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万国建筑博览

鼓浪屿岛上荟萃了上千座风格各异、中西合壁的中外建筑。有中国传统的飞檐翘角的庙宇,有闽南风格的院落平房,有中完合壁的八卦楼,有小巧玲珑的日本屋舍,也有19世纪欧陆风格的原西方国家的领事馆,还有堪称江南古典园林精品的菽庄花园。

不同时期风格各异的建筑汇聚于此,是一部说不完道不尽的建筑百科全书。这些建筑经历了100多年的风雨沧桑,或巍然于小路尽头,或掩映与繁花绿树之间,造就了鼓浪屿厚重的文化底蕴,也成为漫步岛上游览的一大亮点。

八卦楼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总建筑面积3710平方米,高25.7米。圆顶高10米,有8道棱线,置于八边形的平台上,顶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故称“八卦楼”,是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八卦楼原主人为台湾板桥林家三房林鹤寿,由原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郁氏借鉴巴勒斯担、希腊、意大利和中国一些经典建筑风格,设计出这幢融东西方建筑文化于一体的独特的仿古建筑。红色圆顶是直接摹仿世界最古老的伊斯兰建筑巴勒斯坦阿克萨清真寺的石头房圆顶;82根大圆柱是参照公元5世纪建造的古希腊海拉女神庙的大石柱;柱间平托的石梁和线条,可从希腊雅典广场的赫夫依斯神庙看到;十字形通道源于希腊,后用于罗马教堂;古希腊的陶立克式和爱奥尼克式柱头装饰和压条下的青斗石花瓶,充分展示中西结合的古典美。八卦楼建筑艺术精美,成为厦门的标志性建筑,现为厦门博物馆。

万国建筑博览

黄家花园中楼1921年建成黄家花园南北楼后,黄奕住决心造一幢超过鼓浪屿所有别墅的高级别墅。他拆除“中德记”旧红砖楼,延请中外工程师精心设计,由上海裕泰营造公司承建了被称为“中楼”的这幢别墅,现编晃岩路25号。中楼注重欧陆风格,用料讲究,室内楼梯、栏杆,一楼及前后大走廊和户外台阶均用意大利刨光白玉大理石建造,门窗、家具、楼楹、护墙、吊顶、地板均用进口楠木制作。中楼内精雕的博古架、青铜镂花壁炉、名匠细琢的廊柱,处处显示中西结合的古典美,既具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建筑风采,又有18世纪德国贵族家庭的华丽装饰,并兼有许多中国传统装饰技艺,是一座中西结合的以欧式风格为主的别墅。

海天堂构中楼晋江旅菲华侨黄秀火良,于20世纪20年代与同乡黄念忆在福建路盖起一组5幢欧式别墅。楼群正门门楼-“海天堂构”四字(现编福建路42号)。这5幢别墅采用中国建筑传统的对称格局,以中楼为主,向两侧展开,中心建一广场,形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中楼是一幢仿古大屋顶宫殿式建筑,采用重檐歇山顶,四角高高翘起,门、窗、廊、厅的楣上均挂水泥透雕挂落飞罩,檐角均饰缠枝花卉或吸水蛟龙挑梁雀替均塑龙凤饰件。特别是屋顶下装饰二个藻井,井壁上绘中国花鸟画,外形又颇像亭子,非常突出。走廊外沿装饰斗拱挂落,花篮垂柱,把中楼装点得十分民族化。远远望去,这幢建筑颇有气势,又稳重脱俗。

黄荣远堂别墅建于1920年,是以欧陆风格为主的大别墅,现编福建路32号。设计师发挥西欧建筑的艺术风格,并融入中国传统观念,使别墅造型十分美观。整幢别墅通体有许多大小廊柱,用整条花岗岩琢成,一派古罗马风韵,壮观秀美。大圆柱正面烘托,小圆柱周边支撑,错落和谐的立面变异,半月、弯弧、平直的窗棂设计,加以平台钩栏、钢花纹饰、水泥透雕、十字栏板、镂空女墙、宽敞的庭院、水池假山,配以楼前的亭榭曲径、云墙堆塑,高低错落有致。庭院里修竹茂林,幽雅清静。这幢别墅是西洋的、中国的、古典的、现代的风格和谐结合,是鼓浪屿别墅中的精品。

汇丰公馆1876年,汇丰银行选址在笔架山的断崖顶上,盖起占地400平方米的英式别墅。基桩打入岩石,异常牢固。公馆结构呈丁字形,三面回廊,多边钝角,主人推窗便能饱览宽角度的远山海景,入夜“员当渔火”尽收眼底。漫步回廊,厦鼓景色拥入怀抱。站在崖顶栏杆边,放眼四望,天风海涛,苍鹰鸥鹭一齐奔来,有傲视海天的气概!

八角楼八角楼在林氏府内,建于1915年,属法式建筑,有南欧风格,兼有巴络克韵味,现编鹿礁路15号。中日甲午战争后,清廷-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时任台湾垦抚大臣的林维源,携全家内渡定居鼓浪屿。他先买下一幢英国人的别墅,称“大楼”,而后再建一座“小楼”(后因失火小楼被烧毁)。1915年,林菽庄在大小楼之间建一别墅,称“八角楼”,并增设连廊将三幢楼宇连在一起,通称“林氏府”或“府内”。八角楼共5层,为塔式建筑,立面呈多个八边形,故名。正门方柱拱券,双旋台阶,门楣、窗楣均塑缠枝蔷薇、飞翔白鸽,颇具巴络克风韵。

殷宅建于1925年,由主人的大儿子殷祖泽设计,系西欧法国韵味。它的特点是就地取材,基地上开采出来的花岗岩条石砌墙,粗犷豪放,既有闽南石乡的个性,又具文艺复兴反朴归真的感觉。内厅有五个拱券,三厅相连,四个卧室。全楼有四套卫生设备,显示设计者的文明意识。院内的黑松,与别墅同龄,仍苍劲挺拔。

李清泉别墅李清泉,晋江籍旅菲华侨。1926年他在升旗山麓建成中西合璧的三层别墅,正面有罗马式大圆柱,庄严稳重。别墅庭院以多色花岗岩卵石铺成小径,形成彩色图案,使别墅显得更加秀美。庭院里种植名贵南洋杉和花木,中心为欧式喷水池,加上假山亭榭,使别墅多了几分大自然的温馨。李清泉父子是经营木材发家的,所以别墅采用名贵木材进行装饰,门窗、楼梯等均使用高级赤楠。他在漳州路还有两幢别墅,里面的楠木地板、家具至今仍光可鉴人。

金瓜楼现编泉州路99号,因楼顶有两个“金瓜”而得名。金瓜楼建于1922年,1924年由旅菲华侨黄赐敏买下作为住宅。该楼是一座用中国传统装饰工艺装修的别墅洋楼,全部梁柱、檐楣、板角都饰有花卉、禽鸟、植物浮雕,既有乡土气息,又有洛可可的韵味。窗是欧式的,均装百叶。内部的厅堂布局又是中西结合的,既有中式的厢房和公用的厅堂,又有欧式壁炉和宽廊。这种用中国传统工艺装饰洋楼的手法,反映了广大华桥的乡土情结,这也是金瓜楼的独特风格。

观彩楼笔架山顶,有一幢风格独特的欧式别墅,因形如花轿,故人称“新娘轿子”,又因在楼上可观赏到美丽的落日彩霞,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观彩楼”,现编笔山路6号。观彩楼建于1931年,由荷兰工程师设计,许春草营造公司承建。此楼的形体和装饰,受欧洲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颇为美观古朴,又结合许多现代化建筑手法,新颖流畅。它的屋顶十分别致,为背弧形,由棱线分割,既是外墙又是女儿墙,凸拱窗镶嵌其间,立体感特强,装饰效果特好,颇有西欧风格。观彩楼的门柱为绞绳状,新颖别致,有西班牙风韵。窗楣系整块石材雕成,借用中国乡村民居的的铺首形式,雕刻成欧洲剑客(火-)的脸庞,手法简洁,颇有艺术灵气,也增添了别墅的华贵气派。

杨家园杨家园共有4幢欧式别墅,大约建于1913年前后,现编鼓新路27-29号,安海路4-8号。以鼓新路的“忠权楼”最有气派,以安海路的别墅最为漂亮。忠权楼为英式别墅,凹槽廊柱挺拔秀美,拱窗有半圆的、尖拱的,窗柱的雕塑装饰、花瓶设计,一窗一式,各不相同,颇有艺术韵味。杨家园有一套当年可称得上先进的供水系统。各楼的顶层和底层均设有水池以蓄积雨水,院内挖掘水井,配手压式抽水机。这个供水系统的不同水源分别用来洗衣、浇花、消防、冲厕,地下水用以饮用。

林屋1927年建成,由房主的儿子林全诚设计,现编泉州路82号。林屋的特色在立面和屋顶上。屋顶使用北欧风格的坡折屋面,突出美观;立面不一刀切,突出收进和谐自如,与屋面配合协调,形成鲜明的个性。林屋鹤立群楼中,显得稳重纤丽。

船屋般屋的宅基地呈长三角形,别墅建在其上,如海轮甲板上的船舱,登三楼俯视,宛如一艘正待远航的海轮,现编鼓新路48号。船屋建于1920年,由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他利用地块形状把别墅设计成待航的轮船,可谓匠心独具。他使用传统建筑手法,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展开,严谨对称。别墅朴实无华,简洁明快,采光充足,通透性好。地板采用宽条楠木,家具多为酸枝、红木,至今保持完好。

亦足山庄建于20世纪20年代,为同安籍越南华侨许汉所建,现编笔山路9号。这是一幢个性突出、艺术性强的欧式建筑,它有鼓浪屿最大最美的门楼和石阶,外观雄伟挺拔。双拱窗套,流畅秀美,颇为漂亮。它还有一个欧式花园,高处有八角亭,曲径相通,是主人休闲观景的地方。原美国领事馆建于1930年,为二层罗马式红砖楼房,设有地下室和楼顶夹层,形体秀美,现编三明路26号。领事馆以红白两色为基调,山墙用5个大三角装点,简练明快,还特设一个观景天台。天台下就是夹层,非常实用。领事馆的罗马式大圆柱柱头使用科林斯柱式装饰,塑以夸张的百合花叶片。叶片纤长整齐,托起整座建筑,显得特别美观。

林语堂故居林语堂故居是其夫人廖翠凤的家,也是鼓浪屿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原为二层别墅,因年久失修,已塌圯一层,现编漳州路44号。林语堂结婚的厅堂、新房仍在。

天主堂建于1917年,为哥特式建筑,其特点是目光所及均为尖形,拱、门、窗、塔以及女儿墙的镂空装饰均呈尖形。室内天花为彩蓝色珠网结构,繁褥华丽,这是厦门仅有的一座哥特式教堂。现编鹿礁路34号;

用时参考

1天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区内

天津五大道,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苑

五大道并不是一条街道的名称,而是由南向北并列的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这5条街道所组成的一个街区的统称。来到天津,如果说一定要说标志性的地方游玩,那么这里一定是不二之选,相信如果你来过以后,一定不会后悔。

五大道地区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具有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多所,浓缩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众多故事,穿行在这个独特的历史风貌街区,破解一座城市的人文密码,翻检一段苦难辉煌的近代岁月,可以一瞥百年中国的发展轨迹,激发起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现如今的五大道,除了主干道特色的建筑之外,还有一些特色的店面其实都留下令人深刻的印象,这些不仅显示出不一样的特色,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变化。

在这里可以乘坐马车,浏览街道两旁的各式建筑;可以单车骑行,穿越异国风情的林荫大道;也可以信步游走于老洋房的楼宇之间,聆听历史的声音。这里的静谧环境还受到了影视剧的青睐,电视剧《猎狐》的部分场景就取景于此。

天津就像一瓶百年老窖,越品越有内味儿!天津这个地方,仿佛与生俱来有种低调气质,经常被笑“无人问津”,殊不知,它才是最令人“津津有味”!

去天津走走!只需放慢脚步,漫步于老建筑群中,放空在老城古巷、海河两岸,看最浪漫的夜景,吃最地道的美食…这样的感觉很棒,也非常有意思。

半城洋气半城古,大概是天津特有的韵味,在滔滔不绝的海河两岸,感受到城市历久弥新的活力!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 。天津,因海河而有了魂,因海河而保持源源不断的动力。这座曾经的北方第一城,时至今日依然活力满满!

这里名人故居就有三百多处,张学良、顾维钧、爱新觉罗载振等众多清末民初的名流都在这里留下了名字。建筑大都是欧式,但形式多样各有特色,街区优雅浪漫,不少影视剧组来此取景,拍婚纱照的也爱把五大道的小洋房当背景。

“天津小洋楼,北京四合院”,是对京津两大城市历史建筑风格最为精辟的概括。小洋楼与四合院不仅生成了天津北京这两个城市的不同文化基因,也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交融。

从天津的督府衙门到北京的紫禁城,从租界的花园洋房到皇城的王府豪门,清末权贵、北洋军阀、洋人买办、金融巨头和实业大亨-----上演过一幕幕中国近代历史的正剧、喜剧、悲剧和闹剧,更见证了中国的兴衰荣辱。

终于明白她为什么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了

2011年10月17日,到鼓浪屿一游。

鼓浪屿是厦门市思明区的一个小岛,是著名风景区,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此言果然不假,一走上岛,就被那在绿树环绕中的各种建筑吸引了。

这是英国领事馆旧址。三层红砖楼,四角出砖入石,结构方正严谨,落地门窗,均配百叶调节阳光,挡避风沙,还饰有壁炉。据考证,这座宅院是鼓浪屿早期殖民建筑风格的代表。

英国领事馆旧址

沿着蜿蜒原始的街道,我不由自主地去欣赏鼓浪屿建筑的样式,看他的门楼,看他的围墙,看他的屋顶,看他的栏杆,看他的砖石,看他的独具风格,看各种建筑异彩纷呈,悦我心怀。

我不是建筑学家,因而对各种建筑风格不是在行。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眼前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就足矣。

走在小巷,广场上,即使是这样一个石雕,都是很有清韵。一条条鱼在活泼游动,恰恰吻合了厦门作为滨海城市的特点。

高大的榕树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无数的根自然而然的垂向大地,令人惊奇而赞叹。榕树是南方特有的树种,我在很多地方看过,最具特色的就是它的根。这些气生根,悬挂在半空中,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养料,供给榕树生长。有的根则直达地面,扎入土中,起着吸收养分和支持树枝的作用。同时,也因为这些根的支撑,榕树树冠就可以更好扩大,枝繁叶茂,从而遮天蔽日了

绿叶对根的情谊已足以令人嘘唏,而根对大地的依恋更让人动容。

这是日本领事馆旧址。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930平方米。地上二层,地下一层。砖木结构,平面呈前廊式布局,拱券宽廊,为仿英国维多利亚式别墅建筑。墙体勒脚下为花岗岩石墙,勒脚上为清水红砖墙。屋顶为双坡顶,廊顶为平顶,屋面铺红色机平瓦。

有阳光沐浴,有绿树环绕,红红的墙总是让人心生暖意,当建筑有了生命,它也就浸入了人心。

这是天主教堂,也是鼓浪屿的名建筑。天主教堂是鼓浪屿上最美的一座教堂,位于鹿礁路34号,据说是摄友及婚纱拍摄最常去的地方,果然,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很多拍婚纱照的新人。

天主教的建筑为哥特式建筑,是厦门地区仅存的一座哥特式教堂,由西班牙建筑师设计而成。前面部分是钟楼,一共为三层,一层为入口,二层为歌经楼,三层为钟塔。中、后部单层,中为礼拜大厅,后为祭台。

整座教堂以哥特式尖塔为主,尖拱尖窗,立面装饰,门楣窗棂、镂空女墙也都是尖形形状,特别是在其正面,举目所望,均为尖塔艺术,四层塔式尖顶,递次上升,尖端置一十字架,高耸挺立,外型表现了强烈的造型感染力。

建筑外面草坪上,立着耶稣像。个人觉得是不是应该立在教堂里面?不知何故。

这是协和礼拜堂,也是鼓浪屿上最早的教堂。19世纪中期,不少西方人来到鼓浪屿,他们多为虔诚的基督徒,为了有一个礼拜的场所,他们决定在鼓浪屿建一所教堂,于是信徒纷纷捐款,在鼓浪屿的鹿礁顶建造教堂。1863年,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教堂竣工,时称“国际礼拜堂”,1911年,教堂进行翻建,改称“协和礼拜堂”。

1949年后,协和礼拜堂交由中国教会管理,1951年3月底,协和礼拜堂改由三一堂和福音堂的长执会接管。1952以后,协和堂交给厦门市第二医院使用,1974年,由于第二医院发展的需要,这座教堂差点被拆毁用于建设第二医院药剂房,但在国家一级建筑师白家欣先生极力周旋下,用貌似破坏实则保全的方法,在教堂周边加盖一些楼房,虽然教堂被楼群所遮盖,但却使教堂得以保存。

好一个貌似破坏实则求全,难为白家欣先生了!

应该是一座民居了。现在鼓浪屿上居住的当地人很多。然而这样的民居也是很有特色。街口有一座铜像,一下子就使这里有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在鼓浪屿的小巷穿行,每一幢建筑的门楼也是一道风景。形态各异,风格不同。虽是外行,但观其形制,总是与整个大楼风格吻合,且有独到之美,令我眼顺。

海天堂构更是非常有名的一座建筑,堪称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有人也称其为鼓浪屿上的“乔家大院”。

海天堂构位于鼓浪屿福建路,共五幢楼组成,是菲律宾华侨黄秀烺和同乡黄念忆在1920年至1930年间建起的别墅群,前身是鼓浪屿的“万国俱乐部”,也被称为“洋人俱乐部”。俱乐部于1873年开始兴建,1876年建成,气魄恢弘,整座建筑宫殿式的格局设计,在当时的鼓浪屿乃至中国都是首屈一指。

海天堂构是鼓浪屿上唯一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建造的别墅建筑群。5幢别墅中尤以中楼最有个性,其廊柱为方形,红砖砌成,色调自然和谐;而正厅则由四个垂柱花篮与栏杆上的花盆上下对应,特别是以斗拱装饰走廊外沿,显得格外稳重。

“是宫非宫胜似宫,亦殿非殿赛过殿;不中不洋不寻常,中西结合更耐看。”前人的描述足以见得这座建筑在鼓浪屿是独一无二的。

那榕树的根须,爬满了整个门楼,一种深沉的幽邃感和敬畏感油然而生。

方方正正的一座建筑,深沉的底色使其更加稳重而华贵,在几株摇曳绿树的映衬下,绝对是一位贵族。

方正的立柱,拱形的门窗,简洁的线条,明快而又新潮,应是一位昔日留洋归来的华侨。

漂亮的设计,欧式风格,各种图案,惟妙惟肖。在阳光沐浴下,在树叶抚弄下,这门楼,就是一幅绝妙的风景。

清新而简洁,端庄而大气,而红灯笼的出现,让楼房有了喜气。

梯山小筑,多么文雅的一个名字。从台阶到石墙,从门柱到横梁,全由石材筑成,“梯山小筑”四个楷体字行云流水般端坐在高高门楣上。从古宅中伸出的老树,枝枝丫丫护着庭院,木质院门早已失去昔日光彩,那是时光洗礼之后的淡然与质朴。

不知道梯山小筑是何人所建,但听听这名字,就知道主人定是个不凡隐士!人生短暂,转瞬即逝,韶华如水,光阴易逝,有这样一方天地居住,我想就可以不负时光,享用人生了。无憾,无憾也。

来到金瓜楼。你看那屋顶的金瓜造型,澄黄泛金,属拜占庭风格,八条瓜棱形状明显,神韵古朴,支撑穹顶,据说这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威尼斯以及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城市均可见到。可惜这些地方我没有去过,因此没有感性认识。

金瓜楼因她的“金瓜”造型在鼓浪屿众多别墅中别具一格,其门楼也很有特色。门楼分为两层,运用中国古建筑手法,重檐翘角,翘角飞卷春草与“金瓜”的棱角相互呼应,装饰的犹如古城门一般,门内蓝天高悬,足具气派,成为鼓浪屿上独具风采的一座门楼。

因此人们称其为“西式的骨架,中式的皮肤”。

宁远楼。应取“宁静致远之意,也是卢嘉锡的故居。卢是中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结构化学、晶体材料科学的杰出奠基人,原福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嘉锡是台湾台南人,20世纪20年代随父母和两个哥哥住进宁远楼的三楼。抗战爆发前,他获“中英庚子赔款”的资助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化学博士。抗战胜利后回国,出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建国后,任厦门大学理学院长、副教务长、研究部长、校长助理等。1953年加入农工党。1958年参与创办福州大学和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任所长。他是伦敦大学科学博士,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还是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漫步鼓浪屿,随处都是风景,尤其是这里的建筑,每一次转身,我都会惊叹于这些欧式建筑的典雅华丽,同时又被这些富有历史韵味的建筑深深震撼,不由感叹建筑师们惊人的才华和非凡的想象。那一棵棵上百年的榕树掩映着的建筑,仿佛在静静向我们诉说,诉说鼓浪屿那百年的前尘往事。

驻足这些建筑前,久久思索,在历史的沉淀后,或许许多雕花门楼已逝去了最初的华丽,但是那蜿蜒在门楼上的常春藤却依然在诉说他们的生机与活力,而且我相信,他们将越来越有生机与活力。

天津的这座万国建筑博览苑,每一处都在讲述近代中国的百年风云

天津这座城市,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一度成为了北方最为繁华的“徽辅首邑”,见证了近代中国的百年风云。而记录下这段历史的,除了文献资料,还有众多的租界建筑。

天津独特的租界时期把这座城市塑造为名副其实的建筑文化博物馆,像天津这样在同一时期有8个国家大兴土木,把多国的建筑文化熔于一炉的,在众多历史名城中实属罕见。

在天津的租界建筑中,尤以五大道地区数量最多、工艺最精、风格最自由,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苑。2013年5月,以近代建筑群而闻名的天津五大道地区,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人们在欣赏建筑和故事的同时,经常会问:五大道是一条道路的名字还是五条道路呢?就让我们说说五大道地区的形成历史吧。

五大道上著名的李氏兄妹旧居(李勉之、李进之、李允之、李慎之),建于1937年,位于今睦南道与桂林路交口。

1、英租界推广界

今天的南京路,原本为一条人工河,是1860年由清军统帅僧格林沁为军事防御而开挖的,挖出来的泥土堆砌到河岸内侧形成濠墙,而这条人工河就被称为墙子河。濠墙在岁月的磨痕中已经消失,只留下大营门、小营门、南营门这些“虚幻”的地名。1970年的“7047工程”,也将墙子河南段变成了世界上最浅的地铁,而墙子河西段的遗存正是今天的南开区的青年河。

英租界示意图

最早的英租界形成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当时划定的只是海河边到大沽路这段狭长的地带。1897年英租界向西南扩展到墙子河北岸,1902年原美租界也并入英租界。

庚子之乱后,1903年英国越过墙子河将租界向南扩展,将墙子河以南的大片地区划为英租界范围,称为“推广界”。按照现在的地名,英租界推广界的范围就是南京路、马场道、西康路与营口道合围的区域。

五大道上的界碑,EME表示英租界推广界。Block是街区编号,Lot是街区内地块编号。

当时推广界一带都是坑洼淀塘,除了马场道两侧外,其余均荒无人烟。英租界工部局从1919年开始到1933年,用海河的淤泥,采取“吹填”技术,由北向南逐步填土垫地。后期小块水塘则用脏土填实,直至1937年全部告竣,总共填土约500万方,地面垫高10到20英尺(3-6米)。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日军占领天津英租界。1942年,日本单方面宣布将英租界移交给汪精卫政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宣布正式收回英租界。

五大道范围示意图

今天五大道地区,是原英租界推广界的一部分,一共包括23条马路,而“五大道”名称的由来,一种说法是形成于五、六十年代,这区域是高级知识分子和高级领导居住,包括“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重庆道和成都道”(因常德道较短未包括)。还有一种说法是金彭育先生引述原和平区庞其中副区长的回忆。80年代李瑞环市长领导天津房屋整修时,由当时的房管局总工程师章世清选定了一个范围,即“成都道、南京路、马场道、西康路和贵州路”五条道路合围的区域。“五大道”这个叫法就流传下来,成为这一区域的简称。

2、道路及规划

英国工部局将这推广界规划为高档居住区,并且划分为一等区、二等区和三等区,今天五大道范围正属于当时划定的一等和二等区。这个时期,正值英国“花园城市”规划理论流行,因此这一片区域基本上是按照该理论进行规划与建设的。居住区规模适中,有完整的公共配套设施,街区道路200米至400米,形成了宜人的空间尺度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规划中,推广区的西侧还留出一块狭长的700亩的工业区,后来的仁立、东亚等企业就坐落于这片工业区。

英租界推广界的建设,是基础设施先行,先期建立了发电厂(今南京路抗震纪念碑位置),提前铺设了上下水,并且为了更好的供水,工部局在推广界还设立了两处机厂用于取水:达克拉道机厂(今洛阳道河新里)和伦敦道机厂(今成都道云成里)。

1932年伦敦道(今成都道)安装下水管道

这一地区的下水管道均为椭圆形沟管。根据规划,主干线达到高4.6英尺(1.402米)、宽3英尺(0.914米),最小管线高1.6英尺(0.488米)、宽1英尺(0.305米)。并且强制要求业主建立化粪池等基本卫生设施。下水管线的高度位置也精心设置,可以使污水很顺利地流入总管。经过这样的规划和要求,卫生部门对传染病和流行病的统计数据逐年降低。

道路铺设,由早期的石块路基及碎石路面,逐步修筑为普通红砖路基及沥青混凝土路面。另外,还有一种是路基为洋灰混凝土,路面系开滦缸砖。

1926年英租界马场道铺设沥青路面

马路便道采用的材料,是碾石机产生的粉末加入沥青混合而成。经过实践,这种材料适合天津的酷夏与严冬,“其浮面光润朴素微具韧性,行人履之比实踏洋灰混凝土较为舒适”,而且比洋灰混凝土节省四分之一的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西安道的复兴公园,原本是1924年设立的敦桥道“机料场”,用于存放筑路用的材料以及完成碾石、搀合混凝土、配置沥青等操作。到1937年,此处已经是建筑繁兴,因此工部局将“机料场”迁至奥克尼道43段(今昆明路与营口道交口)。原“机料场”西半部改为皇后花园(1938年),东半部改为新式露天游泳池(1939年)。

西安道游泳池,又称第二游泳池,1939年建成,2007年停业。新浪网友@威廉少爷 提供

有效的规划与设计,使得推广界很快成为华北最适宜居住的住宅区之一。随之而来,就是大规模的房屋兴建。

3、建筑式样

在1930年实施的《推广界分区条例》中,对建筑退线、占地面积、容积率、房屋间距等均

作了详细而严格的要求。如,每块地上房屋建筑占用面积不得超过该块地亩本有总面积十分之六,这样的规定使得院落面积很大。

昆明路上的平房,颇具地中海风情。

从建筑形制上看,各种风格建筑在此融汇,有英国乡村风格、西班牙风格、法国风格等等。更多的建筑是设计师跟随当时先进的建筑潮流,将现代风格充分发挥,所以也有人把五大道的建筑称为“现代风格建筑的试验田”,如王占元旧居、陶湘旧居。五大道的建筑也有很多是为了迎合房主的需要,加入很多其他元素,而成为折衷风格,如陈光远旧居。甚至还有中式风格的建筑,如王益孙旧居、蔡家祠堂。可谓是中西荟萃、风格杂糅。

王占元旧居,其实是其儿女居住。

除了独栋别墅外,组团式、联排式、双拼式的别墅类型在五大道地区随处可见,如:民园西里、先农大院、三益里、大兴邨、安乐村、桂林里、三友别墅、照星别墅等。

今天的马场道安乐村

上世纪30年代,公寓式大楼成为一种时尚,五大道地区也兴建了一批高档公寓楼,如民园大楼、香港大楼、剑桥大楼、林东大楼、聚英大楼、茂根大楼等。这些现代化楼宇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与砖木结构建筑相比更加结实。

1937年建设中的香港大楼

香港大楼今貌

这一地区的建筑质量很高,因此在1976年的地震中,房屋没有受到很大损失。但在80年代时,很多建筑都用圈梁予以加固,在某种程度上对建筑美观性有所妨碍。有意思的是,很多仿建五大道的楼却把抗震圈梁也照搬过去。

五大道早期建筑,今香港路1号,塔楼在1976年地震时倒塌,2000年修复,但细节欠缺。

在天津,有一种特有的烧成瘤状的过火砖,意大利建筑师鲍乃弟用这样的砖作为墙面的装饰,设计了疙瘩楼,立刻成为当时一种时尚,很多建筑也模仿鲍乃弟的疙瘩墙面设计,但都是“东施效颦”,未得其精髓。

今河北路疙瘩楼,鲍乃弟设计,1937年建。

重庆道的一处“疙瘩楼”,被网友戏称为攀岩的好去处。

需要说明的是,马场道南侧的一些洋房,是原德租界的范围,一战后中国政府收回改为特别第一区,由于毗邻英租界推广界,因此南侧很多建筑也沿袭了这些样式,如美国兵营、德国武馆公寓、工商大学建筑群、刘冠雄旧居等。

马场道南侧的达文士旧居,其位置不属于租界。

推广界在规划的同时,已经开始分地块出售。由于填土垫地速度太慢,有些业主已经迫不及待地自己垫平土地,在今天马场道和西康路建设属于他们的房子,这是因为“他们已经从这潮湿泥土的滚滚浪潮中看到未来天津伟大的前景”。

4、居民来源

五大道地区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其地价也水涨船高,到了1923年已经是最早价格的10倍。尽管如此,但对居住环境的向往,也让人们对此处地产趋之若鹜。这里有学校、有花园、有体育场、有游泳池、有医院、还有墓地。绿化整洁,环境宜居,这一点和今天的地产理念完全一致。

今天睦南道上的高树勋旧居老照片

由于规划为高档居住区,满清遗老、军阀政客、达官贵人、高级职员乃至于官二代、富二代纷纷迁居于此,有的自己建房(如小德张),有的购房居住(如周叔弢),更多的人还是租住(如宋棐卿),还有一些实力强的企业也把职员公寓搬到此处(如先农大院、永定里、大兴邨、津南里)。以至于很多名人都与五大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39年大水中的永定里,四行储蓄会高级职员公寓。

今天的永定里

这里的居民享受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管理和居住环境,抽水马桶、暖气锅炉、浴缸电气、垃圾处理、消防设施一应俱全。作为高档居住区,为了保证优雅整洁的环境,这里不允许马车进入,而且也限制商业设施的存在,从而促成了东北侧的小白楼以及西北侧的黄家花园两个商业中心。

1939年,在今天桂林里向桂林路拍摄,当时的桂林里没有建(1941年建),图中右上可见李氏兄妹旧居和三友别墅。

今天的李氏兄妹旧居

在1948年到1949年的风雨飘摇中,有些心里不安的人,放弃天津房产而迁居海外,很多房子从此成为“代管产”,如张福运旧居、顾维钧旧居。甚至于很多房产所属问题直到80年代才解决,如英国文法学校(今二十中)的产权在80年代中英谈判后才正式归中国所有。新政府进驻天津后,很多房子以“没收敌伪”的形式充公,作为机关办公之用,如:伪满洲领事馆、徐树强旧居。当然还有军队使用的房屋变成了“军产”,如蔡成勋旧居、黄顺柏旧居。此外,大批的教会房产后来被称为“宗教产”,如桂林里、厚泽里、安乐村、马场别墅等。50年代期间,五大道地区又兴建了一批新建筑,主要用于各大机关的相关人员居住,如友好里,河大宿舍、睦南里等,这些建筑有着那个时代明显的烙印。

1945年9月刘茀祺一家在常德道租住的洋楼前合影

常德道刘茀祺旧居,张作霖后人也曾居住。

60年代特殊历史时期,大批五大道原住民被赶出去,洋楼变成了大杂楼,还有很多产权纠纷到今天都说不清。80年代房屋产权可以买卖后,五大道地区的人员组成变得更为复杂。以至于这一区域区所谓的“原住民”已经越来越少了。

成都道昭明里,居住的人员已经很杂。

转眼间过去了近百年,这一片坑洼地已经成长为红火的旅游区。今天的“五大道”地区留存有1000余栋老建筑,300位名人曾居住。在这里,浓缩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除了建筑本身值得欣赏外,其背后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或悲喜交加、或动人心魄。但往事随风而去,岁月带走了主角,物是人非,只留下这空空的舞台......

30年代在马场道安乐村的外国小女孩

今天的五大道,

早已成为了天津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每到周末都游人如织。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族妹工资就涨5毛钱!

幸福生活靠大家!

求赞求广告!!

“天津族”整理自网络,侵权请告知

是不是对于五大道有了不一样而又更深刻的了解了呢????

99%的天津人都喜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929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