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嘉靖

01

嘉靖

芜湖学宫的明伦堂内有一组珍贵的御碑,现立于大成殿东侧,1982年5月被公布为第一批芜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四方碑是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御制,所刻碑文为程子“听箴”、“言箴”、“动箴”以及范氏“心箴”,碑上都刻有“御制”、“宸翰”字样及嘉靖帝亲自撰写的注释。

02

箴,即箴言,每句字数相等,讲求对仗押韵,内容以规劝告诫为主。

芜湖御碑上的箴言和注释乃嘉靖皇帝亲书,正文字体为大楷或中楷,序言和注释为小楷,布局严谨,字体端正,笔画匀称。规整精妙的楷书中,俨然透着嘉靖皇帝“恭恭敬敬”、“纯心一念”的理念和气息。碑文四周还刻有祥云和“双龙戏珠”、“龙翔海宇”等纹饰,线条工整有力,雕刻技艺精湛。

芜湖四箴注释碑为长方形卧碑,通高155厘米,宽78厘米,厚16厘米,青石质地。碑额正中篆书“宸翰”二字,碑末镌“嘉靖丁亥岁季冬越三日注”。

03

程子,即程颐,洛阳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世称伊川先生。

程颐所作的“视、听、言、动”四箴是要求人在视、听、言、动四个环节应该注意的事项,宣扬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导。

嘉靖皇帝为每篇箴言所作的注释,都从儒家的角度写了深刻的心得。

在“听箴”注中写到:“人君于听讷之间,当辨其忠谗而已。忠言逆耳近于违我,谗言可信近于逊我。不能审择,其患岂浅浅哉!”

在“动箴”注中写到:“而人君所动,为尤重焉。盖君者,以一身而宰万事。不可轻举妄动,或恃中国之强而好征伐,或盘游无度而残虐百姓。”

范氏“心箴”是专门讲“心”的。

范氏及宋儒范浚,兰溪人,举止贤良方正,因秦桧当政,辞官不任,闭门讲学。

嘉靖皇帝如此注释“心箴”:“范氏浚所作心箴说道,茫茫然天地广大,无有界限。而人居其中,便以太仓中一粒粟米。天地这般大,人身这般小。人与天地参为三才,有非以形体而言,惟其心耳。盖心为一身之主,吾心克正,则百体四肢莫不听其使令。”

04

当年,为教化天下,鼓励天下士子严于律己,尊崇儒学,嘉靖帝亲自注解“敬一箴”和“视、听、言、动、心”五箴,以统一制式颁行天下,立于学宫内。

如今,嘉靖御碑已存世不多,芜湖学宫明伦堂内的“敬一箴”碑于咸丰兵燹倒伏在草丛中,民国三年(1914年)迁于启圣祠,现已不存。“视箴”碑也不知去向。程子“听箴、言箴、动箴”和范浚“心箴”注释幸存。

END

来源:街邻街坊

太珍贵了!广平县发现明朝嘉靖年间石刻 嘉靖

9月5日广平县文广新局文保所在下乡调查文物工作中在我县大马庄村东发现重修观音祠碑记,该石碑高约1.5米,宽约1.2米,厚约12厘米。两侧刻有浮雕神仙人物图案,栩栩如生。

碑刻上有楷书500余字,碑文叙述了广平县西南八里马家庄有观音祠最初不知修建于何年,至明代万历二十一年(1542)重修观音祠并铸有大铁钟一口,马三恕马三捷二人为监工,同时还发现高大厚实的石质门墩两个和直径约50厘米的柱础。

门墩浮雕刻有莲花纹饰。

广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任振朝介绍说,广平是黄河漳河冲击平原,地下文物埋藏较深,这次发现的明代石碑弥足珍贵,他较为清晰地记述了明代民风民俗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为研究明代我县历史发展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能够完整保留到现在实属难得的文物。(李顺清)

大明风云:嘉靖皇帝锐意改革,可惜虎头蛇尾 嘉靖

大明风云:嘉靖皇帝锐意改革,可惜虎头蛇尾

嘉靖皇帝在位的前二十年中,很有作为。除采取了历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减贡、赈灾等措施外,还扭转了自正统以来,形成的宦官擅权,败坏朝政的局面,并下令清理庄田,“不问皇亲势要,凡系冒滥请乞及额外多占者悉还之于民。”废除勋戚世袭等。所有这些举措,皆进一步巩固了明朝的统治。

嘉靖帝十四岁即位,因想追封亲生父母的尊号,与首辅杨廷和等旧臣要求他改换父母,引发了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嘉靖帝不顾朝臣反对,追尊生父为兴献帝,后又加封为献皇帝,生母为兴国皇太后,改称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九月,将兴献帝的牌位升袝太庙,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兴献王墓为显陵,大礼议事件至此结束。

历经三年半的大礼议,最后,以君权的高压结束,之后,嘉靖帝羽翼丰满,并由议礼的过程,体会到了如何行使皇权的无上威严。此后,变得独断独行。大礼议加强了皇权专制,促成了嘉靖帝刚愎自用的政治作风。

从此,再也没有官员敢非议皇帝的意见,皇帝依然年轻,但他的无上权威,已经没人再敢质疑。从毫无根基的藩王,到雷霆万钧的帝王,嘉靖帝转变得非常出色。

大礼议使杨廷和与嘉靖帝两人彻底决裂,杨廷和后来被削官为民,嘉靖帝在理论和礼仪上,终于为自己树立了正统地位;在权力上,终于独揽乾纲,威慑群臣。

除强化了皇权外,还产生了许多严重后果。由于朝野上下都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议礼,因此,干扰,冲击,扰乱了政治经济的进步性改革;由于只要顺着嘉靖帝的意愿议礼有功,便可飞黄腾达,甚至一跃而为巨卿宰辅,因此,酿成谄媚之风;由于议礼两派,党同伐异,势不两立,因此,酿成党争之风。所有这一切,都加重了朝政的腐败,因此,史家说“吏治繁伪,兵政窳惰,民力虚耗,亦由是始”。

明太祖把宰相废除了之后,一天要处理的国家大事四百件,每天需要阅读的文字可能是二十万左右。明太祖不得不使用一些学士来帮助他处理行政工作。一代一代演变到了嘉靖帝时,内阁制度才正式有模有样:有名称,办公地点,下属人员,内阁的所有大学士级别,就从原来的五品或六品提升到了二品,甚至一品,比所有的五府六部官员们级别都高,所以,到了嘉靖时期才最后形成了内阁制度。

嘉靖帝在位前期,推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清理勋戚庄田,罢天下镇守中官,改革科举制度,革除外戚世封等等,内容广泛,成效显著。所以,获得很多赞美之声。河南道御史刘安说:“今明天子综核于上,百执事振于下,丛蠹之弊,十去其九,所少者元气耳。”

名臣张居正在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以自己少年时的亲身体验,对嘉靖前期整顿学政的成就,予以极高的评价。他说:“臣等幼时,犹及见提学官多海内名流,类能以道自重,不苟徇人,人亦无敢干以私者。士习儒风,犹为近古。”

明人黄光升《昭代典则》记载:“张孚敬奏革各省镇守内臣及清勘皇亲庄田,土官得行其志,黎庶得安其寝,天下鼓舞若更生,其功万世不可泯也。”

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进士李乐,对嘉靖前期革除镇守中官的积极作用,给予的较为全面的评价,言道:“世宗皇帝继统,年龄虽小,英断夙成,待此辈不少假借。又得张公孚敬以正佐之,尽革各省镇守内臣,司礼监不得干预章奏。往瑾时,公卿大臣相见,无敢抗礼,甚有拜伏者。自张公当国,司礼以下各监局巨珰,见公竦息敬畏,不敢并行并坐,至以“张爷”呼之,不动声色,而潜消其骄悍之心。盖自汉唐宋元以来,宦官敛戢,士气得伸,国体尊严,未有如今日者,诚千载一时哉!”

嘉靖帝和张璁、方献夫在革除外戚世封的问题上,也达到了共识,下令永远废除此制,《明通鉴》编纂者说:“安昌伯钱维圻卒,其庶兄维垣请嗣爵,下吏部议。尚书方献夫等言:‘外戚之封,不当世及。’历引汉、唐、宋事以证。璁以为然,力主之。上善其言,诏:‘自今外戚封爵者,但终其身,毋得请袭。’自是,外戚遂永绝世封。”

明代史学家何乔远在《名山藏》总结嘉靖前期“励精化理,湔濯海内观听,挈清政本,杜塞旁落,奋武揆文,网罗才实。至于稽古礼典,取次厘毖一切,创必表章,轶往宪来,赫然中兴,多孚敬(张璁)所翼赞。” 何乔远认为,嘉靖前期出现的国家中兴,得益于首辅张璁推行的改革。

由于在张璁之后的阁臣中,无人能够担当继续推行改革的重任,于是,明朝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因循败政之中。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后,嘉靖帝从锐意进取转向消极荒殆,在嘉靖后期,海瑞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7年),亦言:世宗“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

(本篇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008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