IN

宋庆龄先生

玻璃钢仿大理石 97cm43cm51cm 2014年

厚土—生命礼赞

乌木 76cm36cm67cm 2009年

GUO

FENG

参展艺术家

孙绍群

1952年出生。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1982年起在湖北美术学院从事雕塑艺术教学工作,多次参加国内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著有《环境雕塑设计》一书。曾多次担任大型艺术工程总设计及艺术总监。曾担任国庆50周年、60周年湖北省进京游行彩车总设计及艺术总监,2014年参加中国(长沙)国际雕塑大展、中国(芜湖)国际雕塑大展。2014年12月湖北卫视“中国NO.1”栏目播出《匠心独“铸”》个人专题片。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 IN

孤芳魂—李青萍

青铜 高78cm 2017年

约翰 桑顿像

青铜 高60cm 2018年

GUO

FENG

参展艺术家

李秀勤

1953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 获学士位,中国杭州;1988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斯莱徳美术学院研修,英国伦敦;1990年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都会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英国曼彻斯特。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研究员。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 IN

一部推拿学之一

金属 100cm90cm40cm 2012年

一部推拿学之二

金属 65cm90cm50cm 2012年

雕塑国风 ,正当其时

文 / 孙振华

本次学术主持、中国文促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文促会雕塑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后,在学术上的第一个举动,便是举办主题为“国风”的大型线上雕塑邀请展。

出手就显出了不凡。

首先是展览的开放和包容。

在“国风”名下,展览分为“国风徐来”,“国风依旧”,“国风新韵”三个板块,照我的解读,这三个板块肯定了中国现代雕塑自诞生以来,几代中国雕塑家为建构中国雕塑体系所付出的所有努力;肯定了几代雕塑家在不同阶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肯定了中国现代雕塑新传统所蕴含的全部价值。

几乎每个为中国现代雕塑体系付出过努力和正在努力的雕塑家都可以在这三个板块中找到自己的的坐标和方位,发现自己工作的意义。

主持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工作的盛杨主任和陈云岗执行主任在艺术上向来以多元兼容,鼓励探索而著称;所以,这个首次亮相的展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雕塑专业委员会未来的学术主张和工作方向的一个亮相。

然后是在雕塑展览机制上的与时俱进。

展览将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既突出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可以将展览办成一个永不落幕的展览;同时也充分照顾到了雕塑艺术在观赏上的特殊性。展览将邀请和自选结合起来,它既突出了展览所强调的特定主题,又避免了策展工作的视觉盲区,充分照顾到了艺术家的个人意志和选择。

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展览的时机和定位。

就展览邀请的雕塑家来看,都是当今活跃在创作一线的、成熟的、有代表性的雕塑家,他们“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可谓一时之选。然而,如何将他们聚合起来?“国风”就是他们最大的公约数。

纵观古今中外,就雕塑而言,最后能留在历史中的,还是语言和形式创造。个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中国雕塑能不能为世界雕塑文化作出贡献?这将考验中国雕塑家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在高科技时代,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的时代,雕塑这种最典型的手工劳动还有没有意义?如何体现它的意义?雕塑如何在跟随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保持它的“初心”、留存它的“温度”、张扬它的“独特”?这些都是最紧迫的时代课题,也是在今天,大多数仍保持着手工劳动习惯的中国雕塑家最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雕塑国风,正当其时。

关于

国风中国雕塑邀请展的话题

文 / 陈培一

本次学术主持、中国文促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

公元二O二一年十月下旬,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携全体成员一一中国部分老中青雕塑家的优秀群体,在夲委员会成立之初,举办《国风,中国雕塑邀请展(第1迴)》,顺应防疫抗疫之时代要求,而以线下展的形式高声齐唱"大国雄风"。

此次展览,为中国文促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的常驻展览,共分"国风徐来"、"国风依旧"、"国风新韵"三个篇章。形态各异、旨趣相殊的参展作品,将不仅"徐徐展开"先秦时期《诗经》之国风的"无邪"文化传统,而且将"涛声依旧"地赓续秦汉以来的"包容并蓄"文化传统,更为重要的是也将展现在新的历史时代,在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不断"翻唱杨柳枝",再谱"中华新韵",与全国人民一起创造的新文化传统所取得的成就。

让我们耐心地拭目以待这些精采瞬间的呈现,陆续地侧耳倾听那华美乐章的一一奏响!!!

话说国风

文 / 陈云岗

本次展览执行策划、中国文促会雕塑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

国风,颇有几分古意……因为中国历史久远,囯风绵长,故无论何时,谈到国风的话语时,便生出家国情怀的意趣来。

但是我们今天的展览名之为国风却不是为了怀古,而是为了开新!

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现代雕塑事业始终是在继承自身古代雕塑传统与吸收现代西方雕塑艺术传统方面共同发展的,这本身便是一种开新的态势……这种态势延续至今,仿佛模式并未变化,但时间序列中的内容变了,是真的变了!

必须承认时代变化之快所带来的快乐与痛苦。雕塑,作为人类从事时间最久的一门艺术,它的概念与外延也在被不断地冲击中变得漫漶不清……那到底该怎么办呢?我认为谁也说不清,那就让雕塑家们的作品去“说”,去慢慢地说。

很高兴,中国文促会又搭建了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的平台,多一块平台也就是多了一个为更多雕塑家展示技艺的舞台。偌大的中国,雕塑纵有一百个平台也不算多,因为我们着实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一个雕塑家日益增多的国家。

国之悠悠,风之长长;国之四维,风自八方…….愿我们的舞台能够容得下所有优秀艺术家的作品!

谢谢所有的参与者!

了解更多学术、展讯、相关艺术行业资讯请关注艺术之家微信公众号

Hash:fde01d3b1e545e2772173f71f9ca8887433eb68e

声明:此文由 当代雕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kefu@qqx.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119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