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殷墟

AAAAA级旅游景区

殷墟博物苑位于安阳市西北郊小屯村,因其坐落在“殷墟宫殿区”而得命名。殷墟博物苑为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发祥地,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和首批全国旅游景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属于历史遗址类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殷墟

殷墟博物苑“茅茨土阶”,“四阿重屋”式的殿宇高耸,朱墨雕彩;青铜礼器,古色古香;仿殷石雕,徐徐如生;花木扶疏,芳草萋萋。院内景色与苑东北的洹水河相映成趣,具有古代帝王宫殿的人文景观特征。

殷墟博物院犹如一座展示华夏历史瑰宝的艺术殿堂,给人以古代文明的陶冶和启迪。游览殷墟博物苑,您可以领略博大精深的殷商文化,探寻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渊源。

殷墟宫殿区

殷墟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50余座建筑遗址分“宫殿、宗庙、祭坛(甲、乙、丙)”三组,宏伟壮观。另外还发现铸铜遗址等。宫殿区出土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宝石器等珍贵文物。这里共出土甲骨文16万件之多,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为世界出土青铜器之冠。殷墟文物有的是华夏之最,有的是世界之冠,蕴藏着殷代先民们的创造、智慧和卓越的技能。据考古专家评价:殷墟“发掘着一个奴隶社会”;殷商文化具有“都城,文字和青铜器三个重要因素”;“殷墟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赋诗云:“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1991年-主席视察该苑时指出:“这个地方学问很深,很有发展前途。”

殷墟车马坑-----中国古代最早的车马实物和道路遗迹

华夏幅员广袤,畜力车是古代先民陆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殷代的车子,考古屡经发现,而且结构基本定型,离开它最初发明的时间应该有一个相当长的阶段了。古文献中说夏代就发明了车,但是至今未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含本苑展厅陈列的6座在内)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由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文明古国之一。

殷墟博物苑展出的6座殷代车马坑和道路遗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和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分别在安阳刘家庄北地、南地和孝民屯东地发掘的,商代道路遗迹是在滑翔学校南地发掘的。这几座车马坑,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较高学术研究和展示价值。每坑葬1车,其中5坑随车皆葬两马,4坑各葬1人。经鉴定,殉人中多为成年男性,另有1少年男性。研究证明,殷代的马车造型美观,结构牢固,车体轻巧,运转迅速,重心平衡,乘坐舒坦。殷代车马坑不仅展示了上古畜力车制的文明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奴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它是国人最形象的历史教科书。

殷墟甲骨文----中国汉字的鼻祖

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殷墟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冶铸业的巅峰

中国青铜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形成了以青铜礼器和兵器为主的青铜文明,达到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巅峰,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殷墟青铜礼器的大量出现,证明中国青铜文化已发展到了最高的阶段。以青铜礼器鼎、簋、觚、爵、斝,兵器戈、矛、钺、刀、镞,工具锛、凿、斧、锯、铲,乐器铙、铃、钲等为代表的殷墟青铜器,形制丰富多样,纹饰繁缛神秘。层层叠叠的线条把动物形象加以抽象变化,采用极精细的几何纹和深浅凸凹的浮雕,构成形形色色的图案,布局严谨,庄严凝重。其夸张而神秘的风格,蕴含着深厚粗犷的原始张力和艺术的魅力,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殷墟在青铜冶铸方面辉煌的成就使其成为世界古代青铜文明的中心之一。

司母戊大鼎-------世界青铜器之最

殷墟王陵区出土的司母戊大鼎在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青铜礼器,高达133厘米,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铜器鼎。原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殷墟博物苑为便于游人参观,将其仿制放大露天陈列在大殿前的广场上。此鼎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为“世界之最”。其铸法先进,青铜器配方之科学,令当今冶金专家为之叹服!铸造这样的重器,需要高度的技艺和组织劳动的经验。已有不少学者指出,这件巨大的青铜方鼎反映了商代奴隶制的发达和人民高度的创造能力。

妇好墓

1976年由殷商考古专家郑振香、陈志达二位先生主持发掘的妇好墓,被列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成果的前列。

妇好墓位于丙组基址西南,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

妇好享堂(母辛宗)

妇好享堂、母辛宗,即是妇好死后,国王武丁为祭祀妇好,在其墓圹上所修建的宗庙建筑,妇好──庙号“辛”。其墓上的享堂,卜辞称“母辛宗”。这座建筑就是对母辛宗遗迹的科学复原。

中国最早的女将军---妇好汉白玉雕像

尊立于妇好享堂前的汉白玉妇好雕像,是根据有关资料雕塑而成的。你看它目光炯炯,不怒而威,披坚执锐,威风凛凛,显示了华夏最早的巾帼女将的英姿和风采。她手持的这件龙纹大铜钺,是其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重8.5公斤。另一件虎纹铜钺重9公斤。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武艺超群,力大过人。古代的斧钺主要用于治军,“钺曾是军事统率权即王权的象征。

地址:安阳市殷都区殷墟路1号

类型:古迹博物馆陵园/墓地世界文化遗产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372-3932171;0372—3161022

官方网站:http://www.ayyx.com

开放时间:

夏季8:00-17:00,冬季8:00-18:00。

告诉你一个不知道的殷墟丨写在殷墟考古发掘九十周年之际

辉煌的成就

写在殷墟考古发掘九十周年之际

李晓阳 李贵昌 孟宪武

1928年10月13日,前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派团对殷墟进行了第一次科学考古发掘。这是殷墟科学考古发掘的肇始。这一天在殷墟考古发掘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殷墟科学发掘90年的历程,初步可分为3个大的阶段。1928年至1937年,为殷墟考古发掘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发掘工作由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组织进行。1950年至1979年,为殷墟考古发掘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发掘工作主要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进行。其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安阳博物馆也做了一些工作。1980年至今,为殷墟考古发掘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发掘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主要负责殷墟保护范围(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殷墟范围)内的发掘,安阳市文物工作队(现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要负责殷墟保护范围外的发掘。其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也参与了部分项目的发掘。

▲安阳网资料图

殷墟的发现与发掘

殷墟是我国商王朝后期的王都,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老城西北郊,遗址以小屯为中心,横跨洹水南北两岸及其附近的20多个自然村落,面积约40平方公里。

据《史记殷本纪》《正义》引古本《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近代学者多认为“七”当为“二”之误。自盘庚迁殷至帝辛覆亡,共经8代12王,历时273年。

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后经有关学者查访,弄清了甲骨文的真实出土地点,即今安阳小屯村。小屯村一带的地望又与《史记项羽本纪》中“洹水南殷墟上”的记载相符合,从而证实安阳小屯及其附近的洹滨一带是商王盘庚所迁的殷墟。1928年10月至1937年6月,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在殷墟共组织了15次发掘。20世纪30年代的考古发掘确定了商代晚期都城殷墟遗址的具体位置。

▲1928年殷墟第一次发掘工作人员合影

殷墟发掘第一阶段:第一次发掘,从1928年10月13日至30日,主持人董作宾。从1928年起至1937年止。10年时间共进行了15次发掘。发掘总面积46000余平方米。在殷墟范围内发掘了小屯宫殿区、侯家庄西北冈王陵区以及后冈、大司空村、侯家庄村南地、四盘磨村、王裕口村北地、武官村南霸台等遗址。在殷墟外围发掘了范家庄、高井台子、秋口同乐寨等遗址。发掘地点共11处。

第一阶段的考古发掘重要收获有:1932年第六次发掘中,在小屯村东北地首次发现一处版筑基址,上有三座门及排列整齐的柱础石,学者们断定其为宫殿遗迹。在第七次发掘中,又多次在小屯村东北地发掘多座版筑基址,形状有矩形、凹形、条形等。这说明小屯东北地确为殷代宗庙宫殿所在。这一阶段中在小屯东北地共发现大型夯土基址53处。

1934年第九次发掘中在侯家庄村南地中发现夯土基址两处、窖穴15个,出土部分甲骨文,其中以大龟七版为最重要发现。

1936年第十三次发掘中在小屯村北发现H127甲骨坑,出土甲骨文17096片,其中完整龟甲有300片之多,实为殷墟发掘以来最为惊人的发现。

1933年至1934年第八次发掘中在后冈发现了一座带两条墓道的殷代大墓。大墓四隅发现殉葬人头28个,此乃首次发现殷代殉人遗迹。

1934年至1935年间,第十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发掘中在侯家庄村西北冈发现大型殷商王陵遗址。发现8座带四条墓道的大墓,一座未建成的大墓,两座带两条墓道的大墓,还发现千余个祭祀坑及部分小型陪葬墓。其中,1004号大墓出土青铜牛鼎、鹿鼎、大园鼎,数以百计的铜盔,大量的戈,成梱的矛,精致的石雕、玉器、花骨、牙雕、仪仗漆器等。

1931年第四次发掘中在后冈由梁思永先生发现和认识了仰韶、龙山、殷代文化直接叠压的地层,从而确定了这三种文化的时代序列。

1937年3月16日至6月19日进行了第十五次发掘,之后抗日战争开始,殷墟的考古发掘暂告一段落。

20世纪30年代的考古发掘确定了商代晚期都城殷墟遗址的具体位置。它是中国科学考古发掘的开端。甲骨文的发现使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追溯到公元前1300年。殷墟第一阶段的科学发掘,还培养了象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石璋如、夏鼐、胡厚宣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考古学家。殷墟的科学发掘,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

▲1976年殷墟妇好墓发掘现场

殷墟发掘第二阶段:1950年至1979年,这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殷墟考古发掘的一个重要时期。

1950年4月至6月,新中国成立后殷墟的第一次发掘工作,由郭宝钧主持。第二阶段的考古发掘共进行了40余次,发掘地点20余处,它们是武官村北地、四盘磨村、万金渠两岸、五道沟、洹南花园庄村、大司空村东南地、小屯村西北地、薛家庄村、孝民屯村南、孝民屯村西、苗圃北地、梅园庄村、白家坟村西、北辛庄村、后冈、范家庄村、洹北三家庄村、董王度村等。

第二阶段的考古发掘重要收获有:1958年春至1961年冬,安阳工作队对小屯村西地等13个地点进行了发掘。通过发掘,初步摸清了殷墟的范围和布局,根据明确的地层证据,首次提出殷墟遗存的分期问题,也提供了有关殷代奴隶制的更多资料。在小屯村西地,发现一条长约800米的灰沟,它可能是殷代王宫周围的一种防御设施。在苗圃北地,发现一处大型铸铜作坊遗址。在北辛庄村南地,发现制骨作坊一处。1975年冬,在小屯村北地发现一处殷代晚期王室制造玉石器的场所。

1964年l2月,洹北三家庄村农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个内藏8件商代青铜器的窖穴。同时,在三家庄村还征集到两件商代青铜器。

1973年3月至12月,在小屯村南地进行了两次发掘,出土甲骨文5000余片。

1950年,在王陵区武官大墓的发掘中,出土精美完整的虎纹石磬一件。1953年,在大司空村,发现殷代墓葬166座、车马坑l座。1958年春至1961年冬,在大司空村,发现两座带一条墓道的殷代大墓。在后冈,发现殷代圆形祭祀坑一座。出土的戍嗣子铜鼎,上有铭文30字,为殷墟所出土的殷代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1969年至1977年,在殷墟西区发掘殷代墓葬千余座。1971年春,发掘了后冈,清理了带两条墓道的殷代大墓两座、带一条墓道的大墓1座、祭祀坑1个。1975年冬至1976年冬,对小屯村西北地进行发掘。妇好墓就是在这次发掘中发现的。1976年春至1977年春,在妇好墓东侧发现了两座殷代中型贵族墓(编号M17、M18)。1976年4月至6月,安阳工作队在王陵区东发掘殷代祭祀坑191个。

第二阶段的发掘初步确定了殷墟的大致范围,为都城布局的初步研究提供了更翔实的资料。大司空村遗址、小屯村南地甲骨、妇好墓等重要资料的整理,进一步推动了殷墟文化分期的研究工作。

殷墟发掘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的考古发掘工作,从1980年夏安阳工作队对洹北三家庄殷代早期遗址发掘开始直到现在,期间在殷墟共进行了100多次的考古发掘。发掘区域不仅涵盖了殷墟原保护范围,而且扩展到殷墟南部区域,2000年后又增加了对洹北商城区域内的发掘工作。这一时期发掘地点有50余处。这些地点包括原保护范围内的武官村北地、侯家庄村南地、洹南花园庄村、大司空村东南地、小屯村附近、薛家庄村南、孝民屯村及周边、苗圃北地、梅园庄村、白家坟村东、北辛庄村东、后冈、高楼庄村、郭家庄村、安家庄村、王裕口村南、小庄村西南、刘家庄村北等地点,殷墟南部区域的刘家庄村南村北、苗圃南地、郭家庄村南、戚家庄村东村东南、徐家桥村周边、老六家庄村东南、东八里庄村东、郭庄村北、梯家口村西、邵家棚村东南、延年庄村西南、和平路等地点,殷墟西部区域的范家庄村南村西北、北辛庄村旧址等地点。殷墟东部区域的太平庄村西、郭家湾村东北、机厂南路(郭家湾村新址)等地点,洹北商城区域内的三家庄村、董王度村、洹北花园庄村西村东、韩王度村南、十里铺村南等地点。发掘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

该阶段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有:1986年春,安阳工作队在花园庄村西地和南地发现了小屯村西地的大灰沟向南延伸的部分。1981年春,在小屯村东北地发现一座凹字形建筑基址。1983年冬至1984年春,安阳工作队在小屯村西北地发掘,主持人是郑振香,发掘夯土建筑基址数十座。2001年至2002年,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在北徐家桥村北发掘一处规模宏大、建筑群体密集、建筑形式独特的商代四合院式夯土建筑基址群。2003年4月至2004年5月,殷墟孝民屯考古队在原孝民屯村旧址发现了百余座半地穴式居住基址。另外,还在郭家湾新村、大司空村东南、刘家庄村北、小庄村西等地也发现地穴式、半地穴式及夯土建筑基址遗存。

1986年至1987年间,在花园庄村内西南角发掘骨料坑一个,并在坑口表层的兽骨上发现了14条车辙。车辙在殷墟是第一次发现,其后于2000年在郭家湾新村发现商代大型道路一条。2006年至2011年,在刘家庄村北地发掘出东西、南北纵横的大型商代道路多条。2017年以来,安阳工作队在大司空村东北地发现商代数条道路。2005年,在原北辛庄村旧址东发掘商代带墓道大墓3座、车马坑7座。这一阶段还分别在刘家庄村北村南、梅园庄村东、郭家庄村南、大司空村东南、孝民屯村等地发掘车马坑近20余个。

2000年至2004年,分别在孝民屯村东南、孝民屯村旧址发掘一处商代晚期规模宏大的铸铜作坊遗址。2010年至2011年,在刘家庄村北地发掘清理了7座商代陶窑。2006年,在铁路苗圃北地铸铜作坊遗址东侧发现一处大型制骨作坊遗址。2016年至2017年,在梯家口村西地发掘一处商代铸铜作坊遗址,出土大量陶范。

1991年秋,在花园庄东地发掘,在甲骨坑H3坑内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卜甲有刻辞的574片(刻辞腹甲557片,刻辞背甲l7片),卜骨有刻辞的5片。刻辞甲骨计579片。

1984年,在王陵区东区发掘了一座带一条墓道的大墓(编号M260),司母戊大铜鼎出土于这座墓中。2000年,在花园庄村东地发掘一座保存完整的王室贵族大墓(编号M54)。

1999年年底,经勘探发现了洹北商城。2001年清理出城内的Ⅰ号宫殿基址。2007年在城内发现宫城遗迹。2008发掘了Ⅱ号宫殿基址。后在城内发现洹北商城时期的铸铜、制骨作坊遗址。

这一阶段发掘成果丰盛。1999年至2000年在殷墟东北隅发现了洹北商城。该城址略呈正方形,面积4.7平方公里。城内发现大型宫城遗址。2001年至2002年,在北徐家桥村北发掘的商代四合院式建筑基址群。这一建筑群很可能是商王室下属的一处重要官邸。2006年至2011年,在刘家庄村北地发掘出东西、南北纵横的大型商代道路多条。2003年4月至2004年5月,在孝民屯村旧址发掘一处商代晚期规模宏大的铸铜遗址。发现的主要遗存有范土备料坑、范块阴干坑、大型青铜器铸造场所,与铸铜活动有关的祭祀坑等,还发现与铸铜活动有关的地面建筑、窖穴、水井等以及铸铜工匠的墓地。这是殷墟迄今发现的最大一处青铜器铸造场所。它很可能是一处在商王室控制下的铸铜作坊。2010年至2011年,在刘家庄村北地发掘清理了7座商代陶窑。“刘家庄北地制陶作坊遗址”的面积在6万平方米以上,是殷墟迄今发现最大的制陶作坊遗址。2006年,在铁路苗圃北地铸铜作坊遗址东侧发现一处大型制骨作坊遗址。这三处重要的作坊遗址东西位置紧密相连,组成了殷墟南部最为重要的一处手工业作坊区。

▲2001年洹北商城I号宫殿基址的发掘

殷墟遗迹、遗物

殷墟遗迹主要包括城墙基址、大灰沟、道路、夯土建筑基址、地穴和半地穴居住址、灰坑窖穴、水井、祭祀遗存、手工业作坊遗址、王陵区、家族墓地和车马坑等。

1999年至2000年发现的洹北商城,四面城墙都留有城墙基槽,个别地段有残墙存留。位于小屯村西地、花园庄村西地南地,环绕两个村庄的大灰沟北沿、东沿与洹水相接,是小屯宫殿宗庙区周围的防御性壕沟。刘家庄村北地发现东西、南北纵横的大型商代道路多条,南北向车道北向直通小屯宫殿宗庙区。郭家湾新村遗址发现大型道路,北向直通洹北商城。夯土建筑基址在殷墟主要分布地点有洹北商城、小屯村东北地、小屯村西北地、北徐家桥村北地等处。洹北商城在城中心发现宫城,内有夯土建筑基址30余座。小屯村东北地发现夯土基址53座。小屯村西北地发现殷代夯土基址40多座。北徐家桥村北发现商代 “四合院”式建筑基址群。地穴和半地穴式房址是殷商时期的主要民居。这种民居住宅形式在殷墟遗址中普遍存在。地穴式房址较深,多有台阶盘旋上下。半地穴式房址多为长方形,地穴较浅。灰坑、窖穴在殷墟各个居住遗址中都有大量发现。水井分布在家族居住区内,皇室宫殿区内也有。祭祀是殷人在祭拜先祖和举行重大活动时而举行的一种仪式。殷人在祭祀活动中,往往以人和动物作为牺牲。殷墟的重要祭祀遗存有王陵区祭祀场、后冈圆形祭祀坑、大司空村圆形祭祀坑、孝民屯村环形沟祭祀遗存及刘家庄村北商代大型车道两侧的祭祀遗存等。在殷墟范围内发现多处规模宏大的手工业作坊遗址,是当时手工业生产高度发展的切实体现。铸铜作坊遗址包括苗圃北地、孝民屯村东南地、薛家庄村南地和小屯村东北地及大司空村南地等处;制骨作坊遗址包括大司空村南地、北辛庄村东南地、花园庄村西南地、薛家庄村南地等处; 制陶作坊遗址仅在刘家庄村北地发现一处大型的,另外,在薛家庄村南地也曾有发现;制玉作坊遗址仅在小屯村北地发现一处。殷代的王陵区位于侯家庄村西北岗。这里发现大墓13座,其中四条墓道的墓8座,未完成的大墓1座,两条墓道的墓3座,一条墓道的墓l座。王陵区还发现祭祀坑2000余个,这些祭祀坑都是祭祀先祖用的。

家族墓地是各宗氏家族成员死后聚族埋葬的场所。在殷墟遗址中,大小家族墓地分布广泛而密集。殷墟遗址中发现的家族墓地有上百处。这些墓地有大有小,墓地中的墓葬少则数十座、上百座,多者上千座。马车是殷商时期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殷墟墓地中发现的马车主要用于为王室贵族大墓陪葬。自殷墟考古发掘以来,发现的车马坑已达百余个。

殷墟遗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其可观。从质地上可分为陶器、铜器、玉器、石器、宝石器、骨角牙器、蚌器、漆木器、纺织品九大类。出土甲骨文15万片之多。1928年至1937年获得刻辞甲骨24918片,包括字甲22718片、字骨2200片。新中国成立后,发掘出土甲骨6000余片。甲骨出土地点除小屯村外,还有后冈、侯家庄村南地、四盘磨村、薛家庄村南地、大司空村、苗圃北地、花园庄村东地、刘家庄村北地等十几个地点。陶器是殷商时期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器皿,应用广泛。至今出土陶器数量有数万件之多,包括灰陶、红陶、白陶、硬陶、釉陶等。出土青铜礼器约1500件、青铜兵器约3500件。殷墟青铜器在造型、铸造工艺、装饰艺术等方面都较前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出土的玉器数量约2600件(不完全统计)。在殷墟,玉器主要出土于墓葬中。从殷墟玉器的初步鉴定中,发现有新疆玉、透闪石玉、岫岩玉和南阳玉四种。出土石器的数量相当可观,粗略估计有6500件以上。殷墟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仍以石质工具为主,大部分出土于居住遗址。雕琢精致的各类石雕礼器和武器多出土于贵族高等级墓葬中。骨器在殷墟出土3万多件。用具、武器、装饰品、艺术品四类大部分出土于大墓和中型墓中,工具类则多出土于居住遗址。妇好墓出土的3件象牙杯,保存较好,是殷墟出土牙器中的精品。

殷墟90年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为世人瞩目的惊人成就。之前学界不断有文章对此进行汇总和总结,提出了许多有益于殷墟保护、殷墟考古发掘和殷墟考古学研究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并对殷墟考古发掘的学术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恰逢殷墟科学考古发掘90周年喜庆之际,有幸重温90年来殷墟考古发掘所取得的成就,并结合多年从事殷墟保护、殷墟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的实践,对殷墟范围的重新定位、都城概貌的推想、前景展望等方面谈点想法。

▲安阳网资料图

殷墟范围:国务院于1961年公布殷墟保护范围约24平方公里。范围是以小屯为中心,东西宽约6公里,南北长约4公里。殷墟保护范围的划定,是殷墟30多年科学发掘成果所确定的大概范围。此后,殷墟范围不断扩大。20世纪80年代后,安阳市成立了地方专业考古队伍。从此,这支队伍担负起殷墟外围及周边的考古重任。至20世纪末,仅在殷墟周边及外围的重大殷商考古项目就有数十项。这些新的发现,改变了对殷墟原定范围的认识,为殷墟范围的重新划定提供了新的依据,从而认定新的殷墟范围(不包括洹北商城)面积约为36平方公里。1999年至2000年,在殷墟范围外的东北隅发现了洹北商城。该城址面积约为4.7平方公里。针对洹北商城的年代,学术界有不同的争论,多数学者认为盘庚迁殷即迁到洹北商城。故而,洹北商城也应是殷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殷墟新的范围包括洹北商城在内面积约为40平方公里。殷墟新的范围有所扩大,扩大的范围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主要在原保护区外的南部区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另一部分即洹北商城。

都城概貌:目前,已基本认定殷墟的范围大致为40平方公里。依据殷墟范围内重要遗迹分布状况,将其分为9个遗址区,分别是小屯、王陵、后冈、大司空、孝民屯、梅园庄、刘家庄、邵家棚、洹北商城。

小屯遗址区是殷王室宫殿宗庙所在区域。王陵遗址区是殷商晚期帝王陵寝所在区域。后冈遗址区是都城内某宗族的贵族墓葬区,区域内的苗圃北地是一处规模宏大的手工业作坊区。大司空遗址区面积大,在这里发现有较大型的手工业作坊区及大范围的家族居住区、大型家族墓地。孝民屯遗址区是殷墟西部区域的一处大型家族居住区及分布密集的家族墓地区域。这里还是一处规模宏大的手工业作坊区。梅园庄遗址区是殷墟西南边缘的一处家族居住区和家族墓葬区。刘家庄遗址区位于殷墟南部区域,是一处大型的家族居住区和家族墓葬区。该遗址区北部还分布有制陶手工业作坊区。北徐家桥村北地发现的四合院式夯土建筑基址应是一处都城内的官衙建筑群。邵家棚遗址区位于殷墟东南边缘。区域内东南部发现的四座“甲”字形大墓,应是这一区域内的一处贵族墓地。该区域南部发现商代铸铜作坊遗址一处。洹北商城遗址区是20世纪末在殷墟发现的一处商代城址。

殷墟都城概貌的恢复和推想,是多年来学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这里我们就殷墟现存材料及研究成果,对殷墟的城市面貌加以设想和推定。商代晚期殷墟的都城模式和之前商代早、中期的都城模式截然不同。早、中期的都城模式四周有城墙围合,城内有与城门相对应的纵横交错的主干道路,王室所在的宫城位于城内中北部,坐北朝南。宫城四周分布有各个宗氏家族的聚集居住区、手工业作坊区。以小屯为中心的殷商晚期都城模式,四周没有发现围合的城墙建筑,王室居住的宫城(小屯村东北地),也只是用壕沟和洹水作为屏障,用以王室宫城的防御。在宫城的西北部有殷代帝王的陵寝区及国家、王室的祭祀场所。宫城四周分布有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的大型道路。围绕宫城周边洹水两岸分布着众多宗氏家族的聚集居住区和各宗氏家族的墓葬区。在宫城西部、南部、东部环绕分布着三个大型的手工业作坊区。这是根据现有材料对殷墟城貌的一个初步描绘。

经过90年的科学发掘,作为中国持续发掘时间最长的遗址,殷墟发掘逐步揭示了商晚期都邑的整体布局和时代风貌,使殷墟成为华夏文明进入历史时期的重要标志。殷墟的发现和发掘,也使安阳这座普通的豫北小城蜚声海内外,成为具有世界声誉的文明古都。

(注:文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简称安阳工作队)

■律师声明■编辑/朱琨 张琳

殷墟为什么叫殷墟

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的遗志,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都城。所以这个景区对于历史文化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为什么会叫“殷墟”呢?毕竟这个景区原来是叫“北蒙”的。殷墟为什么叫殷墟?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殷墟为什么叫殷墟

中国历史上又称商朝为“殷代”“殷商”和“殷朝”。商朝被周武王灭亡之后,殷都被废弃,逐渐荒凉,以至变成废墟,年长日久被埋没在地下,后来人们叫它为“殷墟”。

2、殷墟是哪个朝代的古遗址

商朝时期。

3、殷墟是谁的墓

殷墟王陵遗址是殷商王朝的陵地与祭祀场所,被国际专家学者誉为世界“第二个古埃及”,开创了中国帝王陵寝制度的先河,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被学术界公认为殷商时期的王陵所在。它的发现,确证了殷墟商代都城的历史地位,直接推动了中国奴隶制社会的研究,成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

祁云:安阳殷墟的黄土

安阳殷墟的黄土

作者:祁云

我桌案的小瓶里,放着从安阳殷墟取来的一把黄土,每当看到这把黄土,我就安静下来;这把不普通的殷墟之土,饱含着中华文明处世立业最古老的提示和信息,隐含着甲骨文卜筮吉凶祸福的生命提醒;隐藏着童年时候看过的戏,走过的古迹,读过的历史;这把蕴含文脉的黄土里,隐含着那些著书立说的文化巨匠,还有那些忠奸兴亡改朝换代故事,更有我半生对一本奇书的理解和特定环境下深入骨髓的思考。

我的童年是听着父亲与村里几个识字人讲着“姜子牙封神”的故事泡大的,模糊地感知到周武王替天行道的改朝换代,感知到一个天人共处、人神不分的激烈时代。从这些童话里知道曾经产生过一个朝代叫殷朝,殷的末代皇帝叫纣王,纣王有个妖艳老婆叫妲己。妲己妖艳迷纣王,纣王堕落变残暴,摘星楼上一把火,武王登基百鸟朝。这种童年的观念,除了父亲讲的封神故事,更多来自乡村秦腔戏曲的熏陶与村民的评说,也成为我对商周文明情有独钟、多年追寻安阳殷墟的心里诱因。旅行在安阳的几天里,在久远而神秘的甲骨文面前,在羑里文王囚禁演卦的山丘上,在“字”与“卦”之间,一种“问卦中华”的巨大历史烟波和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漫过我的心头。

小时候看戏,村民最爱看也最受骂的就是纣王与妲己出场的戏;村子里戏班有个拿手好戏《闯宫抱斗》,也称《抱火柱》。戏报贴出,就引得戏场爆满,这出戏的意思乡村农人都懂:男人听了妖艳坏女人的话会越来越狠毒,小则害人、毁家,大则丢江山。男人会拉着多嘴爱管事的老婆来看,女人会拉着招花惹草的男人来吸取教训。戏场挤满黑压压的人群,人们都来看艳丽的妖女妲己,是如何迷惑殷纣王的。我村演纣王的是个能写会画、红白喜丧无一不通的阴阳先生,声音洪亮,把个好色昏君的形象演得惟妙惟肖。

演妲己的原来是村庄王家女子,也把迷惑纣王的妖艳表现出来,她孩子长大,不好演了。后来是西安秦腔科班出身,庞老师傅的小女子。演艺精妙,眉目传情,名声大震。村里的女人看了,会明白女人心眼小、管事多,会害人毁家;男人看了,会明白勾引人的妖艳女人都是妖精,会害人的。村里干部的女人如果多嘴参事,村民会说,村有妲己,必有祸事。谁家的女子或引来的媳妇,妖艳不雅,女人就说防止妲己勾引。这出戏里,商纣王独夫专权,拒谏诛忠几乎到了疯狂地步,掏出忠谏之臣比干之心以验证忠奸;老臣梅伯闯宫谏言,被抱火柱而成碳灰;姜娘娘良言相劝,结果抱火斗活人烤肉惨死。

戏毕竟是台上演的,要艺术化的突出高台教化作用,分清是非善恶、忠奸胜败即可。实际上人都有是有非,有功有过。这个“纣”是后人加在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实际上名叫帝辛。他天资聪颖,神思敏捷,口才极好,身强体壮,勇武有谋,行动果敢。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政权首次延伸到江东,开发了长江流域。并为古代中国的最终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思想的基础,是统一古代中国的先驱者。功劳一大问题就出来了,他恃才傲物,好大喜功,藐视群臣,刚愎自用,不听忠贤之言,致使比干被杀,箕子被囚,折磨姬昌、微子奔周,又嗜酒成性,放荡作乐,百姓怨起而诸侯叛商。商代晚期,周族在西部崛起,东夷和淮夷的反叛,最终使得商王朝腹背受敌。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发动牧野大战,伐纣灭商,纣王兵败退登鹿台,蒙玉衣自焚而死。一代枭雄,身死国灭,西周王朝取而代之。戏台上还是电影里,最招人敬爱是那个叫姜子牙的老头,白须长眉,穿八卦衣服,背着杏黄旗、手执打神鞭,富有童心,精神矍铄,能掐会算,决胜千里,这个人神不分的老头那样招人喜欢。他能给神仙分官、能用鞭打神仙,还会算卦知未来。我们这代人对神的影响就是从孙悟空电影和乡村戏台姜子牙封神开始的。

县城的高中后院的墙外,是一个人称刘家沟的龙王庙宇,庙宇里供奉的是我故乡的神仙湫山龙王。那时候我搞不清楚,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为什么要敬乡下的神,这是不是与姜子牙有关?于是乎每当庙会唱戏时,总爱去戏场看看,庙里转转。最热火的是个解签老人,面带慈祥,神情稳实,那些庙里烧香抽签的人排队站着,解签人拿着一本麻皮纸包的手抄书,边查边讲。而那些抽签人倾耳恭听,大呼灵验,对解签人敬仰服帖,解惑离去,感觉这个人还有点姜子牙的味道。我父亲是从不信这些的,常说“人的命,天注定,越算越混阵。”受其影响,当初心里是排斥的。那些抽签人又说很灵验,诚服称谢,不觉心生疑惑。正在看着,一老太婆请我给他把签词抄下来,说太灵验了,她家修房和邻居为地界打起架,闹成事,签抽出来,真灵验,算准了。再闹下去出大凶呢,抄回去要让儿孙看看。戴着眼镜的我,一看就是学生,老人央求,就给老人去抄。记得是个“讼”卦,是一首顺口溜的诗文。这是我第一次碰那个迷信的包皮书,毛笔字抄写:“易经六十四卦解”。里面是少量难解文言文,然后就是通俗的顺口溜式的诗句。我抄在一张黄纸上,其中有两句至今记得:月落寒江分荣辱,热寒不和终成凶。回来把这两句记在笔记本上。讼、就是与人争讼、打官司。是非闹大了不就是坏事吗?才觉得庙里的那本书也不是啥神秘的东西,字多数认识,很有意思的。慢慢地留意多了,知道《易经》是本有来头的书。看到那些忧愁而来,安心而去的抽签人,有了买一本《易经》读读的愿望,县城里的书店没有,好不容易托亲戚从省城买了一本岳麓书社出版,南怀瑾、徐芹庭译注的《白话易经》。其实一点也不白话,独身县城,无人监管,信马由缰,就偷偷地结合高考的文言文辅导学了起来。

翻起那本书的文言注解,密密麻麻书上画注的内容看,真是下了点功夫,当时是有助于我提高文言文的理解的,帮了高考的忙。这本书我时而翻起,从那些注解能感知高中的学习精神。曾经以为迷信的书籍,变得可读可鉴。从中学的历史课本里,知道这些人神合一的故事,都浓缩在河南安阳一个叫殷墟的古墓群。那里出土的甲骨文、是商人琢磨天、地、人的卦辞记录,以一种神秘的方式,透露着中华文化的大道至理。殷墟近处,有一个地方叫羑里,是《易经》的集大成之地。

随着年轮的加厚、阅历的绵长,慢慢感知那是几千年前的古人通过生活经验、体悟自然、体味人间爱恨情仇、生命成长、社会发展的记录,至今玩味无穷。甲骨文、八卦图、河图、洛书甚至阴阳先生的罗盘针,都不是牛鬼蛇神那样可怕,都要抽出时间学习、思考、体悟一下。觉得几千年来,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我、利用自然的能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作为自然之子的人性却一直未变。现实的好多难事、纠结事、风险事,都依然要靠人类的心灵去琢磨、去分析、去梳理、智慧解决。古老的中华智慧是在困难面前思考、寻找、探索走出困难的最好办法,而归理总结出的智慧结晶。于个人是个心灵安放和生活选择,于一个团体、一个国家就是理论探索和道路、制度决策。

古今一理,现世的问题,依然可以从老祖先那里得到解释,找到遗传基因和信心的基点,知道中华文化之根系、天机就在活现记载在那些甲骨里。3300多年前,祖先用血肉之躯和大自然的阴晴圆缺磨合中,就懂得安放心灵的方法,感知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甲骨文不仅仅是文字,那是中华文化精神之根脉,安阳再次成为我的向往之地。

清明忙碌,未能回乡祭祖,六月的安阳之行,实际上也是祭扫一趟远古始祖的感觉,祭奠了久仰的文化先祖。所到之处,无一不是让人跪拜祭祖之地。文字博物馆、阴墟遗址、羑里城文王庙,岳飞故居忠烈祠。尤其甲骨文在安阳的大规模发现与挖掘,是抗战期间最鼓舞人心,最有轰动力的考古发现。给一个遭受侵略的东方古国带来了远古文明的信心。无不撼动一个文史爱好者的心灵,似乎被一种华夏文明久远而强大的磁场纠缠,满脑子的大章美句。但当回到驻点,安静下来,思考、归理和阐解这些宏大议题时,我成了游兵马俑归来的孩子,急切的写个百字文章,秦始皇帝,统灭六国,营造巨陵,兵马陶俑,栩栩如生,词语用过,再无多少绵延的味道。激动散去,孤独冥想,最让我牵动心灵的还是这深埋的甲骨和那个软禁文王姬昌的羑里城。

羑里城是中原大地的一个圣贤之地,是个让人能安静下来思考的地方,在安阳汤阴县北的一个土山丘,称呼为“城”,是后来人对居住圣贤之地修庙祭拜的敬称。土山丘北面洹河边上是一座都城,是一末代商朝代的享乐之城。殷纣王首次征战降服江南,大功告成,已经变成一条“亢龙”:一边是欲望无度的火焰,纣王在拒谏杀人、享乐,听谗言、喜淫乐,拒忠谏、杀贤良,陶醉在“酒池肉林”的快乐之中;一边是孤独的苦海,羑里土丘上幽禁着从西岐之地而来的一个82岁的德高老人姬昌,茅屋耄草,残汤剩饭,囚禁七年,儿子杀了熬成肉汤,让老人喝其儿子的肉汤来试验老人的灵性。这七年是历史上产生伟大智慧,大书特书的七年,喝下儿子肉汤的姬昌,茅庵粗饭,安享孤独,静修强己,知逆忍辱,体悟冷暖,反身修德,变易祸福,苦难岁月里发现新的乐趣。研习八卦,饮恨自乐,熬过七年的蒙冤岁月,琢磨阴阳变异,吉凶祸福,以排列组合,把枯燥的日日夜夜过滤成千古不灭的智慧,演绎出64卦384爻。囊括了国家治理、小民生活、人生遇事的各个方面,它和山丘西北20里的安阳小屯村大量甲骨文遇事龟裂问神鬼是多么相似,姬昌没有甲骨裂痕问鬼,而是反身问己,叩响自己的内心,叩响八十多岁的人生体悟,叩响了苍天与人性的结合,他把上古遇到难事、怪事、疑惑事、危险事、心理感知预兆不祥等等不安,通过龟裂问卦,琢磨处理经验,由无序的甲骨卜筮、蓍草问吉凶,一事一议的零散,经过老人含辛茹苦的暗中演绎、排列、归纳、整理、注术,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孤独苦难里结出智慧的晶体,后来再经过辅政圣臣周公解读编辑,千古圣人孔子的“十翼”注解,终为群经之首,是华夏文明之根,中国人精神气质和华夏文化的根基。多少伟大的华夏智者为他着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诸子百家共同学术思想的源泉。

站在羑里山丘之上,看着那些数千年修修补补的殿宇、帝王盛赞的御碑、演易亭、洗心亭、蓍草园、呕儿台、文王井,这几千年沉淀的景物,口口相传的故事。商纣王在山丘下洹河边过着疯狂的日子,姬昌老人却在苦难中修炼着智慧。羑里确是一个让人体会热闹与孤独,富足与困顿,死去与活着,亢愤与忍辱,理智与感情,逻辑与直觉的地方。

在羑里城演卦亭,一个小孩问他爷爷:为什么甲骨文记载的是古人算卦?他爷爷给胡摸乱动的孩子说:“古人胆小,今人胆大,胆小怕事就算卦,把事记下来就成文化。”这一问一答也有意思,这家人也是从安阳殷墟出来到了羑里来的。古人胆小:想想古人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风起云涌,惊雷天火,水淹山崩,茫然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打仗是肉搏和厮杀,一切都是凭血肉之躯求得生存和发展。每遇事情,占卜问祖先、问神灵,既是对面临问题的心理解压分析;又是敬畏死者,幻想灵魂,也是对变幻莫测的大自然的敬畏。按照量子纠缠原理,现实人生中,当我们情绪激动的时候,实际上,是我们的灵魂处于叠加态,这时候,我们往往失去理智,做出一些违背自己本意的事情,因为在那个时刻:我就不是我了,我受到了他人意识和心魔意识的叠加和控制。所以说,冲动是魔鬼,魔鬼最爱乘虚而入,叠加到我们的灵魂上,降低我们的生命能量。开局“乾”卦就是提醒:“亢龙有悔”。说的就是失去理智、情绪失控是有悔恨的。实际上先祖伏羲一画开天,始成八卦,居家生活、行军用兵等等占卦“问苍茫大地”,遇事造字,以字记事,人心与事、与字体贴结合。遇事问神,神示画像,像及成字。汉字里面就包含着敬畏自然,幻化鬼神,崇拜祖先,是减少冲动,调整思维,回归理性的心头过滤程序。历代鸿门巨匠在恶政风浪里的忍辱厚实精神,正是中华文化扎根大地,五千年文化经过多场磨难,多次刀火之劫,经历五千年风吹浪打而不衰,演化至今的伟大之处。

从甲骨文的卦文记载演化的汉字,就这么源远流长的演化至今,他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古人很有意思,日子看似大刀阔斧,其实心理又胆小慎微,就是行走途中车轮坏了,甲骨文里就有了断轮的车字,贞人卜师也要将车轮断裂的车字描记下来,也要问卦苍天,其实是反思自问,遇事与心灵的求证,都是古人遇到问题寻求解决的记录,每一个字都凝结着古人的精神精华。甲骨文,她是人与天地鬼神,四季雷电,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交流沟通的符号。这里我特别说一下鬼神,这个词现在列为敏感词,曾经一度想把这个词语赶尽杀绝。为什么科技发展到今天了,我们的胸襟还不如古人?这是人类对自然的早期认识,打雷下雨、雷鸣电闪,树遭雷击,人被烧死,对这些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必然就敬畏死去的人,自然就幻化出无影无踪的鬼神产生,大自然中冥冥隐藏的力量。现代量子理论也证实死者与生者之间存在量子缠绕。把这些道理讲清即可,知道源头与发展历程,更深刻地理解今天。

安阳,一个让人洞穿千古的地方,那个殷墟的地宫,让人领悟神秘而又质朴的甲骨文,那个羑里的山丘让人体会一个困境老人结晶出华夏最根深的智慧。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对话交流的语言己经有了质的变化,中国人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与不同的民族、国籍、肤色、风俗的人的进行着卓越而妙趣横生的交流,让中国人读懂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华夏文明的这棵“大一统”之树之所以硕果累累,枝繁叶茂,究其原因,是因为文字有深厚的根基。

实际上羑里山丘是一个中华文化伟大的历程碑,饱含天地万物以画、造型、形意结合的造字,还是甲骨文记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在姬昌老人作了归纳和总结,成为中国英雄圣贤修炼自身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宏大智库,也是中国历来最广大庶民百姓、困难小民在困境、灾难面前的心理疏导。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故事,都是古人琢磨玩味,以筮卜方式把纲常伦理、人文思考贯通其中。

安阳,一块华夏宝地,藏在甲骨文和易经里的故事太多,磁场太强,吸引了千百年来无数伟大的头脑,去研究注释、去解惑。我就初学文言文学生,体会那些文字,琢磨各个时期守正颐养的含义,同街头巷议的名家交流,又格格不入。宗派万千,民间多姿广用,译注各有千秋。中国古老的、曾经指导哥伦布航海发现新大陆的罗盘针,就是《易经》的民间实用仪器,包含着天盘、地盘、人盘。他们千人千面,各取所需,形成两派十宗及多系学说。各种学派都很自信,都自成理论。

万世师表的孔子发现易经的神奇与高深,五十岁时爱不释手,发现当时盛行的分宗曲解,潜入地下成为风水或者巫师的学说,在教育不发达、只有极少数人有文化的情况下,很容易从底层社会、民间卦书、风水的繁盛。孔子潜心研习作注“十翼”,热切期望让“易经”智慧飞起来。“十翼”确实以文本出发,正本清源、上升到政治意识的主流思想,成为“六经之首”,曾是帝王科举的考试的科目。历代朝廷提倡的主流思想里,时明时暗妙语其中,时至今日,从没间断,已经成为渗透入文字中的血液,谁也无法割裂。民间盛行的多姿广用也一直未能黯然下去。

牛津大学学者麦格基发现这部书的神奇,经过他的翻译,1876年《易经》英文版面世西方。一下子引起西方学者的学易热潮,称之为“神谕”。心理学家、脑医学家纷纷展开多方面研究。心理学家C.C琼以“同时性定律”解释,英国心理学家斯坦古奇以心电感应理论解释其是“永恒真理”,又有大脑半球理论以“磁场”解释。全世界多所大学在医学、心理学、心相学、计算机、系统论等多个方面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有诱惑力、分布最广的中华文化。古人对天地自然的琢磨、以朴素的心智画字以描绘自然所见、也记录人们对遇事问神鬼的思考,形意结合的每个字、每个卦是文化之根,也是中国精神的高度凝练。

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山环水绕的华夏大地上,用泥土烧陶,发展为瓷器大国;琢磨阴晴圆缺,山水配置而成阴阳太极,八卦易经。通过甲骨的裂纹分阴阳定吉凶,判是非,安心灵。随着对天地自然、社会人文认识的日益丰厚,商崇鬼、周制礼、秦兴法、汉尊儒,唐诗、宋词一路走来。汉字也由甲骨文、金石文、秦篆、汉隶、唐宋行楷从繁到简,演化过来。人们预测推理事物发展的方式,也由易理阴阳二进位推算发展为大数据、云计算。经过五千多年的风霜雨雪,数千计伟大智慧的头脑不断研究补益集体智慧的结晶。她的多样性、包容性、宇宙性、永恒性,唯物的思辩思想、微积的数理意识,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取之不尽、浩如烟海的智慧宝库。

我在返还高铁站的路上,翻阅着殷墟及羑里城的图书,浮想千年时,突然记起一个忘年交,85岁的乡村老中医安排的话。让我有机会去河南安阳埋甲骨文的地方,给他抓一把埋甲骨文的黄土带上。我觉得老人自有他的心病,就让租车匆匆忙忙返还绕道殷墟遗址的公园,在花园的边缘,偷偷抓了一把黄土包好,放在我的行礼袋里。心想:遗址已经下班进不去了,进去也不好取土,反正这小屯村到处是埋甲骨文的地方,缠着甲骨文的脉气。

那把安阳殷墟抓来的黄土,我专门去送给中医老人。我问这土能干啥,他说具有安神作用。老人恭敬地收藏起来,这不容易啊。老人说,这土了不得,情绪乱、发脾气、暴怒呈凶的患者,给中医里放丁点安阳之土,很灵验的。尤其那些冲动暴行、呈凶不安的“亢龙”患者,服了安阳之土,会变得敬祖谦卑、安静温和、神安气顺了。于是给我也留了一点,我放在书房案头,每当看到那装在小瓶里的安阳之土,就想起文字之根的甲骨文,思想之根的易经八卦,古人造字卜卦是把自身机遇的变化与自然造化的变化紧密结合,把自身置于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存之中,清醒地、自觉地、守规的去立仁行事。那瓶黄土是远古的文化的源头,把远古的信息传递给过来,我就安下神来。

我也常常对着那把殷墟之土,思前想后。时代潮流滚滚向前,科技日新月异,文化的研究也日益精深,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里,三个已经被历史割裂在文物的残存里,唯有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传承延续至今,一脉相承,枝繁叶茂。时观眼下,港台也有不少喝习惯了洋墨水的“亢龙”,暴行呈凶,干起弃根忘祖的勾当,要吃吃含有安阳黄土的那副中药了。

有生么样的土,就适合生么样的庄稼,今天的理论、制度、道路都是贴合中国文化兼收并蓄而来,文化自信是首要的自信,她是从远古而来的精神源头。身为中国人,有这样厚重的根基感到自豪。这种深根广博、洋溢着安祥气息的文化,也将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素养。

(2019年7月兰州静思)

作者简介:祁云,男,甘肃礼县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近百篇散文在国家及省内刊物发表,《乡戏》《故园那口德高无量的井》《吼秦腔》《祭父》《雨夜忆母》发表后多次获奖。出版散文集《生命的背景》《忘却的月亮》。

顾问

包苞

编辑:夏沫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296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