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河南烩面

河南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兼而有之的河南传统美食,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也是河南三大小吃之一。烩面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类似宽面条,烩面的精华全在于汤,汤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开,露出中间的骨髓)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药,骨头油都熬出来了,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样,所以又有人叫白汤。河南烩面有羊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多种类型,还有郑州烩面、米河烩面、尉氏烩面、原阳烩面、浚县老式烩面、叶县

中文名:河南烩面

河南烩面

分类:豫菜

主要食材:面条,羊肉,葱,盐,大骨头汤等

特点:汤鲜香美味,面筋韧有弹性

配料:香菜、豆腐、粉条等

起源地:河南郑州

河南哪里的烩面最好吃

其实,提到河南,我们就会不自觉的想到嵩山少林寺和龙门石窟,确实,河南作为一座历史著称的旅游城市,其历史;旅游资源必须要说起来的。

可是,其实,。除了这些,河南还有一个东西。让人难以忘记,那就是河南烩面了,吃起来,面条劲道,看着洒着一层香喷喷的油,但其实吃起来油而不腻,反而是十分美味。

香菜的味道没有被里面其他调料占据,香菜和其他辅菜的味道结合,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说了这些,你是不是已经口水直接留了出来了呢?

那么,接下来,。请控制好你的形象,因为,小编要为大家盘点一下,网友最喜爱的河南烩面的面店了,吃货们,请收好哦!

合记

郑州老三记之一,创始最早,品牌最老,是国有企业郑州饮食公司下属的饭店。郑州市区有多家店,菜品精致,服务一般,高峰期需要等座位。

萧记

上世纪80年代由萧存兴夫妇创办,起家于人民路三角公园,目前市区有十几家店。清真饭店,店面都比较大,主打豫菜,适合请远道而来的朋友品尝河南菜,多个菜品系中华名小吃。

烩面代表有三鲜烩面,羊肉烩面。

裕丰源

郑州烩面老品牌,深受广大普通老百姓喜欢。最近几年,裕丰源开始走向高端,店面装修豪华,菜品丰富,适合商务宴请。

76人老烩面

郑州老式烩面的代表,以快餐型为主。店面干净整洁,出餐很快,深受上班族的好评。

四厂烩面

郑州老式烩面,在西郊很有名气,经济实惠,深受大众好评。

方城烩面

方城烩面进入郑州以后,以炝锅烩面的形式,另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品牌有瘸子烩面、美哩狠方城炝锅烩面等。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都有着自己喜欢的选择,其实,河南地大物博,好吃的河南烩面绝对不止这几家,还有哪些,只是需要你们来这里,自己慢慢的去发现,这也是一场旅途的惊喜啊!

河南递出“方城烩面”金名片:品尝一碗面 记住一座城

北京富华创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官方帐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来源:中华网河南

作者:杜明 陈新刚

烩面节开幕式、特色旅游产品展示、节会文艺演出、烩面功夫展演、专家现场品尝点评、烩面名店授牌、文化学者和地方领导访谈……

秋高气爽,烩面飘香。10月24日,在国家4A级景区河南省方城县七峰山景区广场上,2020中国方城“南阳工行杯”烩面嘉年华暨首届方城烩面节在此热烈举办。打造方城烩面品牌,弘扬方城美食文化,助推方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让人们“品尝一碗面,记住一座城”,领略方城秀美的自然山水、厚重的人文景观、独特的美食文化,让方城烩面走向全省全国全球,名扬天下。

方城烩面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具有汤鲜肉香、面片筋道、滑润爽口等特点,分烩派和生炝派两大流派。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实现从手工作坊向工业化生产转变。目前,全县从事方城烩面商家达2800多家,而且方城烩面已走出方城,遍布北京、广州、郑州等全国各地城市,成为全国知名特色餐饮品牌和方城城市名片。尤其2020年3月,方城县委、县政府为在武汉战“疫”的河南援鄂医疗队送去2000件盒装方城烩面,让全体医护人员品尝到家乡的味道。2020年国庆期间,方城烩面入选中宣部《国泰民安国庆面》一书。

首届方城烩面节由中共方城县委、方城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方城县委宣传部、方城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方城县烩面行业协会承办,方城县文化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杨集镇人民政府、中国工商银行南阳分行、方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河南方城凤裕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方城县七顶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河南省同乐食品有限公司、南阳道地金木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浓墨重彩、绘声绘色地展现出一个以面为媒、文化经贸和旅游唱戏,有文化、有底蕴、有温情、有故事、好吃、好看、好风光的方城烩面节。

南阳市政协副主席李德成,南阳市政协副主席、方城县委书记褚清黎,南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南阳市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王光玲,南阳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南阳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李明建,南阳市委网信办主任孙起照,南阳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侯磊,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贾廷选,南阳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台长邢保林,方城县委副书记、方城县人民政府县长段文汉,方城县委副书记潘自钦、方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强华、方城县政协主席白洁等出席开幕式;郑州方城商会秘书长权兆龙等在郑方城老乡,各乡镇党委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街道办主任,乡镇主抓宣传工作的副书记,县直单位一把手和主抓宣传工作领导,杨集镇和县直系统方队,新华社、新华网、中国网、中华网、人民日报《人民周刊》、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河南日报农村版、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法制报、大河网、映象网、南阳日报、南阳广播电视台、南阳日报云平台、今日头条、百家号等媒体,先模人物代表、老干部代表、企业家代表、烩面展演商家代表、烩面擂台展演评委等参加开幕式。

开幕式上,方城县人民政府县长段文汉、中国工商银行南阳方城支行行长汪东升、河南方城凤裕村镇银行行长段希萌、方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任张宇先后致辞,南阳市政协副主席李德成讲话,市、县领导共同按下首届方城烩面节启动键,标志着烩面节正式开幕。

“近年来,方城县持续抓好‘五区’发展,全面提升‘七大格局’,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全力打造经济强县、生态大县、旅游名县,建设富强和谐美丽方城和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现代化中等城市。”段文汉在致辞中说,“全县综合实力、省市位次、对外形象显著提升,成功创建七峰山、七十二潭两个4A级景区,正在积极争创德云山风情植物园4A级景区、大七峰山5A级景区,旅游业已成为方城的靓丽名片。”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方城的面、方城的水、勤劳朴实的方城人创造成就了独具风格的方城烩面特色美食。方城烩面融汇古今、兼顾东西,简约而不失厚重,淳朴而回味悠长,可登大雅之堂,可宴四海宾朋。”段文汉对方城烩面如数家珍,并回顾今年在抗疫关键时刻,方城向河南援鄂医疗队千里送去方城烩面,让抗疫勇士感受到家乡的深深关爱,体会到浓浓的乡情,进一步凝聚了爱国战疫力量。

“通过举办首届方城烩面节,必将进一步提升方城烩面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推动方城烩面走出河南、走向全国。”段文汉希望大家在饱览方城山水风光、品尝方城烩面美食之际,聚焦方城、宣传方城,为方城烩面点赞,为方城发展助力。

“近年来方城县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特色,加大旅游投入,完善旅游设施,打造旅游品牌,开拓文化旅游市场,旅游业呈现出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李德成赞叹道,“方城旅游几年间强势崛起,创造了南阳旅游发展的奇迹,一跃成为南阳旅游的一颗耀眼新星,为全市旅游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德成希望,方城县要以举办首届烩面节为契机,抢抓机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坚持把节会活动作为展示对外开放形象的重要窗口,作为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载体,不断丰富活动主题,创新活动方式,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方城县乃至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启动仪式后,文艺工作者表演了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在歌舞《汉风方城》、小品《火烧博望》和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主题歌曲《等待》、《三国演义》主题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中,“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的方城张释之,凿空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博望侯张骞、火烧博望坡的智圣诸葛亮依次从历史深处走来,展现了方城厚重的汉文化、三国文化,将人们带回当年雄浑苍茫、气象万千的大汉王朝和群雄逐鹿、豪杰辈出的三国时代;歌舞《好运来》、《心恋》、《美丽乡村》表达了方城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昂扬奋发之情;《初恋如面》《说唱烩面》展示了独具特色的方城烩面文化,将人们带入烩面传情、悠悠乡思的美好意境;歌曲《一百万个可能》、《好嗨哟》展现了青年人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舞《我的方城》将方城的山水人文景观和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的发展环境成效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表达了方城120万人民爱党爱国爱家、奋进新时代的豪迈情怀。

文艺演出之后,方城县长江烩面、方城烩肉骨汤烩面、方城县烩面故事、方城县明发烩面、方城县连霞烩面、方城人烩面传奇、盛和盛炝烩面、方城又一村烩面、老杨记生炝烩面现场展演火热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专家和市、县领导一起兴致盎然地共同品尝烩面。大家一饱口福,对方城烩面赞不绝口,并指出方城烩面必将象兰州拉面一样走向全省全国,走向全世界。

接着,市、县领导为参展的9家烩面商家颁发了“方城烩面名店”牌匾,南阳市政协副主席、方城县委书记褚清黎为有着“方城袁隆平”之称的辣椒育种专家于松昌颁发了“方城烩面特殊贡献奖”,河南方城凤裕村镇银行为荣获“方城烩面名店”的商家颁发了“河南方城凤裕村镇银行信用贷款合作商户”牌匾,方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向方城县烩面行业协会意向授信3亿元。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为了心中的渴望,他像候鸟一样,飞向南北,飞去飞回。超人的智慧培育出超能量的种子,一颗颗新生的种子扎根沃土,开花结果,孕育希望。他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农民育种专家,他的科研成果让科学界为之赞叹;他是执着的探索者,26年如一日,只干了一件事,却干成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他是农业科技的开拓者,扎根农村,置身田野,积极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滚滚潮流。他就是方城县农民育种专家、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于松昌。”这是烩面节现场对于松昌的颁奖词。

“获得‘方城烩面特殊贡献奖’这份荣誉,我非常荣幸,非常感动!”于松昌现场激动地说,“我是方城一名育种工作者,每年冬季到海南三亚进行加代育种,临行前我都要吃一碗方城烩面,回来的第一件事还是吃一碗方城烩面,这样才能找到家的感觉。”

于松昌自1994年开始,冬漂海南,夏返方城,南繁北育,科研攻关,终于培育出“裕州红”“豫源红”“方天红”等辣椒新品种,通过了国家粮油学会科技成果鉴定,其培育的辣椒非常适合做方城烩面的优质配料。

“我是方城人,方城烩面营养了我,我要培育出优良的小辣椒新品种,提升方城烩面品质。”于松昌坚定地说,“好马配好鞍,好辣椒配好面!我今后要把育种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负各级领导和家乡人民的期望,不断提升育种技能,为方城烩面产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方城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李迎年说,“游方城、品烩面、话三国,是首届方城烩面节主题,充分考虑到我们方城自身特点、美食文化和代表性文化。”

李迎年阐释游方城,一是游方城厚重的历史。方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早在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现在出土的一大批裴里岗时期的石镰、石磨、石凿、石磨棒等,表明了这里有先进的农耕文化。夏商时期称古缯国,说明了我们缫丝业很发达。春秋战国属楚,有被长城专家罗哲文称为“天下第一古长城”的楚长城。二是游方城特殊的地理。方城地处南阳盆地东北沿,是黄淮平原和江准平原的结合部,东部为桐柏山,北部为伏牛山,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是北出中原的重要交通通道,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高速高铁皆汇于此,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三是游方城人文自然资源。全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人文自然风景80多处,著名的有天下第一古长城——楚长城、佛沟摩崖造像、古缯国遗址、扳倒井接官厅、博望古城、七峰山景区、七十二潭景区、德云山风情植物园、望花湖等景区。

李迎年解读品烩面,一品烩面汤纯正,二品烩面面筋道,三品羊肉鲜,四品烩面伴侣辣椒油,五品方城火烧,皮焦内软,吃起来回味无穷。

李迎年讲述话三国,方城三国文化丰富,有“望梅止渴”的梅林铺,有火烧博望幸存的柘刺树,有用汉画像石铺砌而成的“梅林桥”,有诸葛亮演习八卦的“周八卦庄”,有诸葛亮居住过的“茅庵寺,有三国古战场博望坡遗址,有诸葛亮留下的“一步三眼井”,有著名的诸葛亮画像碑。三国文化是方城文化中最重要、最广泛流传的文化,是方城悠久文化的浓重缩影。

“方城的烩面呀,吃着是真得劲;端上一碗烩面,满屋都是香喷喷;男女老少都爱它呀,比山珍海味强十分。隔三差五解解馋,舒舒坦坦过过瘾;吃上那一碗面,长长精气神;吃上那一碗面,胸中有乾坤。烩面馆净是那吃面的人,吃烩面喜欢去扎堆儿,美美气气真的好开心……”

“舀一瓢潘河水,和成酥融面;添一把伏牛柴,熬出汤味鲜;放一勺好伴侣,温馨又浪漫;天涯月儿圆,回来吃这碗面。你是那么柔,你是那么软,你是那么香,你是那么鲜,味道入骨髓,缠缠绵绵,好像那初恋……”

方城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任怀卿创作的《说唱烩面》歌词和南阳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侯磊创作的《初恋如面》歌词,道出了方城人对方城烩面的由衷喜爱,寄托了方城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对家乡的悠悠情思。

任怀卿在烩面节访谈中讲述,方城人对方城烩面情有独钟,方城烩面是一种浓烈的情感。提起方城烩面,方城人有说不完的话题,道不完的情愫,讲不完的故事。方城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说是方城人,对方首先会联想到方城烩面,这也是方城人引以自豪的地方。方城烩面已经成为人见人爱的名优美食,成为享誉中原、走向全国的饮食文化品牌。方城烩面是一抹淡淡的乡愁。勤劳智慧的方城人走南闯北、艰苦打拼,身在他乡,想念家乡。有很多的方城老乡想家时,想到的就是方城烩面。有的老乡自己驾车跑上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回到方城,就是为了能吃上一碗朝思暮想的方城烩面,常常是吃得满头大汗、酣畅淋漓、津津有味、心满意足。方城烩面是一种家乡的味道。今年春季抗疫期间,正在武汉参加抗疫的方城县护士、青年志愿者齐明佳吃到家乡烩面,眼泪奔涌而出。方城烩面承载着厚重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方城烩面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奋进的力量。我们要讲好烩面故事,做好烩面文章,写好烩面传奇。

方城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方兴分社主任王寅在当天的烩面节现场赋诗赞道:烩面美食在方城,一碗鲜香故乡情;宾朋齐汇七峰山,盛典开启新征程。

“方城烩面是融南北饮食风味于一体的舌尖上的美食,一碗面承载着方城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文化、展示出方城包容的胸襟和性格,一碗面背后是方城好山好水的滋养,一碗面更是让方城成为网红的打卡城市。”南阳广播电视台大活动办主任岳爽告诉记者,“烩面节集中展示了方城历史文化、地方特色、风景名胜,让方城成为众多人们心目中的诗和远方,就像方城烩面一根面的形态一样,牵系着我们常来常往,让我们品尝一碗面,记住一座城。”

“举办方城烩面节,对于扩大方城烩面在社会上的影响,推出方城品牌,展示树立方城良好形象,促进方城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方城籍河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张锐说,“每届烩面节应赋予不同的文化和产业内涵,充分利用全媒体、多媒体宣传,展示产品到产业、产业到文化、文化到城市形象,以小见大,扩大影响力,达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方城籍河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曹国营建议,方城要以烩面节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一届一届办下去,在相关政策的支持推动下,制定标准化生产流程,开发多样性产品,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积极宣传推介,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占有率,真正让方城烩面香遍天下,响遍天下。

方城籍郑州大学兼职教授、十三届郑州市政协主席王璋盛赞方城烩面是家乡的一张响亮名片,具有很高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具有广阔的潜力和前景。他建议家乡方城要树立做大品牌意识、文化搭台意识、规范产业标准意识、提升文化载体意识。

方城籍著名桥梁专家、中铁大桥局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项目经理谭国顺说:“我十几岁离开家乡,从事大桥建设几十年。一碗普普通通的方城烩面美食,滋养了我们河南方城千千万万的兄弟姊妹们。家乡的飞速发展,给我们所有的父老乡亲带来了幸福。方城有秀美的山川、热情勤劳的人民,盼望着多回家乡看一看。希望全国的同仁、各民族的兄弟们,有机会到我的老家河南方城去看一看,品一品正宗的方城烩面。”

“今年我离开家乡已经51年,但是每回到故乡,吃起老家的方城烩面,就格外有一种浓浓的乡情涌上心头。”方城籍郑州方城商会名誉会长毛书品深情地说,“方城烩面是一抹淡淡的乡愁,建议家乡方城政府倡导、市场主导、规范化运作、公司化发展,使方城烩面做大做强,成为名牌美食、名牌产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方城烩面汤鲜面滑,一碗面暖人心、解乡愁。”郑州张老炝饮食管理公司董事长张林说。

“我之前去过方城,吃的第一顿饭就是方城烩面。”信阳在郑创业人士杨智说,“虽然大家的饮食习惯不同,但总感到方城烩面还是非常好吃,下次我再去方城,一定再吃正宗的方城烩面。”

“每次回到家乡,第一个要打卡的就是方城烩面,二两烩面承载着的无数在外漂泊游子的思乡情结,联系的是老乡的深厚情谊。”2019年毕业于方城一高、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的张岚说,“祝愿方城烩面这张美食文化名片进一步弘扬光大。”

2020年毕业于方城一高、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的高慧超说:“清大很大,也有各种各样的美食,但是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方城人,我的脑海中已经充满着方城的身影,萦绕着方城烩面的味道。”

2004年从方城一高考入南开大学、2008年大学毕业赴美留学取得博士学位,现在美国西雅图的赵小甲说,“虽然我人在海外,但心系家乡,看到方城举办烩面节,感到特别高兴。烩面对我个人而言,是成长过程和故乡记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从小就是喝着方城烩面长大的,现在每次回到家乡就要喝上几碗。每次去加拿大温哥华,就要尝一尝那边河南烩面,当然没有咱方城烩面正宗啊!”

方城籍现居新加坡十年的颜世俊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海外仍时时刻刻地牵挂、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和家乡的美食。尤其是烩面的美味,让人魂牵梦绕。然此时,唯有遥望牵相思,千里祝平安,祝家乡父老乡亲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方城首届烩面节取得圆满成功。”

定居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的方城籍李滢说,“定居海外十几年,乡愁对我来说,永远是一碗热汽腾腾的烩面。方城首届烩面节的举办,将会让更多的人们通过烩面文化了解方城悠久的历史,体验新裕州新风貌,也期待不久的将来,更多的海外游子能在当地品尝到正宗的方城烩面。”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一方人民创造一方美食。南阳市政协副主席、方城县委书记褚清黎在访谈中指出,方城烩面是方城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蕴含着方城历史文化和特点。作为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方城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油料生产百强县、绿色农业示范县,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好山好水出好面,人们都说,好饭吃遍,不如方城烩面。

褚清黎阐释,方城烩面的“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水好。“五界一口”的独特区位、清甜甘冽的江淮水系、南水北调的丹江润水,是方城烩面汤鲜味美的基础。二是面好。烩面主要食材是小麦,种植区位于“黄金纬度”的江淮分界地带,这里南北适中、四季分明、气候温润、生态优良,优质小麦,品质上乘。三是辣椒好。作为烩面伴侣的“方娇牌”小辣椒,色鲜肉厚、辣香浓郁,蕴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四是汤好。烩面原汤烹制方式独到,传统工艺独特,长江烩面、明发烩面等传统名店,都秉承着“不做唯一,只做专一,把专一做成唯一”的理念,以工艺保传统,以质量树品牌,几十年做一汤,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褚清黎进而阐释,美食是激励人们观光旅游的最大动力,“吃方城烩面、找初恋感觉”已成为八方宾朋的热切向往和独有情结。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烩面产业拉动文化旅游,以文旅发展反哺烩面产业,把“方城烩面”作为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的“第一引爆点”,传承烩面故事、提升烩面品位、擦亮烩面品牌、书写烩面传奇,推动美食文化与山水文脉、旅游景点、人文历史、休闲养生、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有机融合,以面为媒、以面为介,文化搭台、旅游唱戏,逐步形成“中国方城——烩面之乡”的金字招牌,方城烩面的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产业带动力不断增强,天南海北的游子通过品尝“方城烩面”就能感受“舌尖上的方城”。2019年以来,方城烩面已实现“便携式”产业化生产。2020年初,盒装烩面为驰援武汉、战疫湖北的“最美逆行者”带去“家乡的味道”,表达对战疫英雄们的由衷礼赞,方城烩面正在走出中原、香飘四海,驰名长城内外、饮誉大江南北。

褚清黎表示,方城文化旅游产业借助方城烩面品牌,在未来一个时期,将用好用活这碗面,以此拉动特色饮食业、品牌种养业集聚壮大,围绕群众所需、游客所想,做好“保护山水、显山露水”两篇文章,着力“县域景区化、景区全域化,连点成线、串珠成链,旅游链条贯三产、旅游元素进万家”,坚持“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在巩固提升七峰山、七十二潭两个4A级景区基础上,逐步实现“旅游景区晋档升级,生态廊道串珠成链,休闲养生特色独到,农游结合互利共赢,县域景观园中有园,精品线路移步换景”的目标,让进入方城境内的游客体验“月月有花,四季常青,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游步山水间,品味农家乐,身心三界外,超然五行中”的独特感受,做大做优做强“聚人气、得民心、保生态、提形象、富百姓、强拉动、共参与、高融合、延年寿、可持续”的朝阳产业和幸福产业,为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接力实施乡村振兴、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助力加油,为高质量建设富强和谐美丽方城和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提供支撑。(杜明 陈新刚)

河南除了胡辣汤和烩面外,还有什么美食?

这些年啊,河南总算是火了。

前些时间河南卫视的端午晚会,让不少河南小伙伴留言:河南卫视和节目都给俺们大河南争光了,中!

但是,大家可能没有想到的是河南能火的根本不止我们现在看到这些!

△ 有小伙伴知道这是什么吗?

全民化身“吃货”的今天,但凡提到任何一个的地方美食,都能引来大批拥趸吧。

相信很多网友也能从网上知道每个地方的美食,顺带报上一小串儿顺口溜。但往往唯独到河南这儿,遇上坎了,不知如何下笔。

不信你在办公室问了一圈,看看大家能说出那些河南美食来,相信大多数也只是对“烩面”和“胡辣汤”有点印象…再问就是“我真的不知道”了……

后来查资料,才发现河南菜的历史那叫一个:辉煌。河南是最早被授予“中国厨师之乡”的地方,豫菜更是被称为「地方菜系之首」。

在90年代以前,河南菜很火很火的,开国以来就一直是「国宴用菜」。到了90年代以后,才逐渐换成淮扬菜。

但问题又来了。河南菜是什么味道,也许问一个正宗河南人也未必知道。因为,很多河南人也没有吃过河南菜……味道嘛,像地理位置一样“位中而居”。没有江浙沪的甜,也没有川湘赣的辣,更不及山西的酸……还流行“两掺”吃法,求其“平衡”,像河南人民常说的那个“中”。

这个讲究到极致,又被“埋没”许久的宝藏地方,到底有什么好吃的?今天就给你带来了全网最全的河南美食地图,没有之一!每一个河南人,都能在这篇文章找到家乡美食。

▼戳下图,一起喝胡辣汤!

01

在河南,一碗汤有高深的境界

在讲美食前,想先介绍一下河南的「汤」。

△ 河南的各种汤汤汤。图by 网络

在河南,常会有人问你“喝汤了没”?这句话的意思,既是问你喝汤了吗,也是问你吃饭了没。

中原地区的干燥,是需要水来滋润的。于是,演变出来的汤在河南人的饮食中地位相当重要,一点也不亚于广东人。一句话概括就是宁可食无菜,不可饭无汤。相对食材丰富的广东老火汤来说,河南人做的汤更加实用。胡辣汤能驱寒,牛羊肉汤能解馋,面汤能暖心暖胃……

河南人的早上要是没有一碗胡辣汤,一定是不完整的。这话在河南17个地级市,1个省直辖县级市,20个县级市,82个县,54个市辖区,1791个乡镇里,都说得通。

△ 图by 网络

“黑乎乎的,卖相不好,口感怪异,喝不来。”是很多喝不习惯胡辣汤的人,对它的第一评价。被人误解太多,河南人民也懒得解释和争辩了。只有那一亿多从小喝这碗汤长大的河南人,才懂这碗被无数“差评”的汤多么好喝。

有人会说,隔壁的陕西也有胡辣汤啊!

在1942年的大逃荒,很多河南人逃难去到了陕西,也没忘带去这碗“河南精髓”。但许多年的发展之后,两地的胡辣汤已是两种味道了。西安更多的是肉丸糊辣汤,主打肉丸,辅助莲花白、胡萝卜、土豆等一众蔬菜;

河南人的胡辣汤则是主打肉片,辅助木耳、海带、黄花菜、面筋等一众配菜。

在河南,有两大胡辣汤名镇,名字充满了武侠气息:周口市的逍遥镇和漯河市北舞渡,这两个地方的口味,也各成一派。

逍遥镇,走的爽口辛辣派。大片牛肉、呛鼻呛喉的胡椒,犀利地把人从睡梦中揪醒。

北舞渡,讲究祖师爷伊尹的“五味调和”。肉汤浓郁,回味绵长,还有细碎草药香,喝完浑身舒畅。

味道虽然有差别,但大同小异。都是先用牛羊骨混着几十种药材炖出高汤,然后在清水里揉面团,把粉汁全部洗出。

△ 图by 网络

把洗好的粉水倒入到高汤里勾芡,再放入牛肉片、木耳、红薯粉条、黄花菜、面筋等,豪放地撒上胡椒粉,一碗胡辣汤就成了。个中味道的不同,则在于不同草药食材的种类与配比说胡辣汤像一碗汤,不如说更像是一碗主食。

△ 图by 网络

被汤水滋润着的河南人觉得,不喝汤,就是不懂生活。在洛阳,人们则是把喝汤的技能点满了。对于嗜汤如命的洛阳人来说,喝汤的重要程度大于一切。

洛阳有无数碗汤,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杂碎汤、杂肝汤……每个洛阳人,都有一碗心仪的汤。

如果你不是洛阳人,在早晨的洛阳街头,一定会奇怪为什么街边有层出不穷的汤馆,和无数有椅子不坐非蹲着喝汤的人。其实这是因为汤馆生意太好,没有座位,就地蹲着喝汤菜成了早晨洛阳一景。

除了能饱腹尝滋味的肉汤,还有豆腐汤、丸子汤、不翻汤等素汤。豆腐汤的豆腐种类繁多,有嫩豆腐、栾川硬豆腐、炸豆腐泡、油豆腐等。

△ 豆腐汤。图by 网络

名字叫豆腐汤,但主角却依然是汤汁,汤里加了炒过后的葱段、花椒、姜末,把小麦粉加到汤里,最后加入大量被捶打后的生姜来煮。豆腐口感醇厚,还有辛辣浓郁的香味,这才是河南味儿~

02

被疯传的“开封菜”,我来告诉你

河南最出名的地方,除了洛阳,开封少不了,也很难在说到美食的时候不提开封。网络上和河南关系最为密切的词,是“河南卫视”与“开封菜”。说到“开封菜”,肯定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白胡子爷爷(KFC)。

要是你在网上搜,也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开封菜”……而在河南本地,真正的开封菜各有各的精彩。毕竟,这是河南,乃至是中原地区的美食聚集之地。

开封,是豫菜的发源地。

虽然现在在中国,豫菜听起来有点“冷门”,但事实上,它是中国第一个菜系。开封人在吃这件事上,领先全国其他地区足足一千年,还在历史上创造过很多个第一!

第一个有送外卖的城市,第一个三餐制的中国城市,第一个有夜市的城市,第一个吃烤鸭的城市,第一个吃刨冰的城市……这,一定是你没想到的河南以及开封。

如河南的文化一样,年代久远,辉煌不再常被人提及。豫菜五味调和、质地适中的温和个性很难打开大众市场,加上曾经官府菜用料考究、制作复杂,多已失传。

真正被本地人津津乐道的,是那些在街头的“开封菜”。

很多人吃羊,只看西北和内蒙,而开封就是一座鲜少人知的「羊肉天堂」。早在宋代,开封就开始了吃羊肉的风气。如今,在开封人人都敢自称“会吃羊肉”。不仅喝汤又有羊,吃馍要有羊,在街头巷尾,都是羊肉馆。开封人,做羊肉汤也是一绝。

在郑州、洛阳、三门峡灵宝人民都爱喝羊肉汤。但最爱羊肉汤的,还得数开封人。

开封人喝汤有讲究,当煮好的羊肉叫“白肉”。汤端上来了,要先喝一口原味,勺上些油辣子,一点盐,奶白奶白的汤就会变成红色,把馍或者锅盔掰成小块泡在碗里,便能解馋,也能饱腹。吃完浑身冒汗,才满意地离去。

汤汤水水的小吃,在开封多的是。如果你见到开封小笼包,也许会一秒“穿越”回到江南。毕竟,在粗犷的中原,居然会有这般小可爱。

开封的小笼包历史,非常久久久久久。早在宋代就有出售这样的小灌汤包了。后来北宋变成了南宋,灌汤包也跟着人们南下,在温柔多情的江南扎下了根。留在了河南的小笼包,还能见到很多以前的,与江南小笼包不同的一些制作方式。

△ 图by 网络

四味菜,也是开封的名小吃。

羊肉汤打底,但既然名字里有“菜”,当然内容要丰富得多。四味,指的是炖牛脯、黄花菜、面筋和丸子。做四味菜的店铺有很多,风格不一。

当地人比较推崇东大寺门前的赵家、杨国强和汴京桥的常聚烩菜。四面四种食材,都有些特别,面筋能吸饱汤汁,变得有嚼头,丸子先炸后烩,有嚼劲也要不会太过于松散。搭配四味菜一起吃的,可以是锅盔,可以是馍,也可以是羊肉汤包和蒸饺。

在所有的开封乃至是河南旅游攻略里,有一道菜是必吃的,叫鲤鱼焙面。这是一道由糖醋熘鱼和背面组成的菜,鱼身上那一根根白色的,堪比蛛丝细的面,都是手工拉出来的。虽然画风有点奇怪,但却被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捧为“古都第一佳肴”。

桶子鸡也是必吃的。为什么叫桶子鸡,是因为鸡的外皮是完整的,看起来和一般鸡没有什么不同,但内里却是中空的,得名桶子鸡。

△ 桶子鸡。图by 网络

想做桶子鸡,得先在鸡翅膀下开个小口,把内容都掏出来,还需要放到陈年老卤里,加上调料熬煮。煮到鸡肉开始软烂时才能吃,得益于老卤水的浸泡,鸡肉咸香,鸡皮依旧脆嫩。

△ 桶子鸡。图by 网络

中国的烤鸭,鼻祖在开封。北京烤鸭的名字如雷贯耳,而汴京烤鸭才是烤鸭界的重磅存在。同样脆皮嫩肉,同样果木烤制,也样吃法,河南人就认为汴京烤鸭更香。在开封吃过汴京烤鸭,或许你也会有另一种答案。

鲜字,拆开来是一个鱼,一个羊。鲜味都与这两种动物有关,河南也不外乎,前有羊肉汤,后有黄焖鱼。黄焖鱼,算得上是一道改良的传统豫菜。

如今大多以早餐形式一同出现,虽然化身草根小吃,但作为豫菜的代表小吃之一,制作手法颇有讲究。

吃黄焖鱼的人不多。一是知道这道菜的人少了,二是要细细的,小小的野生小草鱼下菜,那吃的就是个时令气儿,得有运气。拇指大小的小草鱼,要先一条条挤掉内脏和苦胆、黑膜,要不是讲究人,根本就不愿意做这道菜。

更有店家直接买巴掌大的鱼代替,鲜味和口感都不一样,滋味自然不一样。处理好的鱼,讲究七分炸,三分烩。

河南人做菜,特别喜欢烩。就这道黄焖鱼而言,炸得好不算好,要烩的火候到位,鱼泡在汤里一天,吃起来还能吃到那股子劲道劲儿,那才中。

烩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

在河南很多地方都有,在开封也同样遍布大街小巷。做法千变万化,然而最原始的吃法,河南人还是认郑州人做的那碗烩面。

对郑州人来说,热热乎乎的烩面,就像喝胡辣汤一样,不吃就馋得慌的念想。和胡辣汤一样,烩面在河南任何一个时间、地点出现,人们都不足为奇。

烩面和胡辣汤,并称河南人的两大乡愁。即便他们征服了过亿的河南人,却因为口味的关系,很难走出省外。北方吃面看重面,南方吃面看重浇头,尴尬处在中原地区的河南,则是都看重。汤,自然是河南人最爱的羊汤,吃烩面第一个步骤,就是要大口喝汤。满足,畅快。

△ 图by 网络

河南人扯面,像西北人一样,喜欢爽滑又劲道的口感。说白了就是讲究,花的都是人工和成本。无法用机器代替,品质需要人工控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烩面走出河南。如正宗老北京炸酱面,苏式浇头面,南方的竹升面以及老友粉,同样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才留在本地。

河南人吃烩面的历史,只有短短六十多年,但是各地都有不同的表达方法:郑州人看来,烩面里要加豆腐丝、粉丝、黄花菜、鹌鹑蛋、青菜和木耳等材料,要包罗万象。

△郑州烩面,讲究配料繁多。图by公众号“壹路吃”

开封人觉得,烩面没有麻酱,就少了醇厚的味道。而荥阳烩面则以浓酽的汤底为佳,大多人吃过又觉得过于油腻。河南还有原阳烩面、浚县老式烩面、叶县烩面等等,从汤底、面条和配料都有一定程度的区别。其他地方也是河南烩面的风格太乱,不是乱七八糟、添油加醋就好,反而只专注在肉、汤、面三种。

河南名菜数不过来,谁说河南美食没春天?河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招牌菜。

先说说洛阳。作为洛阳水席的“门面”,牡丹燕菜的名字,几乎和水席画上等号。白萝卜切丝,裹粉上锅蒸,再与火腿丝、冬菇丝、冬笋丝等食材在高汤里“汇合”。上桌前还要放一朵盛开的牡丹,出场便惊艳动人,集花艳、菜香、汤鲜为一体。

除此外,洛阳的美食还有孟津的不翻,新安的烫面角,栾川的蝌蚪面,嵩县的拳菜,汝阳的红薯,宜阳的灵山花米团,洛宁的凉粉饺子,伊川的清蒸鲂鱼,偃师的银条。

平顶山的豆腐菜(Dou fu cai)。郏县豆腐菜,是平顶山市郏县的特色美食,被称为“郏县六绝”之一。

当地人吃早餐,都是一碗豆腐菜,一份现炸油条,吃饱喝饱才能对得住常说的“吃得老美了”。

还有宝丰的羊肉冲汤,叶县的酱焖鸡,鲁山的揽锅菜,郏县的饸饹面。

△ 图by 网络

安阳的内黄灌肠(nEi huang guan chang)。无论是春夏秋冬,大街小巷里都是摆摊卖灌肠的摊贩,可以灌的食材相当多,在内黄人眼里,灌灌灌,灌满,灌得好吃就成。最好,都是血旺和肉。

△ 图by 网络

安阳人最爱的还有一碗扁菜粉、扣碗酥肉,以及汤阴的空心挂面,林州的三不沾。

△ 图by 网络

鹤壁,有一块浚县豆腐皮(xun xian dou Fu pi)。鹤壁的浚县玉桥村,是河南的豆腐之乡。当地人招待外地人的重磅菜里,除了有淇县的淇河鲫鱼、缠丝鸭蛋外,还有浚县豆腐皮和二锅花生。

△ 图by 网络

浚县豆腐皮,先用温水略微发开,控去水分,整齐的刀工,配芫荽、葱白、精盐、陈醋,淋上小磨香油或者芝麻酱。无辣不欢的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点辣椒酱,放在桌上简直就是五彩斑斓。吃畅快了就是一个字,中!

新乡,则是红焖羊肉(hong men yanGrou)。把羊肉下到酱油汤里,加入香料一起炖卤。炖久了,羊肉就会从松软变结实,继而变得软烂易脱骨,搭配微甜浓郁的汤水一起吃,冬天的开胃首选。

△ 图by 网络

新乡人有多爱吃红焖羊肉?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红焖炊烟浩荡处,今日早市没有羊。”能配着一起吃的,还有糊涂面条,以及获嘉的饸饹条,原阳的凉粉,延津的三菌汤,封丘的卷尖,辉县的新香糯,卫辉的烩饼,长垣的肉丝带底。

△ 图by 网络

焦作,有武陟油茶(wu zhi you cHa)。武陟油茶,秦朝称“甘缪膏汤”,现在当地人也称作“膏汤积壳茶”。虽然名字是为茶,但实际是一碗粥(再次因为料多)。

做粥之前,要先用油把面炒熟,所以人们称这种粥为油茶。原料还包括珍珠淀粉、花生、芝麻、小磨油和怀山药、茴香、花椒、肉桂、丁香、枇杷、砂仁、叩仁……

△ 图by 网络

如果还有修武的海蟾宫松花蛋,博爱的许良扯面,温县的铁棍山药,沁阳的闹汤驴肉,孟州的炒面就更好了。

濮阳,盛产六百居香肠(liu bai Ju xiang chang)。香肠各地都有,但是濮阳老城的“六百居”香肠,却独领风骚。河南人都爱吃,它食之耐嚼、口齿留香、回味良久,吃过的都对它赞不绝口。是去濮阳旅游必须要打包带走的美味。

一起打包的,还有濮阳的糟鱼,范县的滑脊汤,南乐的壮馍,清丰的红薯泥,台前的粘面墩。

△ 图by 网络

许昌,来了当地人会请你吃一份待客大锅菜(dai Ke da guo cai)。大锅菜又叫熬菜、烩菜,是许昌人最爱吃的地方菜。

香而不腻的五花肉,筋道又透着香的丸子,吸饱汤汁的豆腐条儿,入味爽口的大白菜,还有晶莹的粉条,多重口感融合到一起,一个字,烩。我想你必定能猜出里面的滋味如何,总之啊,烩了就中!

△ 图by 网络

再不行,那也还有禹州的十三碗,鄢陵的青年湖大闸蟹,襄城县的焖面,长葛的石象豆腐。

△ 图by 网络

三门峡,有城城曾经写过的石子馍(shi zi Mo)。在三门峡灵宝,石子馍夹凉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泡好的绿豆熬浆,等待静置数小时后浆汁分层,再加水熬到浓稠,等到凉了之后,就成了凉粉。

凉粉冷了,就该石子馍热起来了。摊面饼的时候,在里头加入一些盐、花椒叶和打碎的葱,丢进200度的小石子堆里,不一会儿就能出来一个香喷喷的石子馍。两种口感、味道完全不同食物让人欲罢不能。

别忘了,渑池的牛心柿饼,陕县的糟蛋,卢氏的栗子,义马的水花佛手糖糕也很好吃。

△ 图by 网络

商丘,有可爱的南瓜豆沙糕(Na gua dou sha gao)。商丘有”豫东门户"之称,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产的农作物倍儿香!人们吃大鱼大肉的同时,肚子里还会留一点空间给南瓜豆沙糕,里面包着绵密的豆沙,松软香甜。

△ 图by 网络

和糕点很搭的,有夏邑的夏邑汤,虞城的麻花,柘城的煸炒鸡,宁陵的绿豆糊糊,睢县的焦饹馇。

周口,有酱蒲菜(jiang Pu cai)。扶沟有酱黄花菜,西华有逍遥镇,商水有邓城猪蹄,沈丘有顾家馍,郸城有油旋饼,太康有肘子,项城有孔底店热豆腐。

驻马店,有确山紫薯麻团(Qu shan zi shu ma tuan)。麻团,是河南常见的小吃。街头巷尾都能找到,但驻马店的麻团却有着独特滋味,外酥里软,紫薯味超浓。

△ 图by 网络

在西平有芝麻焦馍,上蔡有捞面条,平舆有手工瘪子团,正阳有猪肝盖饭,泌阳有黄金麻酱卷,汝南有鸡肉丸子,遂平有搅团与凉鱼。

南阳,有花生糖仁(hua sheng tang Ren)。花生糖仁,是唐河的传统点心。据说,在古时候经常用来进贡,送进京城给皇上尝。唐河麻糖是用米花、碎花生仁,混合糖稀加热,冷却后切成半圆形的薄片,香脆可口。

△ 图by 网络

在方城还有烧麦,西峡有猕猴桃,镇平有张林麻油,内乡有酸菜,淅川有神仙凉粉,社旗有小辣椒,新野有板面,桐柏有豆筋。

△ 图by 网络

信阳,有罗山大肠汤(luo Shan da chang tang)。罗山大肠汤,是信阳罗山的传统美食。主材是淮南猪的大肠,加猪血、水豆腐再配上调料炖制而成。大肠肥而不腻,豆腐入口柔和,吃起来真的美滋滋。

△ 图by 网络

在附近的潢川也有空心贡面,息县有面炕鸡,淮滨有瓦儿糕,光山有麻鸭蛋,商城有炖菜,新县有枣锅盔。

济源,有鸡蛋不翻儿(ji dan bU fan er)。鸡蛋不翻儿,是济源市的美食。鸡蛋不翻儿因在制作过程无需翻面而得名。为何称为不翻?最通俗的解释是,在制作过程中不需反煎而得名,第二个是鸡蛋不翻儿是黄河小浪底附近的一种小吃。

△ 图by 网络

——

你看啊,河南有怎么多美食,才不是没名分的省呢。要谁说河南没有美食,你立马送他去河南住上半个月!最后给看到最后的你,出一道题:有哪道河南美食,让你至今念念不忘?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302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