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2004年12月,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5年9月,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2012年,被列为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14所高校之一。2016年4月,被列为国家“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大学,是贵州省唯一列入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7年9月,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6117.70亩。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368万余册,中外文电子图书210万余册。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及艺术学12类。下设40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46549人,全日制研究生7575人。现有教职工3950人,其中,专任教师2493人,教授445人、副教授853人,具有博士学位882人、硕士学位1552人。

贵州大学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政编码:550025

电话:0851-88292178 传真:0851-83621956

崖州寻古 | 一份珍贵的崖州学宫史料 ——清代崖州举人吉大文《重修学宫碑记》

访旧事、寻古迹,听岁月悠长回声、品崖州风华古韵。

清代同治十一年(1872),崖州士民共襄盛举,对道光三年(1823)迁建城内的崖州学宫(今崖城学宫),进行了历时四年的重修扩建,使崖州学宫在原基础上扩大了规模、拓新了布局、完善了功能,成为了清代海南岛上最具中国古代学宫规制的州级地方学宫。重修告竣后,时为例授内阁中书侯选的清代崖州第一举人吉大文,获推举为鼎建一新的崖州学宫撰并书《重修学宫碑记》,镌刻竖立学宫内,以垂后世。清末民初,该碑记实物随学宫废置散失湮没。

1987年5月26日,三亚市文物普查队在毗邻崖州学宫的崖城小学校园内掘现此碑,现场勘记为:碑高1.78米,宽0.58米,厚0.85米;碑右侧正书“重修学宫碑记”六字,落款“州人吉大文敬撰并书”;碑体断为两截,合而完好;正文二千字,无一缺损,清晰可辨。“碑记”掘获后,就地存放崖城学宫近20年间,几近无人问津。2006年,三亚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崖城学宫进行第二期工程维修,吉大文所撰《重修学宫碑记》,才得以抖落尘封,重竖在修茸一新的崖城学宫内,既成为唯一幸存的崖州学宫碑记实物,亦成为了记录和保存三亚古代学宫史料的历史文物。

蒙明珠摄

崖州自北宋庆历年间肇建学宫(儒学),至清末废科举,计有八百六十多年的学宫建置沿革历史。其间,为求“学基善地”,历代崖州学宫曾在崖州城内外屡易其址,迁徙不定。嘉庆二十五年(1820),崖州士民堪舆占卜,将学宫“攻位”于城内参将署址(今崖城学宫址)。历经三年呈请,终获允准参将署迁移抚黎同知旧署,“即其地为学宫之基”。道光三年(1823)四月,由州绅孙子麟、孙宗哲、陈昶、陈毓秀、孙绳武、陈中兴等发起倡捐,举合州之力,鸠工庀材,历时年余,将乾隆四十三年(1778)建于城外东南隅的崖州学宫,迁入崖州城内重建,拓定了今崖城学宫的初始规模。此次迁建,虽使崖州学宫终成定址,但由于时间仓促,资金有限,以致在规划布局、取材工艺及遵循规制等方面,仍不尽完善。直至同治十一年(1872),在时隔50年之后,才迎来古代崖州学宫建置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重修。

陈所钦摄

同治十一年重修崖州学宫襄举,主要由合州绅耆吉大文、林祥士、孟儒定、何秉礼、韦庆冕、卢景哲等发起倡捐重修,经由赴京朝考的崖州拔贡何秉礼在京城、山东曲阜采样,选取了北京文庙、曲阜孔府形制,通过“增、改、扩、移”等重修,使崖州学宫在原基础上扩大了规模、完善了建置,而且遵循了中国传统学宫规制。据光绪《崖州志》及吉大文《重修学宫碑记》考,这次重修学宫历时四年,工程宏大,所“增、改、扩、移”的主要项目为:

一是重建“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大成门”,使之规模扩大并符合规制。经重建的“大成门”,左右连体增建了显示威仪的“戟门”,制作与存放祭器、祭品及供祭祀者斋戒、沐浴、更衣的“神库”,左右“戟门”增建了祭祀崖州历代名宦和乡贤的“名宦祠”、“乡贤祠”。二是增高“万仞宫墙”与重筑“棂星门”,在“棂星门”两侧增建祭祀崖州历代孝友和节妇的“忠孝祠”、“节孝祠”。三是将原建于大成殿后面且己毁圮的“尊经阁”,移建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开筑的“文明门”之上,在“尊经阁”原址,增建了供奉孔子父母与五世祖先的后殿“崇圣祠”。四是添设祭器,恢复旧庙门等(所记之“复旧庙门”,因无考,不作臆猜)。五是全面更新建筑材料,创新形制工艺,换上突出学宫图案特点的石础、石柱等。

此次重修告竣,使道光三年迁建的崖州学宫显为“高深闳丽,气象一新”。整座宏伟精美的宫殿式建筑群,布局在文庙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主体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文明门、尊经阁(文明楼)、少司徒牌坊(世科)、万仞宫墙(照壁)、棂星门、泮池、泮桥(状元桥)、大成门(戟门)、月台(天子台)、大成殿(圣殿)、崇圣祠(后殿)等。中轴线上左右对称的主要建筑有:礼门义路、忠孝节义祠、名宦乡贤祠、东西庑廊等。明伦堂(儒学)毗邻东面并列,合围以垣墙。整体布局合理,结构完整,中州规制,堂皇壮观,而学宫拱向由文明门透对葱郁叠翠的鳌山之“鳌头”,更显得天工巧合。

大凡学宫新建、迁建及重大重修告竣,都要请地方科举名人或主政的地方长官、学官作记,镌碑竖立学宫内,以垂后世。这类学宫碑记,一般都要述学宫沿革、迁建缘由、重修规模、兴竣时间等,以及由此阐述对崇儒尊孔、立教兴学的意旨,籍以激励士民兴学重教、倡兴文明,寄以对地方文化振兴、人文蔚起的祈望。因此,这类“碑记”都是地方志重点收录的“艺文”,成为了记录与研究地方学宫建置与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史料。不知何因,吉大文这一记录清代同治十一年大规模重修崖州学宫盛举之《重修学宫碑记》,却未被辑入光绪《崖州志》之“艺文志”,似有遗珠之憾。所幸这一“碑记”在湮没70多年之后,失而复得,重现真容,使尘封的历史记忆得以打开。

庞正广摄

吉大文是清代崖州镜湖(今乐东县九所镇)人,字少史,出身书香门第,博览群书,文名盛负,咸丰元年(1851)辛亥恩科中举,获例授内阁中书侯选,成为了自明代万历二十二年(1594)至清代咸丰元年(1851)257年间崖州首出举人,阖州德高望重的乡绅。同治十一年重修学宫,吉大文既是发起的领衔者,又是组织实施的主持人,重修告竣后,成为了众望所归的“重修学宫碑记”撰书人。吉大文当仁不让,欣然命笔,以华美文采,精博义理,振励士民崇德尚礼、敷扬儒风,砥励学子束身修行、励志奋学,字里行间洋溢着振兴崖州儒学之微言大义。

陈长安摄

吉大文在“碑记”中开宗明义指出,此次重修学宫盛举,并不是虚图“壮瞻观”、“夸美富”、“粉饰儒术”,而是旨在“广厉学宫,揄扬圣道”,使学宫既成为“诸生习礼之地,为学入德之门”,也成为“讲道德于斯,理性情于斯,化民成俗无不于斯”的儒教圣地。崖州地处遐方,山海阻隔,加之近三百年间文运未振,士民一筹莫展,青衿学子奋志受挫。为此,吉大文在“碑记”中,用宋代陈中孚以贤能流芳琼崖、明代钟芳以道学扬厉中原等崖州先贤事典,激励崖州学子“私淑前徽”,“不以僻陋自安,不以菲薄自待,勤其诵法,争自濯磨”;以南宋宰相赵鼎、名臣胡铨,在贬谪崖州时尚能“羽翼传经,扶植纲常”之义行善举,振励崖州士民“追踪异代”,敷扬儒风,“修明学校,鼓励人材”,“声教所通,顽懦犹起”。他还通过历数崖州“剑峰、笔洞之灵”,“石蟹、沉香之异”等與地物华,喻示崖州山川淑气“必钟于人”,“滨海邹鲁”指日可待。最后,他突出作记主旨,阐明了诗礼修身、兴学化俗的儒教义理:“凡子、臣、弟、友之鹄,仁、义、礼、智之端,必返而求诸其身,实而践之其事。或纲罗诸子,肴馔百家,探求礼乐之原,研究文章之蕴,无非折衷经训,归本中庸。庶几哉!根深者叶茂,佩实者衔华。不徒为词章记诵之俗儒,不流为寂灭虚无之异学。气质变化,首自儒林;礼让涵濡,寖为风俗……州之人士,既为学校中人共勉,为名教中人束身修行……则谓之为‘海滨邹鲁’也亦宜。”

吉大文《重修学宫碑记》,洋溢了清代崖州士民尊孔崇儒、兴学重教的大义,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学宫建置及儒学教育史料。尤为重要的是,这一“碑记”所记道光二十一年开“文明门”,在时间上与现存“文明门匾额”互证,既补光绪《崖州志》志载阙如,也纠正了今人所谓“文明门”并非崖州城所开“南门”之命名,而是“系淸嘉庆二十五年移建学宫时学宫的特用名”之误。

如果说道光三年的迁建,使崖州学宫形成学基定址的话,那么同治十一年的重修,则使崖州学宫形成了建置格局和释尊祀典的定制,健全与完善了学宫功能。今日“崖城学宫”之古建规模与建筑遗存,即是同治十一年重修留下的历史真容。三亚市人民政府正是依托这一历史遗存,通过大力保护和修缮,使这座具有地标性的中国古代最南端的崖州学宫,成为了彰显三亚历史文脉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从这一意义上看,记录清代崖州学宫最后一次重修盛况的《重修学宫碑记》,更显得非凡与珍贵。

因光绪《崖州志》对同治十一年学宫重修只作略记,加之未予辑录吉大文所撰“碑记”,以致这一崖州学宫建置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修盛况,至今仍未能让人全面了解。吉大文《重修学宫碑记》,最先由三亚市博物馆原馆长黄怀兴先生整理,录入其专著《三亚史迹叙考》,此后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先生再作整理,录入其专著《海南金石概说》。然而,两者在对该“碑记”的断句、标点方面,仍有可商榷之处。故此,笔者特作核校,对现刊行“碑记”之断句及标点疵误予纠正,并作辑记,以飧读者。

附:

重修学宫碑记

州人吉大文敬撰并书

国家右文稽古,重道崇儒。讲学临雍,设官教士。近而两京三辅,远而海澨山陬,莫不广厉学宫,揄扬圣道,以明人伦之教,为君子之儒士也。幸生其时,翱翔仁义之圃,优游道德之林,礼求大修,事踵增华,视乎同学者之振作有为耳。州城学宫,肇于有宋,历元、明迄今,迁建者屡。道光三年,择地城内,建造有仪。二十一年改作庙门,开文明门于前,增尊经阁于后,未几就废。同治十一年,合州士民捐金,重修石柱、雕楹、戟门、神库,扩后殿、大成门而广之,筑宫墙、棂星门而高之,旁增忠孝、节孝两祠,移尊经阁于文明楼,添设祭器,复旧庙门,阅四年而竣工。高深闳丽,气象一新。岂唯是壮瞻观、夸美富,粉饰儒术、铺张盛典云尔哉!圣人立教之方,学者修身之本。讲道德于斯,理性情于斯,化民成俗亦无不于斯也。且夫学校之盛衰,关乎气运;人材之贤否,责在师儒。我州地舆之胜,物产之华,剑峰、笔洞之灵,石蟹、沉香之异,散而给之于物,聚而钟之于人。天地生材,古今人何遽不相及耶?士果有志奋兴,不以僻陋自安,不以菲薄自待,勤其诵法,争自濯磨,则钟司徒之道学,陈知军之贤能,亦可私淑前徽。追踪异代,重以流寓如澹庵,迁谪如忠简,皆能羽翼经传,扶植纲常。声教所通,顽懦犹起,况乎修明学校,鼓励人材。雨化弥神,风闻更速。以诸生习礼之地,为学入德之门。望圣人之居既尊,受圣人之教必谨。凡子、臣、弟、友之鹄,仁、义、礼、智之端,必返而求诸其身,实而践之其事。或纲罗诸子,肴馔百家,探求礼乐之原,研究文章之蕴,无非折衷经训,归本中庸。庶几哉!根深者叶茂,佩实者衔华。不徒为词章记诵之俗儒,不流为寂灭虚无之异学。气质变化,首自儒林;礼让涵濡,寖为风俗。当不仅盛德名堂,侈谈裴氏者矣。州之人士,既为学校中人共勉,为名教中人束身修行,罔俾古人专美焉,则谓之为“海滨邹鲁”也亦宜。光绪元年岁次乙亥孟夏月吉旦。

主 编 / 全 妍

责 编 / 姜钧懿

编 辑 / 曾瑞祥

图文来源 / 崖州区委宣传部,《三亚文史》节选 徐日霖

抗战期间内迁贵州的学校及浙江大学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迁都宣言,将政府首脑机关迁往陪都重庆,此后大批学校、工厂内迁,约3000万难民撤往后方。从1937年7月开始,清华、北大、南开等大学率先南迁,此后内迁的高校近百所。到贵州的学校是当时全面内迁学校的一部分,规模相当可观。当时成建制迁入贵州的大学、中学及各种专业学校达29所,另外为了让内迁单位、难民的子弟以及流浪失学的青少年入学,教育部、交通部和贵州本地在贵州又新建了国立中学9所。这两部分学校合计38所,学校分布在贵州各地。学校人员众多,开展教学需要大量房屋、土地,学校所在贵州各县全力支持。官绅积极谋划利用公产,调动资源;富户腾出场地房屋,划出土地,提供材料物资;百姓出工出力,修路平场,各尽其能。贵州各方面千方百计地满足办学条件,使内迁和新建学校能够正常教学,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抗战时期贵州人民支持教育的峥嵘岁月,永远值得铭记。

图注:王伯群故居

战时内迁贵州和在贵州新建学校的概况

抗战期间内迁贵州的大学共有9所,分别是:私立大夏大学,由贵州兴义人王伯群在上海创建,1938年西迁贵阳;国立浙江大学,原址在杭州,1940年1月从广西宜山迁入遵义(系遵义县,今遵义市播州区,下文遵义、湄潭并列时遵义均指遵义县)、湄潭;国立中山医学院,1940年迁往镇宁县;国立广西大学,1944年日军侵桂时迁至榕江;华北乡政学院由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协和医院、南开大学、金陵大学共同组建,1938年南迁定番(今惠水);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1938年迁到平越(今福泉);国立桂林师范学院,1944年迁至福泉;国民政府陆军大学是国民政府军事方面的最高学府,1938年从南京迁入遵义;国立湘雅医学院,1938年内迁贵阳。

内迁贵州的军事专业学校多来自南京,共12所,分别是:军训部军官外语训练班,1938年迁入遵义;陆军步兵学校,1939年迁入遵义;陆军军官学校四分校(广州),1939年迁入独山;麻尾海军学校,1938年迁入桐梓;南京炮兵学校,1939年迁到都匀;陆军军医学校,1939年迁入安顺;陆军兽医学校,1939年迁入安顺;中央陆地测量学校,1938年迁入镇宁;陆军通信兵学校,1938年迁入麻江;陆军辎重学校,1938年迁入龙里;防空学校,1938年迁驻贵阳,总队部设在花溪;国立中央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38年迁入贵阳。

内迁贵州的中学共8所,分别是:国立桂林师范学院附中,1944年迁入榕江;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附中,1939年迁入福泉;国立浙江大学附中,1940年迁入湄潭;国立汉民中学,1944年迁入榕江;湘鄂教区联合中学,1939年迁清镇、安顺、贵阳;国立华侨第一中学,1942年迁到清镇;国立第二十中学,1944年从湖南芷江迁入贵州定番(今惠水),女子分校迁桐梓;南京中央大学实验中学,1938年迁到贵阳,后更名国立十四中学。

教育部、交通部和贵州地方各尽其力,新建中学9所:国立第三中学,1938年教育部在贵州铜仁、江口创办;毕节扶轮中学,1938年由交通部创办;安顺黔江中学,1939年由安顺县地方创办,今发展为安顺学院。1941年,教育部又在贵州各地创办了6所中山中学,分别是:清镇中山中学、都匀中山中学、桐梓中山中学、兴仁中山中学、黔西中山中学、平越中山中学。这些中学的开办,极大地缓解了内迁失学子弟的读书问题。

西迁遵义的国立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时称国立浙江大学,在西迁贵州的学校中,人数众多,规模庞大,建制完整,在贵州时间较长而且办学取得长足发展,可视为抗战西迁贵州学校的一个缩影。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浙江大学于1937年11月在校长竺可桢率领下从杭州撤离,因日军步步逼近,飞机轰炸骚扰不断,师生一路走走停停,历时三年。先浙江天目山、建德,再江西吉安、泰和,后广西宜山,终在1940年1月到贵州遵义,行程共2600多公里。遵义为贵州富庶之区,文化底蕴厚重,对浙大西来慷慨接纳,鼎力相助,学校有了相对安定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得以稳定下来顺利办学,直到1946年6月迁回杭州,浙大在遵义、湄潭办学近7年时间。

西迁时国立浙江大学下设3个学院,16个系,全校师生员工带家属计3000余人,有图书5万余册,仪器3万余件,机器700余套,标本1.3万多件,如此大的规模,约需房屋1000间。但在浙大未到遵义之前,城区已经接纳了陆军大学、陆军步兵学校和军官外语训练班,还有约2万难民在城区滞留。当时遵义仅是一个只有5万多人的小城,城区面积不足6平方公里,难以容纳浙江大学的到来。浙大就把校本部和文学院、工学院、师范学院文科留在遵义,理学院、农学院、师范学院理科分设在第五行政督察区(遵义)所辖的湄潭县。遵义、湄潭两县均煞费苦心,为浙大提供了办公、校舍、学生宿舍、会场、图书馆、实验室、研究所、疗养室等所需的场地和房舍,保证其顺利办学。湄潭还划出土地200余亩,辟建了农学院的实验农场。湄潭县城狭小不堪重负,就在县城附近的永兴镇拨出部分房产和万寿宫设立分校,才满足了浙大的办学要求。

浙大在遵义、湄潭的办学场所很分散,相对集中的有以下几处:

老城子弹库(今遵义十一中),原是清末遵义知府袁玉锡创办的遵义府中学堂,民国时期为贵州省立三中,抗战期间为军事委员会第二军械库,民间称“子弹库”。成为浙大校本部所在地,竺可桢的校长办公室、校总务处、文学院和师范学院办公室、心理学实验所均设于此。

何家巷3号和5号(今可桢桥东),3号是清末总兵何行保的私宅,有四合院13个,规模颇大,浙大教务处和训导处设于此。5号是黔军团长周积善的私宅,让出来支持浙大,为浙大在遵义的主要教学点。

江公祠(今遵义一中初中部),清末为祭祀镇压农民起义军阵亡的遵义知县江炳琳修建的祠堂,建制恢弘,民国时期在这里办城成中学。浙大到遵义后让与浙大作图书馆,藏书约10万册,浙大一些活动也在这里举行。

水洞街3号(今老城碧云路人民银行),为抗战时期国军一〇三师副师长郭惠苍私宅,为三栋砖木结构楼房,浙大到遵义后郭惠苍借与浙大使用,为文学院史地所办公地。史地系主任张其昀在此主编《遵义新志》和《史地杂志》,当时颇有影响的《思想与时代》杂志编辑部也设于此。

图注:浙江大学西迁旧址湄潭县文庙,现为浙大西迁陈列馆

浙大工学院实验工场(今老城遵义宾馆一带),为浙大在城墙外新建,占地约百亩,建有房屋20余间,实验工场内设机械、动力、电工、热工、化工等实验室。

老城石家堡,是清末民国时期地方名流聚居处,环境清静优雅。浙大教授在遵义时都是租赁民居,居住分散,校长竺可桢租住在杨柳街傅梦秋家。唯石家堡居住的浙大教授较为集中,著名教授梅光迪、郭斌和、王琎、张荫麟、费巩、涂长望、沈思岩、李振吾、张君川等曾借居于此。

湄潭县文庙(今湄潭浙大西迁陈列馆),位于湄潭县城,始建于16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浙大在湄潭办学期间,学校分部办公室、图书馆和部分教室设于此,是浙大湄潭分部的主体,1944年10月,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来湄潭访问曾在此讲学。湄潭文庙已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理学院旧址(今湄潭县医院住院部),1940年浙大理学院迁湄潭后租用双修寺,另外还修建了一幢二层小青瓦屋顶建筑,作物理实验之用。

农学院旧址,位于湄江镇西郊贺家祠堂(今湄潭县农业局),1940年浙大农学院迁至贺家祠堂办学,并在周围租地200亩开办农场,开展教学实验。该祠堂一正两厢,正房面阔5间,两厢各3间。

浙大永兴分校在永兴镇的万寿宫(今存),浙江大学一年级在此办学,并在万寿宫东侧租用民房作教授宿舍(今存),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曾在此学习一年。永兴镇万寿宫已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浙大研究生院,位于湄潭城郊的义泉万寿宫,为浙大培养研究生的基地,今旧建筑已不存。

校长竺可桢是哈佛大学博士,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人,浙江大学所属的各学院均有一批国内著名教授:文学院有梅光迪、郭斌和、缪钺、王焕镳、丰子恺、张君川、张其昀、顾谷宜、钱穆、谭其骧、涂长望、叶良辅、张荫麟、诸葛麒、黄秉维、向达等;理学院有苏步青、陈建功、钱宝琮、胡刚复、王淦昌、卢鹤绂、束星北、王琎、吴征铠、贝时璋、谈家桢、孙宗彭、张耀德等;工学院有李熙谋、王国松、李寿恒、苏元复、吴忠伟、孙怀慈、钱令希、钱钟韩、范绪箕、梁守槃等;农学院有卢守耕、孙逢吉、吴耕民、储椒生、罗登义、蔡帮华、陈鸿逵、祝汝佐、吴文晖等;师范学院有郑宗海、陈立、王倘、朱希亮、郑奠、皮高品、夏承焘、李絜非、佘坤珊、朱正元、周北屏等;法学院有李浩培、赵之远、徐崇钦、陈令仪等;医学院有李宗恩、王季午等;各学院的公共科目的著名教授有舒鸿、邵均、沈思岩、孙恒、谢幼伟等。

浙江大学流亡遵义、湄潭办学7年,于国难当头之际,以教育科研兴邦。在校长竺可桢的领导下,学校得到了长足发展。1937年浙大撤离杭州时仅3个学院,16个系,1946年从遵义回迁时已发展为文、理、工、农、法、医、师范7个学院27个系,1个研究生院,4个研究所,5个学部和1个分校,11个工场,1个农场;浙大离开杭州时有教授及副教授70人,返回时增加到210人;离开杭州时在校学生460人,返回时学生为2171人。

校长竺可桢坚持“求是”精神,重视学术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倡导学术自由。大批著名教授云集遵义和湄潭,教学、科研氛围活跃浓郁,学校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演讲会、报告会、交流会。学校及各个院系均办有学术刊物,有《国立浙江大学季刊》《国立浙江大学文学院集刊》《科学报告》《工院季刊》《思想与时代》等30余种。浙大师生出版的个人著作达150余种,在国内外发表的文理工农方面的论文数百篇。《思想与时代》杂志站在中国人文社科前沿,赢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名扬天下;苏步青、王淦昌、陈建功、卢鹤绂等教授在国外发表的论文,在国际学术界也产生了重大影响。1944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分别于4月、10月两次走访了浙江大学,对战时流亡西南贵州的浙大评价甚高,喻之为“东方剑桥”。

浙大在遵义、湄潭期间,培养了一批各学科的栋梁之才,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就曾在湄潭学习过。据1989年统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浙江大学有67人,其中教授27人,毕业生40人,基本上都曾在遵义、湄潭工作和学习过,学生中比较著名的有:叶笃正、施雅风、陈述彭、冯德新、谢义炳、陈吉余、徐僖、郭可信、张直中、毛汉礼、侯虞钧、徐承恩、丁锡祉等。

浙江大学在遵义、湄潭办学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两县人民的呵护。竺可桢校长在离开遵义时,与当地人民依依惜别,特制《浙江大学黔省校舍记》石碑,计569字,由浙大文学院教授王焕镳撰文,罗韵珊书丹,落款为校长竺可桢,碑文说明了浙大西迁遵义、湄潭办学的原因、经过,结语为“不可以毋记也,故记之以谂后之人”。该碑立于浙大西迁的校本部“子弹库”(今遵义十一中)内,1982年遵义十一中扩建校舍时出土。对这件珍贵文物,遵义特在市中心的河滨公园修建碑亭永久陈列。1989年,时任浙大校长路甬祥在《浙江大学在遵义》一书序言中说:“遵义、湄潭是浙大的第二故乡。”

贵州民族大学空乘是本科还是专科?

贵州民族大学的空乘专业为专科, 学制为三年 ,文理兼招, 学费是10000元/年。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民航服务心理学、客源国概况、民航概论、空乘服务礼仪、民用航空法律法规、民航乘务英语、航空客运服务管理、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形体训练与舞蹈、公共关系及沟通技巧等,另开设乘务员CBT软件系统培训、乘务员机上服务情景对话等培训。贵州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隶属贵州省人民政府,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高校。

有谁去过贵州千户苗寨?我想去那里旅游,想问一下哪家的酒店好一点,比较干净舒适,环境又好,价格合理的?

那里有一个叫云上乡村酒店的,我上周从那里回来的,那地方很好,风景不错,民风淳朴,有少数民族特色,不过景区门票有点小贵 100元。酒店里面很干净,环境也很好,价格在景区里面算比较便宜的100多块,酒店门前有一条小河,晚上还可字阳台上喝个茶啊,喝当地的米酒啊,反正环境很好了,我们当时的行李比较多,打电话给酒店 他们还派人过来帮我们拿行李,老板娘也不错很热情,很好说话的。你可以先打个电话问下,**.好了说了这么多,不要忘了采纳啊

我在贵阳开了家宾馆,想买床垫,不知道哪家的好

冰玉荷花啊!以前的玉乾床垫,贵州很多酒店都用的他家的。 像波西塔诺风情酒店、赫章夜郎大酒店、贵州民族大酒店等,你可以直接百度搜索就可以了,他们官网和淘宝网都有客服在线的,可以联系他们去他们的体验店体验呢? 上次我也去了,很不错的。

贵阳的四星级洒店有几家?急!!!!

贵州饭店、神奇华美达酒店、神奇金筑酒店、
柏顿酒店、能辉酒店、贵龙酒店、民族酒店、
鲜花酒店 楼上说的什么天怡豪生、圣沣都是5星的。

兴义旅游社酒店資料?

序号 酒店名称 星级 市场价 优惠价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
267 盘江宾馆 二星 260元/标 180元/标 283次 2008-2-21
268 兴义城城大厦 二星 238元/标 160元/标 286次 2008-2-21
269 兴义民航酒店 四星 688元/标 368元/标 278次 2008-2-21
270 黔山度假酒店 三星 388元/标 268元/标 281次 2008-2-21
271 山翁青大酒店 二星 266元/标 160元/标 274次 2008-2-21
272 兴义宾馆 三星 418元/标 238元/标 279次 2008-2-21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066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