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新村琯溪蜜柚

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新村村地处集美区孙坂路与324国道叉道口,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共581户2380多人口。该村盛产琯溪蜜柚。

琯溪蜜柚属亚热带常绿小乔木果树,树冠圆头形,树势强,枝条开张下垂,枝叶茂密,叶片大,长卵圆形,叶经揉后无刺激性味道。琯溪蜜柚果大,1500—2000克,长卵形或梨形;果面淡黄色,皮薄;果肉质地柔软,汁多化渣,酸甜适中,种子少或无。

新村琯溪蜜柚

琯溪蜜柚1989年12月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全国优质农产品称号;1996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1999年获得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证书。2007年成为了欧盟1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证明商标在17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注册,并一举拿下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的最高荣誉。2011年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新村村(琯溪蜜柚)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良溪村:探索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以及各地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的完成,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文化和旅游部制定《文化和旅游规划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具有十分高的整合功能,能很好地实现有机融合,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多旅游景区开始注重提升文化内涵和游客的文化体验感。

在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的选择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今天,以文旅融合促进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有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动力和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良溪古村是中原移民南迁至广东各地的中转站,中原文化、岭南文化与海外文化的交汇处,古村开基久远、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建筑保护较为完好,保留有多项传统民俗,沉淀下不少富于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蓬江区良溪村深度整合本土特色文旅资源,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大举建设文旅基础设施,多途径宣传推广良溪品牌,走出了一条文化产业带动旅游产业同步发展的创新路线,实现了文旅产业的紧密结合。

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新时代文明建设

一是加强村干部和党员培训。以建设班子为重点,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党章、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等重点内容,提升党员的思想觉悟、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四个意识”。

二是发挥“领头雁”作用。选派敢作为、有担当的年轻干部担任良溪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为古村各项工作开展带来新思路、新活力。

三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检查,规范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强化党员干部考核,村中的重大事项按照“四议两公开”处理。在公开栏公示村中工作完成情况、考核情况,规范村干部工作行为。

四是注重村小组阵地建设。投入超过150万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良溪村史馆等硬件设施,规范和完善 “一厅四室”,提升服务环境,方便为党员群众办事。

专业规划,做好旅游开发保护

挖掘历史遗迹,讲好“后珠玑巷”故事,弘扬珠三角“移民文化”,提升良溪村旅游发展水平。良溪村委托五邑大学规划设计院,以良北、良中、良东为中心,逐步完善良溪自然村的旅游规划建设。通过采用EPC模式实施良溪村聚心环湖路面改造工程、良溪古村保护性旅游开发工程、良溪村主干道房屋外立面复古及周边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等三个项目,深入发掘良溪村历史文化内涵,打造“旅游+乡村振兴”示范点。同时,创新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拿出好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历史建筑的保护、传承工作以及旅游开发工作中。

在旅游路线的开发上,一是以良溪古驿道为载体,大力发展“寻根+文化”“乡村+节庆”“亲子游与教学游”“乡村+文创”“乡村+美食”“乡村+民宿”等特色乡村旅游业态,将历史古村落、特色小镇、山水生态、人文历史等相结合,集购物、乡村小食、文创、娱乐、罗氏祖训文化等元素,打造“良溪古街”;二是以南迁良溪为中心,贯穿石头村名人、民俗品牌,组团发展“寻根文化”;三是把罗氏大宗祠、罗贵墓、护城墙、码头等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点串联起来,形成良溪古村旅游路线;四是招商开发,挖掘野外文化遗址,打造良溪上坑“洒洒水”诗词休闲景区。

多措并举,打造文旅融合乡村业态

一是举办乡村特色品牌活动 。策划“良民良风、清溪长流”——纪念良溪古村建基888周年祭系列活动,包括“罗贵奖”楹联书法大赛、“乡村振兴美丽良溪”摄影大赛、中国著名作家良溪采风行活动、曲艺晚会等;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暨“棠下牛肉”美食节活动,向社会大众广泛宣传良溪特色产业、文旅资源、美食文化;依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氏柑普茶,开展一系列茶文化体验活动。

二是加强文旅产业人才培养。所谓“民以食为天”,乡村美食是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乡村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乡村历史和风俗的见证。“粤菜师傅+电商”培训班,以良溪特色美食传授制作技术培训,辅以“抖音美食与带货”“网店营销管理”等与时俱进的美食电商课程,集中培养本土现代餐饮人才,推动良溪本土传统美食推陈出新、大放异彩。此外,良溪村还举办导游培训,提高导游素质,通过三十六姓源流文化、珠玑巷移民文化,将故事讲活、讲好,让游客玩在良溪、吃在良溪的同时,还了解良溪历史文化,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

三是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创作基地。近年来,蓬江区积极创建“中华诗词之乡”,2020年,良溪村被设为“中华诗词之乡”创作基地,是“中华诗词之乡”的“诗词进农村”工作示范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榕树讲堂、罗氏大宗祠等阵地,良溪村举办了广东省良溪古村首届“罗贵奖”楹联书法大赛和“乡村振兴•美丽良溪”摄影大赛两个省级大赛及系列诗词相关的文化活动。

四是积极引进特色民宿。2020年10月,良溪村缘贵苑民宿正式开业,为蓬江区第一家授牌的民宿。民宿以老旧民房改造而成,通过还原民居自身特色,丰富当地传统文化韵味,营造一种古朴、原汁原味的岭南侨乡民居韵味,成为了良溪古建筑、历史文化的展示点。

梳理历史脉络,多重方式讲好良溪文旅故事

一是收集良溪相关诗词歌赋,启动三十六姓家史馆的建设工作,准备相关文史资料及编制展陈方案,建设家训公园及耕读文化长廊与孝道文化长廊,把名人事迹、良溪名人与诗词结合古村特设建筑进行打造,使村中每处景点都彰显历史文化品位和内涵。

二是整合罗氏大宗祠顶脊长联的传说、罗贵传奇、良溪村村名的来历、罗贵择良溪定居的来由等故事,编辑出版了《良溪掌故》《良溪古风》《话说良溪》《良溪古村与珠玑移民》《良溪名人略述》《古韵良溪区启森写生作品集》等书籍与作品集,讲述良溪传统文化和故事。

三是把良溪特色景点、罗贵南迁的故事等以水彩绘画的形式在入村道路展现出来,让村民更好的了解当年罗贵南迁的艰辛与开拓进取精神,也让游客在进村路上对良溪古村产生无限遐想。

四是将“珠玑巷移民开基蓢底的故事”申请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良溪村内增设罗贵带领36姓97人南迁的铜像雕塑,使游客在游览良溪古村时,了解、寻根,感受南迁历史文化与异姓一家,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精神。

文旅规划有序推进

江门市蓬江区先后制定《良溪古村旅游文化总体规划》《良溪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等政策方案,对良溪村的古建筑、历史文化与民俗进行保护。区、镇两级在两年时间内共投入600万元对良溪古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罗贵广场、村史馆等一批文化场馆;投资约1200万元规划设计良溪村聚心环湖路面改造工程、良溪古村第一期保护性旅游开发工程、良溪村主干道房屋外立面复古及周边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等三个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设;制定并实施《关于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罗氏大宗祠修缮工程(二期)勘察设计方案》,对罗氏大宗祠进行修缮加固。

文旅设施基本建成

2020年,良溪古村试点游客服务中心和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融合发展,在提供游客服务的同时,为村民提供文化服务,充分利用场地、人员、设备等资源,提高服务中心的使用价值。通过展架共用、宣传栏共用、场地共用等模式,为游客展示更多本地特色文化与习俗,为村民提供更专业、更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目前,“两中心”融合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被列入市试点名录。

产业模式初见成效

良溪村罗氏柑普茶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良溪村还将柑普茶制作方式传播到周边地区,通过开展制茶、品茶等一系列茶俗体验活动,多渠道发展柑普茶产业经济。如借助已建成极具当地特色的“良溪茶楼”,以“特色产品+美食”的模式,大力发展柑普茶文化;通过推进“农业+会展”,积极培育本土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2020年,罗氏柑普茶获全国首届公共文旅产品“云采会”销售冠军。此外,良溪村还开设“粤菜师傅+电商”培训班,进一步壮大蓬江区粤菜技能人才队伍,发掘和推广良溪特色美食,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本土饮食文化影响力。

文旅品牌持续擦亮

乡村文化旅游节暨“棠下牛肉”美食节、“良民良风,清溪长流”——纪念良溪古村建基888周年祭系列活动、“中华诗词之乡”系列活动、柑普茶文化体验活动……良溪村系列文旅品牌活动向社会大众广泛宣传推广了良溪特色产业、文旅资源、美食文化,逐步形成具有侨乡特色及影响力的乡村文旅品牌。

作为古村、景区、村庄的集合体,良溪村通过发展旅游挖掘历史文化元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保护与修缮历史文物建筑,提升文化服务平台承载力,以“文化+旅游”融合推动了良溪品牌形象改造升级。在面向村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又完善了旅游基础建设,真正实现了“主客共享”。

一是举办展览、诗词文化节、祭祖活动、美食节、非遗体验、采风等样式丰富的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旅品牌;二是深挖历史内涵,构建起了以侨乡、非遗等为主要元素的古村落文旅产业体系;三是注重文旅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实现了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利用宗族、祠堂、祭祖等文化,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市场感召力强。

(图片均由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专家点评】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点是要有深厚的文化内容,同时要有良好的体验服务。文化内容是基础,是带动和激发旅游的核心关键,而旅游的根本就是体验,体验不一样的文化,所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必须找到旅游体验的引爆点和核心点。良溪古村有故事资源,有乡村记忆,因此讲好良溪古村故事是文旅开发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但要使良好的故事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体验的产品,还必须有整体的规划、配套的服务、特色产品的创新、场景的体验等。良溪古村以故事记忆为基础,首先做好整体规划,然后完善相关服务设施、优化场景体验、开发特色产品体验,同时提供良好的引流服务,从而初步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有效融合,社会资源和经济效益实现初步协同发展。寄望未来该村可进一步强化故事场景设计,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体验,以期实现更加持续的文旅融合发展。

(点评专家: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博士 黄士芳)

责编:吴敏

扬溪镇:贫瘠小村焕新颜

夕阳下,一对蹒跚老人,相扶相持,走在阡陌小径,望着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诉说着自己的梦想。

他们,梦想回到生养他的土地上;梦想乡村富饶美丽绕身旁;梦想村民物质富足神饱满。

他们,是一对已退休的艺术家,凌军夫妇。2016年退休后毅然回到故土——扬溪镇丛山村,投身到家乡建设中,与村民同吃同住,只为心中的那份初心。

“那时候,我们村基础设施很差,没有路灯,现在啊,不愁吃不愁喝,村里环境越来越好,还有平整干净的柏油路,这样的好日子想都想不到。”71岁的坡川村村民坐在自家门前的杏树下喜笑颜开。

三年时光,丛山村在“美好”的路上一直前进……

艺术积淀亮山庄

初心水墨美乡愁,夕阳一曲皆丹心,凌军夫妇用自己的积蓄和艺术积淀打造艺术空间,和村民一起美化山村。丛山村是贫困村,他们从打造艺术空间入手,筑巢引凤,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艺术空间让村子亮起来了,小小山庄有了人气。

“丛山村的旅游资源相对缺乏,但可以利用丛山村优美的风景,让外人走进来、留下来。增加农民收入,在打造美丽乡村的基础上打造经济乡村,让村里留得住青年人,丛山村才能更加有活力、更好地发展……”凌军指着艺术空间意味深长得说着。

如今,只见青砖旧瓦垒成花坛,古韵古香;废弃水缸绘水墨山水画,耳目一新;艺术空间展示文化底蕴,万人空巷;古墙上彩绘着“村规民约”和家风家训,深入人心……

筑巢引凤蝶自来

“环境优美,徽派古屋,淳朴乡风乡情的丛山村,来过一次,便难以忘怀。凌军老师驻扎乡村,无私风险的精神更是深深的打动着我,”民间宿客经理何伟激动地说着。

“民宿是一种让游客‘留下来’的旅游形式,是满足乡村旅游项目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这里正是民宿的最佳选址。所以,我的民宿投建开始了。”何伟细谈着他的初心。

2016年开始至今已逐步有6户人家开发成民宿,2018年又吸引了“乡里乡亲”民宿投建,内设休闲娱乐场所,会议室、健身房、客房等,古朴设计,韵味十足。

“很多人家都举家外出,平时大门都关着,很冷清,现在好了,村里又有了生机,每天热热闹闹的,真好。”村民坐在家门口喜悦地说着。

民宿四周,青山环绕,竹涛回响,宛如“人在梦里,假期时我还会再来”一位游客陶醉地说。

“除了可以带动乡村的人流量,我们还可以提供一些劳动的平台,增加村民的收入。”丛山村书记说,“发展民宿经济不但符合当下乡村振兴战略,也能将村民们的老宅子进行开发利用。这也是对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一种保护。”

乡村振兴春潮涌

绿色是乡村振兴的“底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

“随处可见的垃圾桶,路边再也不见乱推乱放,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不见飞虫苍蝇了。”最美家庭代表张晓莉欣喜愉悦。

“党委政府推出一系列创新整治举措,制定《扬溪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办法》,让“每周抽查,突击检查,季度打分”成为常态,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各村干事热情,逐渐形成“环境卫生 人人有责”的浓郁氛围,不仅如此,同时鼓励党员干部、志愿者们也积极参与到整治行动中来。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扬溪镇党委书记汪成叁谈到。

据了解,丛山村协调完成总投资255.5万元的提升改造坡川中心村电网、实施污水处理及改厕、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此外,投资170万元的坡川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即将完工。

和谐之音传万家

“凌氏后辈子孙,以凌统公为荣,竭力报效国家,遵守法纪法规,鄙视作奸犯科之人......”笆篱山艺术空间创始人凌军夫妇正谆谆教诲着儿孙们。

走进这个绿竹环绕,银杏满园的村庄团结谦让,老有所依,幼有所养,一片祥和之景。

“近几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形成了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村庄,推动了乡村文化振兴。”丛山村主任汪艳秋说道。

据了解,丛山村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战,修改充实村规民约,设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喜事会、禁赌禁毒会,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充分发挥村“一约四会”作用,建立活动机制,宣传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在坡川,文化墙上有村规民约、凌氏家风家训。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展现精神风貌。今年“五一”劳动节,成功举办第二届笆篱山音乐艺术节,主题是“关爱留守儿童,让爱不孤单”,进一步促进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村子越来越干净整洁,钱袋越来越鼓,走到哪里都觉得舒心。”村民们感慨道。

随着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的开展,“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烂泥路早已不在,乱倒垃圾的现象也逐渐消失,现在不仅环境美了,日子也变好了,村民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在随之提升。村村优美、家家整洁、处处和谐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洪学云)

特色新农村最美葡萄沟——福安市穆云畲族乡溪塔村全国文明村创建经验

溪塔村位于福安市穆云畲族乡东部的秀溪河畔,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风景区旅游大道沿线,是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特色村、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点、第十二届省级文明村及宁德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16年8月被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授予“中国最美葡萄沟”荣誉称号。

村容新貌

抓好村级组织建设

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溪塔村成立了一个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小组,落实责任,协调分工,有力推进文明创建;村两委班子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宗旨教育,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使党员干部在各项活动中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通过强化理论学习,实行认识到位;通过强化工作业务培训,实现岗位工作能力到位;通过科学合理地定岗定责,实现岗位工作考核到位;通过规范工作程序,实现工作效率和优质服务到位。

召开党建工作会议

不断强化文明乡风

扎实开展创建活动

深入开展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积极组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及“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主题活动,将创建活动寓于各项活动当中,增强村民参与文明创建活动的意识;积极开展科学、医疗卫生、农技和防诈骗等知识宣传普及活动,聘请有关专家到畲村为群众授课,提升群众的科技素养和安全意识,使全村讲卫生、讲科学蔚然成风;重视社会管理,推动普法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结合节日活动,定期举办普法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村民法治观念和民主意识,近四十年未发生刑事案件和村民信访事件,营造“平安溪塔”氛围。

聘请专家授课

突出三个特点

创造宜居环境

突出生态特点。群众沿溪搭架,形成连绵6公里的葡萄沟景观,生态环境优美,景色清新自然;立足生态特色,做好村前屋后绿化,门前庭院美化;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落实清洁家园行动,配备卫生保洁员,村容村貌整洁有序;2015年来,共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对6公里长的刺葡萄沟沿线进行河道整治,建成葡萄沟游步道12公里长,打造“中国最美葡萄沟”。

突出文化特点。溪塔畲族民风淳朴,文明村创建紧紧围绕文化特色这一主线,先后投入50多万元,完成了全村80多栋房子累计总面积2.6万平方米的外墙粉刷和畲族元素窗花装修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突出实用特点。按照《穆云畲族乡溪塔村规划》,对全村房屋建设、道路布局进行设计,配备基础设施,村中电视入户率高于全乡平均水平,卫生厕普及率、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建成文化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体育健身等公共文体活动场所,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水平。

美丽的溪塔葡萄沟

通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不断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畲歌对唱

不断完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的功能,每年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村里成立两支“畲歌对唱队”,积极参与每年的“三月三”“八月十五”节日畲歌会活动;重视弘扬传统文化,以春节、中秋节等中国重大传统节日为主题,开展盘畲歌、讲畲语等文化活动,并成功举办了七届“刺葡萄采摘节”,畲族民族文化得到传承。

第七届刺葡萄采摘节开幕仪式

道德教育常态化

乡风民风积极向上

及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在村口、葡萄沟游步道沿线等地设立多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和宣传栏;在村内重要活动中,宣传“八不”行为规范,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引导村民强化道德信用意识,培育文明生活方式,形成崇尚科学、文明礼貌、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文明风尚。

路旁的宣传栏

(福安市穆云畲族乡溪塔村 供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28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