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珠崖岭城址

珠崖岭城址,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

珠崖岭城址

崖州古城印记二:古城遗址与学宫

作为孤悬海外且偏踞于海南岛南隅的崖城,算起来是那些年真正的流放文化的中心。发挥着承前启后的左右,既有被启用重臣通知重回朝廷的功能,又是行政管理中心,算是流放官员的心灵寄托之所。

这座中国最南端的古城在宋朝以前是一座土城,1198年砌砖墙,1233年扩大城址,开东、西、南三个城门,后经元、明、清逐渐完善。

从2010年左右网络上拍摄崖州古城遗址的情况来看,相比之下比原来是好了一些,只是听到随行的朋友说,在他小时候,这座古城就一直在修,如今他四十多岁了,还是在修,年年修,却年年修不完。

对此,我顿时哑然,很多人说三亚是没有文化的地方,其实文化从何处而来,文化是需要根源的,而三亚的文化根源就是从这座古城遗址的所在地而来。只是,从这样的修缮速度来看,这的确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据说在文革期间,群众挖城砖搞建设,大部分墙基遭到破坏,现古城仅剩文明门及北门小段城墙及崖城学宫、迎旺塔、盛德堂等古建筑。而古城被圈起来维修,只好走进紧随古城后面的崖城学宫。

在任何时候,始终都要加上一个中国最南端,而的确如此,孔庙也是中国最南端的孔子纪念园。旁边便是学校,而崖城学宫当年的作用,也就是为了教学只用,只是如今变成了供人祭祀孔子的庙宇。沿街的这条路,狭窄而不平坦,恰好中午放学时间,很多学生出来,加着来往的车辆,更加显得路上拥挤。

而在侧殿展示的当时古崖城的名人当中,除了一部分是本地人之外,大部分都是由从中原、广东、浙江、福建沿海一带迁居过来的汉人,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渔业、农业技术,而且与东南亚一带开展贸易,当时使崖城成为著名商埠,黎族特色的“崖州被”因此而走向世界;

唐高僧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时,遭遇强台风袭击,飘流到崖州城,曾帮助修建了大云寺,一些佛教经典,元朝女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也曾居住在崖城的水南村近40年之久。这些都成为古崖州城最为灿烂的一些文化印记。

崖城学宫的如今虽然经过了修缮,也有游人慕名而来,但是并没有想象中的人声鼎沸,虽然也不收门票,走进里面看到大门口清代火炮趴到在地上,侧殿里放置的一些残缺的石碑、篆刻,在人们长期的摩挲之下,有些已经磨光了,心里不由得产生感叹,走过那么多的古镇、古城,也只有这里才把这些珍贵的文物随意摆放,任人抚摸。

学宫的面积不大,大成殿内供奉孔子及其弟子,后面按中国传统风格修缮的是祭祀祠堂,门也是上锁的,除了左侧的展示之外,在右侧放置着修缮这里的碑文,已经是现代的篆刻。

棂星门左右两侧便是黄道婆和冼夫人的塑像,虽然感觉在这两边放置这两座塑像的意义似乎与学宫并不相符,不过,仅仅是纪念的话,也说得过去,毕竟在海南的过往历史中,这两位历史上最著名的女性代表,还是值得让人们怀念的。

古代的崖州城有“幽人处士家”之称,其实就是流放文化的一种代号,自唐朝有韦执谊、唐瑗;宋朝的丁谓、赵鼎、卢多逊,元朝的王仕熙,明朝的王个、赵谦等。这些当年朝廷高官的流放,同时这些学识渊博的人到这里,也真正的让这里产生了文化气息,他们在古城办学堂、招学员,传授学问,使崖城一带读书之习蔚然成风。

而如今,来三亚的人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一个区域,已经渐渐成为一个类似于深圳似得全国人民聚集区。这样的情况下, 自然就会有文化差异的磨合,有积极也有消极,但我们期待,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再现曾经古崖州的繁荣与辉煌。

文章及照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勿改动,商业用途联系作者。

作者介绍:网络作家,自媒体人,资深的旅行家,网络NJ,用文字、声音诠释这个世界!坚持原创,坚持原生态旅行,微博搜索:刚行路上。

通江县四大古城遗址,如颗颗镶嵌的明珠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通江县隶属于四川省巴中市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历朝历代,通江也就自然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天铸一铜城”的得汉城,震撼清王朝统治达10年之久的白莲教通江蓝号义军驻地麻坝寨石林,“非南海即南海、不西湖却西湖”的穿云洞等景点如颗颗明珠镶嵌在县境各处。

米仓山

今天就来说说咱们通江的古城址。通江比较有名的古城址有四个,其中永安镇独占两席,剩下的两处分别是国有林场南教城和文胜乡白石县城(今名白石寺)。

得汉城村民间艺术 飞奔的小羊羔拍摄

得汉城村民间艺术飞奔的小羊羔拍摄

保存好的石刻 飞奔的小羊羔拍摄

飞奔的小羊羔拍摄

得汉城 又名得汉山、安缉寨,位于县东北43公里处,东南依通铁(溪)公路。寨内面积千余亩,四周悬崖绝壁,现存断垣城墙高7米、厚0.35米,四城门完好,均高2.87米,宽1.5米。寨内古代遗迹处处可见,东南门历代文人墨客题书赋辞留下石刻达37处之多,现字迹清晰可见。

保存完好的擂鼓城城门 李朋城拍摄

李朋城拍摄

擂鼓城位于县东北永安 乡擂鼓城村。城址在海拔800米的山顶上,呈长方形,占地1350平方米,西城门及部分城墙保存完好,城门高3米,宽2米,厚0.6米。残存城墙长50米,高2.5米,厚0.55米。门及墙均用2.5米长,0.4 米宽,0.35米厚的石条砌成。城内尚存当年建房基地和建寨残碑。

国有林场南教城 李朋城拍摄

李朋城拍摄

南较城 在县东北25公里处。为“宋人避金兵处”,山城基址尤存,今为县南较城林场场部。

保存完好的古城建筑

保存完好的石刻佛像

白石县城位于县东 50公里文胜乡境内,今名白石寺。遗址呈梯形,占地约1.08万平方米,现存清代维修所残存的抬梁式建筑物,长10米,高6米,宽9米,占地251平方米。城址内石刻记县建于西魏。

历史上防御蒙古骑兵的野狐岭金长城遗址!

金界壕又称金长城(Sector Hao),始建于金朝明昌三年(1192)四月,是一套系统的防御工程,为防御逐渐强盛起来的蒙古族部落而修筑的防御工事体系。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遗址。

金界壕由东北向西南贯穿内蒙古全境,东起于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尔族自治旗的嫩江右岸,西止于巴彦淖尔盟河套平原,全长数千公里。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又称金长城或兀术长城,是金朝为防御逐渐强盛起来的蒙古族部落而修筑的防御工事体系。

金界壕的构筑别具一格,壕墙相辅、就地取材,挖取土方翻于内侧,夯实筑墙,墙高5~6米。金界壕由外壕、主墙、内壕、副墙组成,宽30~60米,主墙每60~80米筑有马面,每5~10公里筑一边堡。现残墙一般高1.5-2.5米,壕墙和与之相辅的边堡旧址清晰可见。

金代界壕是由壕沟、城墙、边堡构成的层次防御体系。其修筑是先挖一条外壕,然后利用挖出的土在壕沟内侧堆积或夯筑一道墙。在有些重点防守地段,则在外墙的内侧再挖内壕,内壕的内侧再筑内墙。这样就形成了四条壕沟与城墙的防御体系。

一般外壕宽5-6米,内壕宽10乃至50-60米。外墙宽2.5米-6米,内墙宽5-15米。在内墙或单线墙的外侧筑有马面和烽火台,马面多设在险要地段或城堡附近,其间距从几十米至上百米不等,可在敌人进攻时,向敌人横向射击。

金界壕遗址,等距间隔130米的马面还清晰可见

与一般城市的城墙相同。烽火台都高出城墙,台伸出墙外4-5米,宽6-8米。边堡多靠近内墙或一面即为内墙,每面宽100-150米,一面有城门,有的有瓮城门和城壕。边堡的间距一般在5-10公里,但是险要处则要密集得多,并且两堡之间往往有关口。金代主要由章宗所建的界壕虽然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在蒙古铁骑的面前几乎未起到任何作用,未能保护住衰落的金王朝,这和历代长城所起的作用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位于赤峰市的金界壕由市阿鲁科尔沁旗始,折向西经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克什克腾旗,再折向西南入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位于克什克腾旗段由达里湖西北侧通过。

横穿于内蒙古东西的金界壕共有三道,在霍林郭勒市境内的属于第二道。据《金史》记载,霍林郭勒市境内的金界壕和边堡属于临潢路管辖。在霍林郭勒市境内,东从达来胡硕街道宝日呼吉尔向西南延伸,经珠斯花火车站、东和热木特、查格达至锡霍5号界桩后入锡林郭勒盟境内,境内全长约30公里。

金界壕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人们要看的不是这一段“土墙”,而是那一段深厚的历史。这道千余公里的墙虽然倒下去已经很久很久了,但倒不下去的是一种民族精神。远去的刀光剑影已经成为一种记忆,民族团结、和睦发展已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金界壕分布:

据《金史》记载,又经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多次反复调查后,确定了3条主线。在大兴安岭以南的界壕分别属于东北路、临黄路、西北路、西南路管辖,东、西两端只有一条主线,中间有很长的南、北两条主线。

东端从呼伦贝尔的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尼尔基镇七家子村南的老龙头开始,直到兴安盟的科右前旗满族屯乡分为南、北两线。南线从满族屯乡开始,向南入突泉县,西南经科右中旗、扎赉特旗、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折向西经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克什克腾旗,再折向西南入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再西至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查干敖包苏木与北线相连,经包头市达茂联合旗入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上庙沟村止。

即金界壕东起呼伦贝尔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西南经索伦、突泉、克什克腾旗贡格尔草原、锡林郭勒盟蓝旗直至阴山黄河后套平原全程计1500公里。另外还修筑了外线和复线,外线自额尔古纳河北岸经满洲里市北直到蒙古国;复线从克旗天合园乡至广兴源乡。即金界壕遗址主要分布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还有一小部分在俄罗斯和蒙古。金界壕于地上所能看到的长度,约5500公里。以走向而言可分为岭北线、北线和南线。

远去的历史人物:金章宗

名完颜璟(公元1168-1208年),小字麻达葛,金世宗完颜雍孙,完颜允恭子。公元1189年正月,金世宗病死后,完颜璟于同日在灵柩前继位,第二年改元明昌。在位19年,病死,终年41岁。

远去的历史:金章宗北疆经略,金界壕的修筑

章宗刚即位,元老重臣徒单克宁就向他提出了要加强猛安谋克的武备,并建议对北方用兵。章宗决定采纳重臣徒单克宁和完颜守贞的意见,任命枢密副使夹谷清臣为东北路兵马都统制使,但是很多大臣都不同意,御史中丞张万公也反对,“会北边屡有警,上命枢密使夹谷清臣发兵击之。万公言:‘劳民非便。’诏百官议于尚书省,遂罢兵。”章宗不得不考虑当时国内因黄河决口所造成的经济困难以及大多数官员的反对,决定对北方诸部采取防御的策略。

章宗既然决定对北方用兵,那么完善防御设施就必然提到议事日程上了。明昌三年(1192)四月“戊午,诏集百官议北边开壕事”。随即,界壕的修筑就开始了,但是很快又终止了。五月“癸酉,罢北边开壕之役”。终止的原因是很多官员的反对,党怀英就是其中一人,“明年(明昌三年—笔者注),议开边防濠堑,怀英等十六人请罢其役,诏从之”。但终止的时间并不长,界壕又断断续续地修筑起来。张万公也曾反对过界壕的修筑。明昌四年(1193),章宗要巡幸在塞外的景明宫时,董师中进谏劝止的理由之一就是“况西、北二京,临潢诸路,比岁不登。加以民有养马签军挑壕之役,财力大困,流移未复”。

可见,界壕的修筑,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明昌间负责修筑界壕的官员有孛术鲁德裕,“迁少府监。明昌末,修北边壕堑,立堡寨”。明昌年间界壕的修筑并未能阻挡住北方游牧部族的侵扰,章宗先后派夹谷清臣和完颜襄北伐,与此同时,界壕的修筑也并未停止,而是一直进行。

金代修筑的界壕实际上是中国历代修建的长城的一部分,它不单只是一条壕沟,而是一套系统的军事防御工程,这一点,又超越了以往朝代所修的长城,并为后来的明代所借鉴。

来源: 达里湖鱼品鱻酒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007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