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白居易

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

白居易

一种不生明月里,山中犹校胜尘中。

释义

天台:浙江天台山旅游风景区以佛教天台宗祖庭、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而闻名于世,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海内外,

自古以来,天台就是历代文人墨客争相前往的圣地。东晋大文豪孙绰、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三国高道葛玄、西域高僧昙猷等都不厌其烦的前来,更是让天台山的美名广传千里。

“天台岭上凌霜树”句:凌霜,指抵抗霜寒,多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洁、坚贞不屈。而诗句里的凌霜树除了指天台山华顶郁郁林木的高拔挺洁,亦是形容华顶雾淞这一绝美的景致。华顶峰作为天台山的主峰,海拔1098米,这里群山拱秀,峰岗重叠,古木森森,云海茫茫,有“南国雪域”之美誉,而华顶的雾凇非冰非雪,俗称树挂,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时人称其为“玉树琼葩,巅峰奇绝。冰封冬炼酬晴雪,银装素裹皎葱芊,鬓晶凝蝶精雕惬。千叶莲花,珊瑚层叠。”

南朝•宋•谢惠连《甘赋》:“嘉寒园之丽木,美独有此贞芳;质葳蕤而怀风,性耿介而凌霜。”

唐•李白《鸣雁行》:“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

清•吴定《示诸生书》:“涧松所以能凌霜者,藏正气也;美玉所以能犯火者,畜至精也。”

司马:诗人白居易的自称,他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其在《琵琶引》云:“就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后人因以“江州司马”代称白居易,亦在诗词里以“司马”借指失意的文人。

委地:蜷伏于地、散落或委弃于地。多形容没落、消亡。

《庄子•养生主》:“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太平广记•奇事记•昝规》:“唐长安昝规因丧母,又遭火,焚其家产,遂贫乏委地。”

白居易(772年-846年)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则对天台山满怀深情,与诗人好友元稹、刘禹锡等吟咏唱和,多次以天台山的文史胜迹和神话传说为题材:《和送刘道士游天台》、《厅前桂》、《缭绫》、《寄题上强山精舍寺》、《郑生尝隐天台,徵起而仕。今复谢病,隐于此》

华顶景区最高峰拜经台,海拔1098米。登高可东望东海,南顾雁荡,西招括苍,北是宁海白溪的发源地(浙江大峡谷),西北流入曹娥江(沃州湖、剡溪),东南是始丰溪发源地,四周群峰簇簇,众山环拱如瓣,层层相裹,状如千叶荷花,有七十二峰之胜,而华顶正当莲花之顶,故名“华顶”。

拜经台曾是智者大师求拜《楞严经》的地方,是观日出的佳处,天气晴朗之时,可观东海日出。这里群峰叠翠,白云缭绕,晓雾昏烟,云气氤氲盘结,故又有“华顶归云”之称。此地曾有“智者大师拜经处”和“台山第一峰”的石碑。

在拜经台的南坡,有一座三开间的茅棚叫李太白读书堂,这是专门为纪念“诗仙”李白而建的。今华顶有太白读书堂遗址。

华顶峰下有华顶寺,初名善兴寺,为晋天福元年(936年)国师德韶大师创建,寺前有十多株大柳杉,最高达28米,最大根基周长达5.3米,树龄在千年以上,是华顶寺悠久历史的见证。寺西南面有右军墨池等古迹。寺两侧密林间,原有72茅篷,东茅篷以药师庵为最大。

东晋孙绰在《游天台山赋》中赞美天台山“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建木灭景於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为积极保护,使天台山许多的古木名花繁衍至今,华顶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的云锦杜鹃就是其中树姿优美、花色娇艳的名花。

云锦杜鹃梵语称娑罗,当地人将它称为娑罗树,清代邑人齐周华在《台岳天台山游记》中写他游华顶时记叙:“山高气寒,四时之花信常迟,帷娑罗种性最宜,故四月花开如木笔,如芍药,香满禅林。然帷此与石梁有之,洵异种也。”

云锦杜鹃属杜鹃花科,它以“苍干如松柏,花姿若牡丹”而成为《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记载的377种杜鹃花中的佼佼者,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它虽在云南、四川等地少有分布,但成片成林面积近300亩,且树龄在200年以上并形成古树群,则唯天台华顶山独有。

华顶国家森林公园前身是浙江省的第四林场,始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是浙江早期国有林场之一,“春观杜鹃,夏避暑,秋看日出,冬赏雪”被称为华顶四绝。

摄影:文化超市摄影社

诗路天台┃《铜壶滴漏》 清 • 齐周华

诗路天台┃《华顶太白堂》 明•王士性

诗路天台┃《天台福圣观》 宋张无梦

诗路天台┃《福圣观》 宋张无梦

诗路天台┃《游天台山》 明 • 范理

诗路天台┃《水珠帘》 清 • 潘耒

诗路天台┃《游石桥二绝》 南宋 • 宋之瑞

诗路天台┃《台山篇》 南朝(梁)• 李巨仁

诗路天台┃《天台纪游 六首 华顶归云》 清 • 魏源

诗路天台┃《幽溪雪瀑》 明 • 释传灯

漫谈白居易在九江建的“民宿” 白居易

在喧嚣的城市生活久了,

就想觅一处幽静,拥抱自然风光,

享几天诗意生活。

这就是近几年流行的一种民宿文化。

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九江就流行这样的文化。那时候不是叫“民宿 ”, 而是叫“隐居”,是隐逸文化。民宿文化就是隐逸文化的延伸。而生在九江的陶渊明,是中国读书人的“隐逸之宗”,而九江,是隐逸文化的发源地。接着又来了白居易、李白、周敦颐.......分别在九江建草堂、客居、定居。

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初到九江心情抑郁,却慢慢被庐山的自然风光吸引,发出了“庐山以灵胜待我”的感慨,在九江一待便是四年,并建了一座“民宿”,就是白居易草堂。

“五架三间”的茅舍规模不大,格局简单,陈设朴素自然,体现了建造者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凸显了整座园林的主题所在。

“匡庐奇秀甲天下”、“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白居易建好草堂后,还特意写了首《草堂记》展现庐山的雄、奇、险、秀,美景和文旅融合,可见九江居住的环境是多么美。

庐山花径公园中的白居易草堂

白居易在离开九江之后,有一年路过九江,回草堂住了一晚,此后再也没有重返草堂。在他70岁的时候,还写诗怀念草堂。

历尽沧桑时过境迁后,1996年,由崔宏伦等牵头在草堂的遗址上,重建了一座白居易草堂。

庐山北香炉峰遗址上的白居易草堂

庐山如琴湖畔花径公园里的草堂是白居易咏桃花的地方。“人间四月芬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千古名句就是在这里写的。

庐山花径

现在的九江已经有很多绝美的民宿了!

都是坐落在秀美的风景里。

现在为大家精选了24家,

请为您心目中的九江“最美民宿”投票吧。

投票活动详情

投票时间

8月1日-8月15日

投票通道

1.扫码投票

2.关注“九江旅游”微信公众号,进入公众号下方点击菜单“民宿投票”中进行投票。

3. 进入 “九江旅游”微信公众号回复关键词 “民宿投票”弹出链接进行投票;

投票规则

每个微信账号登录后每人每天可投3票, 投票成功后即可获得大转盘抽奖机会,将活动分享出去更有机会抽取精美礼品。

奖项设置

1.九江市最美民宿入围奖

凡是参与的单位即可获得九江最美民宿入围奖,颁发由九江文旅局及同程旅行共同认证的入围奖获奖证书。

2.九江市十大最美民宿

根据网络票选评比情况选择前十家民宿,作为九江市十大最美民宿获奖单位,颁发由九江文旅局及同程旅行共同认证的奖牌及获奖证书。

奖品设置

华为Pad;

小米蓝牙耳机(小米蓝牙项圈耳机);

小米手环(REDMI智能手环);

京东50元购物卡;

九江庐山景点门票;

九江特色旅游景区(部分A级景区)。

榜单发布时间

8月18日-8月25日

注意事项

1.对于一切形式的刷票,票数将会被清零。“刷票”是指通过不正规手段(如雇用刷票公司)用机器投票。

2.系统会定期对无效票数进行清理,投票截止后,主办方还会组织人工审核,确保投票公正公平。

3.投票规则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

快来为你喜爱的民宿投上您宝贵的一票!~

戳下方 阅读原文投票!

一座仿唐式建筑是凭吊诗人的主要场所——白居易故居纪念馆 白居易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位于洛阳市郊区安乐乡狮子桥村东,占地80亩,整个布局按唐代东都的“田”字形里坊街道兴建,馆内有白居易故居、白居易纪念馆、乐天园、白居易学术中心、唐文化游乐园、仿唐商业街等建筑。

白居易故居北半部为住宅区,南半部主要为园林和湖泊,整个布局力求再现原貌。

白居易纪念馆是一座仿唐式建筑,馆内有诗人的塑像,并陈列他的生平事迹、文献资料及有关字画、壁画等,是凭吊诗人的主要场所。

乐天园是根据白居易的名作如《琵琶行》等的诗意而建造的园林。

白居易学术中心则是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研究和活动的场所。

1961年,国务院公布 白居易墓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洛阳市政府拨款110万元重修白园,1985年建成开放。

白居易晚年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846年), 晚年官至 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 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 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晚年定居洛阳履道里(今离区狮子桥、贺村、大屯一带),卒葬龙门东山琵琶峰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公元772-846年)的墓园,也称白园,位于洛阳香山的琵琶峰上。

白冢

苍松翠柏簇拥的白冢,就卧在“琵琶”端首。

白居易晚年寓居香山, 又号“香山居士”,埋葬此地,既符合诗人生前的心愿,又暗合了其传世名作《琵琶行》的意蕴,可谓独具匠心,令人赞叹。

有人说,诗人生前喜欢伊阙(今洛阳龙门)风光,特意嘱咐后代将他葬在这里,好在死后也能静静欣赏伊阙胜景。

不过也有人说,诗人葬在琵琶峰巅是另外的意思。

白居易在官场中浸淫多年,日益认识到官场的黑暗。

到了晚年,诗人仕途灰暗,所以也不希望后代再步自己的后尘。

于是,诗人留下遗嘱:从今后代再不要做官。

他见琵琶峰前面陡峭,下临阔水,是块绝地,是选墓址的忌讳之处,就故意舍弃北邙那人人向往的风水宝地,将自己的墓址选在这前临绝地的琵琶峰巅,以断了自家的官气。

白居易的后代,不知是自觉遵守祖训,还是真让诗人断了官气,当官的还真是寥寥。

白园包括龙门桥东头整个琵琶峰,占地44亩,分为青谷、墓体、诗廊三区,系根据诗人性格、唐代风采和得体于自然的原则设计建造的纪念性园林建筑。

迎门为青谷区,丛竹夹道,悬瀑飞洒,荷池送爽。

拾级而上,两旁一棵棵高大的古木,默默地立在那儿,宁静而安详,躯干扶摇直上,鳞片斑驳,虬枝凌空横飞,左右交错,绿阴遮地,情趣盎然。

山间泉吟溪唱,不绝于耳,优美动听,宛如琵琶奏出的优美乐曲,令人顿生怀古之情,仿佛穿越千余年的时光隧道,又回到诗人当年谪贬之地的浔阳江头。

穿过绿荷摇曳的白池,登上山石小径,来到翠柏遮荫的山腰,游客会见到一座黄草覆顶的圆形亭子,亭中有环亭竹椅可供游人歇息。

这座朴素的圆形建筑叫“听伊亭”,又名草亭,是为纪念白居易成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而建。

诗文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此诗朗朗上口,洛阳为之一时纸贵。

草亭的含义

听伊亭

进白园,穿过绿荷摇曳的白池,登上山石小径,来到村柏遮荫的山腰,游客会见到一座黄草履顶的圆形亭子,亭中有环亭竹椅可供游人歇息。

坐在亭中,听着山前伊河哗哗的水声,更能感受到脚下这条山谷的幽静,感觉到时间的凝固,仿佛身旁安息的那位诗人正在柏林中漫步,吟诵着一篇篇呕心之作。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公元787年),诗人那年16岁。

诗是应考的习作。

按科场规定,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诗要写得紧扣题意,起承转合分明,对仗精工,浑然天成。

由于要求严,所以向少佳作。

唐朝张固《幽闲鼓吹》记动了个关于此诗的故事:白居易刚到京城长安时,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拜访当时有名的诗人顾况。

顾况看白居易还是个半大孩子,心里有点瞧不起他,看着白居易诗稿上的名字哈哈笑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居亦弗易

这是拿诗人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白居可不容易呀!

言外之意,这京城不好混饭吃。

顾况说罢,随手翻阅起白居易的诗稿。

谁知看罢第一首,顾况的眼眼瞪大了;看了第二首,顾况十分吃惊;

看第三首时,顾况不由诵出声来,当念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选赏,击案叫说:“道得个语,居亦易矣!”

这是说:能写出这么妙的诗,在京城做官也不算难了!

后来,顾况经常向别人谈起白居易的诗才,盛加夸赞。

白居易的诗名就传开了。

白居易墓

接着穿行羊肠小道,七弯八拐,便是墓园的墓体区。白居易于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逝世后,遗体就安葬在这里。

一座半圆形的墓冢前,立有“唐少傅白公之墓”碑,周围苍松环立,翠柏成行,山花簇拥,庄严清丽。

站在这儿,东眺嵩岳少室隐约可见,西瞰长桥卧波水平如镜,北顾邙山蜿蜒起伏,南望窟龛密如蜂巢,游目骋怀,妙趣倍增,不少游人在此流连忘返。

诗人墓冢旁,有一座因地势而建造的长廊,这里就是诗廊区,集中陈列着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书写的诗词碑刻以及描绘诗意的瓷砖壁画,作品大多为赞颂白居易文功政绩的诗词。

作为地方官,白居易每到一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革弊兴利,造福于民,且廉洁自守,不贪分文。这种忠于职守、济世利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官德,值得后人称道。

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七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

在任期间,体恤民情,实施修筑堤防、蓄积湖水、开垦农田等工程,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当地百姓不胜感激,刻碑以铭记他的功绩。

白居易也写下了“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的深情诗句。

离任时,他还将剩余的俸银,全部留在官库里,使其继任者用以补缺达50年之久,一时传为佳话。

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白居易改任苏州刺史,他仍旧废寝忘食,勤心劳力,为苏州百姓造福,政绩斐然,深受苏州百姓的爱戴。

离任时,苏州数十万群众挥泪相送,白居易十分感动,写有《别苏州》:“青紫将行吏,斑白列黎氓。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

诗人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中也写下了这感人至深的场面:“闻有白太守,抛官司归 。苏州十万户,尽做婴儿啼。”

白居易也深情答道:“下惭苏民泪,上愧刘君辞。”

白居易晚年寓居洛阳香山时,仍不忘造福于民。

为治理龙门潭南面屡屡造成船毁人亡的天然险滩——八节滩,他不惜把自己的家产全部变卖,同时又以自己的声望和资历,多处奔走,发动各界人士捐助,以解决经费奇缺问题。

当工程竣工,舟船顺利通过险滩时,年迈的诗人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当即挥毫写道:“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

诗廊区还陈列着一些白居易的传世名篇,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琵琶行》、《观刈麦》等。

读着这些千古传诵的诗句,越发敬仰这位在中唐时期鼎力推行新乐府运动、开一代诗风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墓坐落在琵琶峰巅,背靠龙门东山主峦,前面是陡悄的土坡,坡下边是宽宽的伊河。有人说,这是诗人生前喜欢伊阙风光,特意嘱咐后代将他葬在这里,好在死后也能静静欣赏伊阙胜景的。

也有人说,诗人遗嘱葬在琵琶峰巅是另外的意思。

白居易在长期的官场坎坷中,日益认识到官场的黑暗。

到了晚年,诗人仕途冷淡,方才寄情于山水。

他退出官场倾轧后,从一旁冷眼相观,更认识到宜海的险恶。

因此,他对仕途是彻底失望了。

而且,他还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再步自己的后尘,去官场空耗生命。

于是,诗人交待自己的后代:从今后,要代代相传,不要再出去做官。

他还研究了风水学,看到琵琶峰前面陡悄,下临阔水,是块绝地,是选墓址的忌讳之处,就故意舍弃北邙那人人向往的葬人的风水宝地,将自己的墓址选在这前临绝地的琵琶峰巅,以断了自家的官气。

白居易的后代,不知是自觉遵守祖训;

还是真给诗人断了官气,当官的还真是寥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089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