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遗产

一、中国有哪些世界双遗产(文化遗产同时是自然遗产)

目前全世界的双遗产地共计二十三处,其中中国有四处: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遗产

泰山,一九八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山东省中部。雄伟奇峻,群峰起伏,主峰突起。泰山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宗教发祥久远,佛教于公元四世纪中期传入泰山。

黄山,一九九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安徽省南部。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名闻中外,号称“天下第一奇山”。作为中华文化名山,更是源远流长。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曾在黄山炼丹,后得道升天。

峨眉山-乐山大佛,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其自然景观雄秀神奇,佛教文化更是千年不衰,并享有“佛门圣地”之美誉。乐山大佛,位于峨眉山东麓的凌云山栖弯峰、濒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处。佛像是八世纪初一座依山凿成的弥勒坐佛造像,建造历时九十年。通高七十一,为世界最高弥勒石刻大佛。

武夷山,一九九九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福建省西北部。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四个保护区构成该遗产主体。区内有丰富的植物物种和珍稀的野生动物,其独特的“古闽越”、“闽越族”文化遗存是业已消逝的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

二、古迹和遗迹有什么不同处,又有什么相同处?

古迹和遗迹一样的地方在于,它们都是历史性建筑遗存,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是文化的瑰宝.不同在于,古迹是比较完整的遗存,而遗迹破损很厉害.打个比方说,被火烧的圆明园就是遗迹而不称为古迹.

三、江苏邳州最悠久的历史古镇是泇口,那么泇口历史上都有哪些古迹和文化遗产呢?

此外境内以先秦时期的梁王城、九女墩、刘林遗址等古文化遗存为代表的大量旅游资源也极具开发价值。

良邳是西周以前的徐州、两汉时期的下邳;倚徐是徐偃王迁徙的徐州,有徐偃王墓和徐偃王庙;梁王城是春秋战国两汉时期的徐州城。你还坚持泇口是最悠久的古镇吗?泇口是春秋以前的柤、两汉时期武原县,泇口不是最悠久古镇,不过泇口的文物丰富,大多在地表下4米。

四、我国有哪些世界遗产或文物古迹

长城(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坛(于199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于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青城山-都江堰(于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足石刻(于199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于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陵源(于199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皖南古村落(于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当山古建筑群(于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历史文物古迹的内容七十字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目前,各个国家对文物的称谓并不一致,其所指涵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

六、请帮忙解答一下古文化遗址和古建筑的区别?

古建筑是指地面现存的古代人工建造物,包括殿宇、城池、桥梁、以及各种构筑物等,关键是地面现存的。古遗址是地下埋藏的古代遗迹,包括城市、聚落及建筑遗址、墓葬、窑址等,虽然也有建筑和城市,但是是已经毁弃、埋于地下的基址。

七、名胜古迹,世界遗产,自然景观有啥区别?

1、自然景观是天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的自然方面的总称。天然景观是只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以及某些自然保护区等。人为景观是指受到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使自然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乡村、工矿、城镇等地区。人为景观又称为文化景观,它虽然是人类作用和影响的产物,但发展规律却服从于自然规律,必须按自然规律去建设和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自然景观涵义中的人为景观不包括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征。

2、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总的来说,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3、名胜古迹,就是指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名胜古迹众多。漫步在这些名山胜水之中,一方面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另一方面也从中感悟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里最直观的文化现象恐怕就是那些浩如烟海的碑刻和楹联了。

八、山东有哪些旅游景区,名胜古迹。

5A级景区有泰山,曲阜三孔,烟台蓬莱阁,山东旅游主要有山水圣人线(济南泰安曲阜)还有海滨线(烟台威海青岛)4A有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刘公岛,青岛栈桥,五四广场等,山东有太多旅游景点啦!

九、宁夏的历史文化景点有那些

宁夏西夏王陵简介: 西夏王陵是我国现存最密集的帝王陵区,被世人称为“东方金字塔”。分布着九座帝王陵和140 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西夏王陵不仅吸收了秦汉以来,特别是唐宋皇陵之所长,同时又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使汉族文化、佛教文化与党项民族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西夏陵规模宏伟,布局严整,每座帝陵由阙台、神墙、碑亭、角楼、月城、内城、献殿、灵台等部分组成。 宁夏中卫沙坡头简介: 宁夏中卫沙坡头位于腾格里沙漠腹地,是一处富有浓郁西部特色的著名沙漠旅游区。高山、黄河、沙漠、长城和绿洲在此汇聚一地,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观。奔流的黄河,无际的沙漠,神奇的沙漠草原,苍凉的明代长城,造型雄秀的古水车,吸引了众多游客。在此可骑骆驼遨游沙海,乘坐古老羊皮筏子漂流黄河,咫尺之间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奇异景观。 宁夏平罗沙湖简介: 沙湖位于宁夏平罗县,距银川市区56公里。沙湖拥有万亩水域、五千亩沙丘、两千亩芦苇。沙湖盛产鱼、鸟。有数万只鸟在这里栖居,可称得上是大自然中的一处奇观。沙湖的鱼类十分丰富,不仅有鲤、鲢、鳙、鲩、鲫鱼,而且有北方罕见的武昌鱼、娃娃鱼。在沙湖的餐馆里,专门设有鱼宴,烹饪沙湖出产的活鱼。湖西贺兰山磅礴而立、倒映湖中。 宁夏六盘山风景区简介: 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南部,这里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部,文化古迹较多,自然资源丰富。 繁茂的森林、良好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使六盘山成为休闲、消夏避暑、森林探险、科考科普和教学实习的理想场所;保护区内有老龙潭、二龙河、鬼门关、凉殿峡、荷花苑、白云山六大景区60余个景点。保护区中部有固原古城、战国秦长城、安西王府遗址 等。 北部有须弥山石窟为中心包的丹霞地貌风景。

辽中历史文化遗产第一篇物质文化遗产之古遗址(一) 遗产

文化与遗存,为乡愁留住记忆 。

一座城市和一个人一样,

不能仅有光鲜亮丽的外表,

更应有独特鲜明的内涵,

她以历史为基,以遗存为柱,以文化为魂。

物质文化遗产之—古遗址

在新石器时代,辽中先民们就已在辽中这片土地上逐水草而居,以农事渔猎为生,顺天时而动,留下他们一路走来的印迹。

白家村后沙岗子、大黑岗子村西岗子、潘家堡村南岗子等新时器遗址,让人仿佛看到辽中先民们钻木取火升起的袅袅炊烟……然则3600 年前左右,农耕文明在这里戛然而止。接续,“牧草掩没牛羊肥,朔风萧萧胡笛吹”。下辽河进入了千年的游牧时代,也因此引发了中原剑戟与游牧弯刀在这里豪情碰撞,辽中成为凭辽河天险的古战场。汉代烽火台、茨榆坨长胜堡、肖寨门古营盘、后边外明代边塞,似乎在向世人倾诉着曾经的风霜雨雪、刀光剑影。

辽中,厚重的背影倏忽远去,终不弃中华文明鲜活一脉。偏堡子汉魏墓葬、宋金驿道、清永安桥、满都户兴隆寺、茨榆坨西平寺、戴家房大清寺、南三台子三皇庙、辽中文庙和关岳庙,积淀下辽中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许多久远的故事。乃至近现代,英雄的辽中儿女,奋起反抗,救民族于危亡,争取人民的解放。静静的辽中革命烈士陵园,矗立着他们不朽丰碑。

辽中境内的古遗址从新石器时期至明清时期,分布范围十分广泛,遍及全区各地。

○ 新石器晚期遗址

白家村后沙岗遗址原城郊乡(今城郊街道办事处)白家村偏东北方向500 米处有一沙岗,名后沙岗。沙岗高出附近耕地3 米至5 米,东西长约500 米,南北宽约400 米,面积20 万平方米。此岗未经开垦,杂草丛生。西距辽河2 公里,东距蒲河4 公里。岗东、北两面为耕地,南有一鱼池,西邻孟家村通往县城的乡土路。1981 年6 月,出土文物

有燧石片、石刀、红褐灰三色夹沙陶片,还有陶网坠、陶纺轮、铜镞、青铜刀币以及陶壶等文物。陶壶高21厘米,口径7.5厘米,腹径16厘米,底径7 厘米,黑色夹滑石、素面、直口、圆唇、鼓腹、平底。腹有4 个对称盲耳,陶网坠长5.6 厘米,上宽3.4 厘米,下宽4.6 厘米,厚2 厘米,泥质红陶,下部有齿状纹,经市、县考古人员鉴定:此岗为新石器晚期至战国时期一个村落所在。近水源,高地势,易防洪水和野兽。当时,人们以从事渔猎生产为主, 兼以极简单的农业生产。冬到河套里狩猎,夏到辽河里网鱼,妇女在家纺线织网。过着自给自足的定居生活。

大黑岗村西岗遗址原大黑岗乡(今大黑镇)大黑岗村西300 米处有一沙岗,为新石器时期一村落遗址。此岗当时颇大,1958 年“大跃进”时几乎铲平。现仅存几处小沙岗,长约250 米,宽为150 米,面积为3.75万平方米。土质黑黄色。文化土层为110 米,含有红烧土。1981 年,出土一些燧石片、夹砂陶底、夹砂红陶片、夹砂化石陶片、指甲纹陶片、灰陶片、白瓷片、红烧土、石镞等。石镞高3.7 厘米,腹径3 厘米,底径1 厘米,玛瑙色。据考古人员认为:此岗为新石器时期一村落遗址。当时,建造的房舍多为半地穴式的地窨子,房舍间距很近,初见村街。

南岗遗址与古坟遗址南岗遗址位于原潘家堡子乡(今潘家堡镇)村南400 米处,南北长200 米,东西宽100 米,面积为2 万平方米。岗东50 米处似有土城。出土文物有夹砂陶器(器足、器耳、器底、口沿)、石网坠、灰陶片、瓷片等。考古人员认定:此地为新石器时期遗址。在潘家堡子村西80 米处,还有一处西潘古坟遗址,南北长300 米,东西宽200 米,面积6 万平方米。出土文物有夹砂陶器残片,器足、器耳、器底、口沿,还出土过金代四系瓷壶和铜镞。其中,白釉四系壶,高27 厘米,口径5.5 厘米,腹径17 厘米,底径9 厘米,面白色,上有铁绣花饰纹。腹下部有2圈,口沿有1圈,颈下部有行书“风花雪月”4字。青铜镞,高4 厘米,腹径3 厘米,底径1.3 厘米,底有凹,柳叶形锋槽。

东荒地新石器遗址该址位于原乌伯牛乡(今蒲东街道办事处)东荒地村,面积40 万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红陶器足、绳纹砖、铁绣花瓷片(17 件)。经考古人员确认:此地系新石器时期遗址,还有金元时代遗址。群众传说:以前出土过铜钱。1981 年3 月,有一农民从屋中挖出3 口铜锅。

未完 敬请期待辽中历史文化遗产第一篇物质文化遗产之古遗址(二)

文稿来源 辽中文史资料(第二辑)辽中文化与自然遗产

图片来源 网络

编辑 张同波

辽中历史文化遗产第一篇物质文化遗产之古遗址(二) 遗产

文化与遗存,为乡愁留住记忆 。

一座城市和一个人一样,

不能仅有光鲜亮丽的外表,

更应有独特鲜明的内涵,

她以历史为基,以遗存为柱,以文化为魂。

物质文化遗产之—古遗址

在新石器时代,辽中先民们就已在辽中这片土地上逐水草而居,以农事渔猎为生,顺天时而动,留下他们一路走来的印迹。

白家村后沙岗子、大黑岗子村西岗子、潘家堡村南岗子等新时器遗址,让人仿佛看到辽中先民们钻木取火升起的袅袅炊烟……然则3600 年前左右,农耕文明在这里戛然而止。接续,“牧草掩没牛羊肥,朔风萧萧胡笛吹”。下辽河进入了千年的游牧时代,也因此引发了中原剑戟与游牧弯刀在这里豪情碰撞,辽中成为凭辽河天险的古战场。汉代烽火台、茨榆坨长胜堡、肖寨门古营盘、后边外明代边塞,似乎在向世人倾诉着曾经的风霜雨雪、刀光剑影。

辽中,厚重的背影倏忽远去,终不弃中华文明鲜活一脉。偏堡子汉魏墓葬、宋金驿道、清永安桥、满都户兴隆寺、茨榆坨西平寺、戴家房大清寺、南三台子三皇庙、辽中文庙和关岳庙,积淀下辽中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许多久远的故事。乃至近现代,英雄的辽中儿女,奋起反抗,救民族于危亡,争取人民的解放。静静的辽中革命烈士陵园,矗立着他们不朽丰碑。

战国时代遗址

练兵山遗址 原长滩镇(今长滩街道办事处)土北村东北1 公里处,当地人称其地为“练兵山”。该地长宽各100 米,细河从旁流过。据考,此系战国时期遗址。1981 年,考古工作者在此发掘出了汉代瓦片,豆座,还有战国时期的大板耳、陶纺轮。陶纺轮高2.5厘米,口径3厘米,底径3.8厘米,红色,素面,圆台形,中有一孔。推之,当年此地已有房舍一类建筑。

汉代遗址

西汉时期曾设辽阳县。据《汉书》和《水经注》载,汉代的辽阳县在大梁水(今太子河)和小辽水(今浑河)交汇处,辽东郡所在地襄平(今辽阳)西北百里。《中国历史地图集说明书》载,汉时辽阳在今辽中区茨榆坨的附近。从《中国历史地图集》西汉幽州刺使部版图上量古辽阳方位,也在今辽中区茨榆坨附近。汉设的辽阳县到晋时废。因距今年代甚远,其准确方位究竟在境内何地,尚无确据可定。明时,曾对其位考证过,并在《全辽志》里绘图标其方位。1964 年,辽宁省博物馆曾派人到茨榆坨公社偏堡子大队发掘一汉代大墓葬群。据此,汉代辽阳县在今茨榆坨附近一说,可靠程度进一步增加。

唐代遗址

肖寨门古营盘遗址 肖寨门镇所在地村北约1.5 公里处有一营盘遗址。据《满洲国古物古迹节录》一书载,此营盘为唐太宗东征时大将薛礼所建。1936 年3 月,遗址尚存,依稀可辨。后期,大搞农田基本建设,遗址荡然无存。

辽金代遗址

古城子辽金遗址 该址位于满都户镇古城子村南,系辽金时期一城址。从其断垣残壁考之,遗址东西长130 余米,南北宽60 余米,面积约7800 平方米。城墙以土夯成,至今土层清晰可辨。因考证工作尚在进行,故城名暂不能定。1981 年考古时,发现村之东、南、北3 面墙基依存。在村南窑地出土过灰陶片、白瓷片、褐釉瓷残片等文物。村北石碑岗子处,农村耕地时,陶器耳、铁绣花碗残片等文物也时有发现,这些出土文物均具有鲜明的辽金时代特色。

小黑岗辽金遗址 该址位于原牛心坨乡(今牛心坨镇)小黑岗村西200 米处,面积1.04 万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灰陶片、布纹瓦、白瓷片等。还有三系黑釉罐、三系黑色陶壶等文物。三系黑陶壶高22.8厘米,腹径21.2 厘米,底径8.9 厘米,下部赤胎,上腹部有弦纹,系金代遗物。

腰岗遗址 该址位于杨士岗镇三王堡村北1500米处。东西500米,南北300 米。曾出土过布纹瓦、瓷片等遗物。其中,黑褐釉陶罐,系金代遗物,高32.5 厘米,口径15.4 厘米,腹径28.8 厘米,底径16.2 厘米,胎色为黑褐色,下部赤胎,腹部有若干弦纹。特征是小口、圆唇、短颈、鼓腹、平底。

元代遗址

南岗遗址 该址位于新民屯镇土堡子村北500 米处,面积约2500平方米,当地人称其为南岗,系元代遗址。出土文物有四系罐、铜勺、碗、骨灰罐和黑釉四系壶等文物,黑釉四系壶,高26 厘米,腹径15.5 厘米,底径8.4 厘米,黑色釉,下部赤胎,腹部有若干弦纹、长圆腹,圈足。

明代遗址

明代障塞遗址 障塞,今称边墙。该址由沈阳西蜿蜒曲折至新民屯镇北三台子村入境,经小边、八音台、四方台、偏堡子、茨榆坨、南三台子、妈妈街,逾浑河至辽阳县境,今遗址仅剩残段,宽约7 米,高2 米不等,边墙系明时军事设施。据记载,“明初,毕恭守辽东始,则因河编木为垣,以捍外夷。久,乃易以土筑。”边墙的主干,自东胜堡(今海城界)起,到沈阳靖远堡止,长约85 公里。而辽中境内的边墙,乃其支干。1557 年(明嘉靖三十六年),因洪水冲击,边墙倒塌。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由巡按御史李辅请奏,重修边墙。今边墙因朝代变迁已失去其军事作用,且年久失修,逐渐湮没。只在茨榆坨村南500 米处,尚可看到残基,向南延伸约千余米。墙基宽约5 米,高3 米。这段边墙与茨榆坨村南之南高台构成一体,可见明兵有警有防,以御外夷。1985 年,沈阳市人民政府把这一遗址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场所。

文稿来源 辽中文史资料(第二辑)辽中文化与自然遗产

图片来源 网络

编辑 张同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843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