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祁门安茶

祁门安茶是一种后发酵的黑茶(安徽唯一的黑茶)。与红茶和绿茶的制作方法是不同的。前者首先通过发酵使汁水变红,后者则先通过杀青使汁水保持清绿。而祁门安茶的制作却颇特殊,其原料为根据采摘时间不同分出等级,从头芽、贡尖、毛尖、一级、二级,一般是在清明至谷雨期间采摘制作,制作时连梗带叶经晒萎凋后,稍加揉捻,制成毛茶,待当年的8月份以后,最好是白露时节,进行蒸晒,夜露等十多道工序,最后压紧装在小竹篓内(每小篓装茶3斤、每大篓装20小篓),再放入烘橱内烘干,使凝结成椭圆形块状,即依竹篓容量成型。

祁门安茶

“安茶”是祁门一种历史名茶,民间称为“软枝茶”。明永乐《祁阊志》有软枝茶记载,“祁红”诞生前,“安茶”享有很高声誉,生产数量也较多。“安茶”专销广东,转售南洋,1988年全省名优茶评比会上,由于此茶品质优异,风格独特,荣获特种名茶称号。在粤东颇负盛名,与“徽六名茶”并驾齐驱。其条身紧结匀齐,色泽黑褐尚润,香气浓郁飘逸、泌人心脾,更为难得的是,它不但是一种上乘的饮品,还是良药,一直以来岭南中医诊方中常用“安茶”作引,广东、香港和东南亚地区更是尊它为“圣茶”。现代药理分析,发现安茶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和氨基酸等物质,有解渴清热去火、消瘴避邪、益寿健神、杀菌防腐防癌之功效。1988年、1992年两次被评为安徽省优质特种茶。近几年来,经过反复研制、改进,品质不断提高,需求量大增,在南方市场上深受欢迎。

如前所述,软枝茶徽属各县均有生产。但衍化成安茶后,却只有祁门一县生产。由此可以推测,安茶是祁门人创制灼。

清光绪以前,即祁红问世之前,安茶在祁门的产区很广,因为当时安茶销路比较好,是主要的外销茶,所以四乡均有生产,尤以西南乡一带为盛。祁红兴起后,安茶产区大为缩小,集中到西南乡的芦溪、溶口一带,尤其是店埠滩等地,平里、祁红、渚口3个乡亦有零星生产,其它地方则不见踪迹。

祁门西南乡地区山高林密,云雾弥漫,降水充沛,温度适宜,自古以来这里农民多种茶树,植茶经验丰富。且茶园多分于峡谷山地和河流沿岸洲地,土地肥沃。尤其是河流冲积形成的洲地,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如店埠滩一带就有连片洲茶七、八十亩,是采制安茶最佳品质茶园之一。

安徽祁门:“万里茶道”上“镶着金边的女王”

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地处神奇的北纬30,位居世界黄金产茶带,也是“万里茶道”重要节点。一百多年前,名誉天下的祁门红茶通过阊江运到鄱阳湖,再经九江转运至武汉,踏上“万里茶道”,远销海内外。

祁门是中国红茶之乡,绝佳的自然环境诞生了享誉世界的祁门红茶,祁门红茶属于中国,更是属于世界的,曾三获世界金奖,位列世界三大高香茶之首,是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你们祁红世界有名。”1979年7月,邓小平视察黄山时曾这样赞叹。2017年4月,安徽全球推介会上,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更是专门点赞了祁门红茶,誉之为“镶着金边的女王”。

唐代,祁门茶叶已大量销往中国中原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从明朝以后,祁门很多茶叶就从汉口转售山西、陕西的商人运销各地,甚至远销海外。清末,世界茶业竞争极其激烈,欧美等西方国家流行红茶,在祁门茶区,以南乡贵溪人胡元龙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于1875年开始改制红茶。经过不断探索改进,胡元龙把试制成功的红茶送抵九江转运汉口后,得到外商好评而被抢购一空,从此,祁门红茶在汉口茶市一炮打响。到1885年,祁门红茶已占据汉口茶市红茶的第一把交椅,多时占到总量的六分之一。自清末诞生到民国时期,祁门红茶通过“万里茶道”源源不断地输往国际茶叶市场,畅销数十个国家与地区。祁门红茶因“万里茶道”而诞生,在“万里茶道”对外贸易中不断发展,同时又在“万里茶道”中体现了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也为“万里茶道”增添了“中国故事”。

岁月风雨跨越百年。现在祁门县的平里、历口、箬坑等产茶重点乡镇,仍然保留着大量珍贵的红茶文化及商业形态的历史遗存,其中就有安徽模范种茶场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不仅是中国最早的官方茶叶科研机构,也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处专门以红茶为研究对象的科研场所。模范种茶场采用条播密植的方式开辟梯式茶园,为国际茶界先河之作,改变了数百年的传统茶叶种植、制作方式,在中国茶叶乃至农业科技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17年,在国家文化部支持下,安徽省黄山市正式成为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成员。2021年3月,“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联合申遗领导组深入祁门县,对茶园、古道、码头、历史建筑等与祁门红茶有关的遗产点进行实地走访;2021年4月,祁门县申报“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座谈会暨《祁门红茶史料丛刊》推介会召开;2021年5月,祁门县“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和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2021年12月,“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和申遗策略研讨会暨申遗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和祁门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同时召开,安徽正式成为“万里茶道”联合申遗的第九个省份。

近年来,祁门在全县范围内对有着重要价值的茶业遗存与历史建筑进行全面摸底,在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注重茶业遗迹发掘和保护。目前,祁门县已有洪家大屋、阊江水运码头、古茶村等与茶叶有关的各级保护单位20多处。同时,祁门县加大了祁红文化史料整理力度,编撰了《祁门红茶与万里茶道》,突出体现了祁门红茶在近现代贸易全球化过程中的历史文化价值;新近出版的《祁门红茶史料丛刊》,系统展示近百年祁门红茶的起源、发展、兴盛、衰落以及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方方面面内容,是研究祁门红茶历史的重要资料。此外,祁门县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宣传祁门红茶及申遗工作。录制中国推介泰语版宣传片《祁门红茶》和安徽电视台纪录片《祁红•中国香》,其中有祁门县申报“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情况的介绍,将陆续在中央和省级媒体平台播出。

“十四五”开局之年,祁门县委县政府明确建设高品位世界红茶之都的目标,启动“重塑百年品牌、振兴祁红产业”,实施“基地、品质、品牌、企业、文化”五大提升工程,祁红综合产值、茶农茶叶收入等指标持续攀升,茶园总面积达19万亩,祁红综合产值2021年已到达45亿元。祁门县充分发挥“万里茶道”品牌效应,成功承办首届安徽国际茶旅大会,扎实推进祁红小镇、祁红产业科技博览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茶旅康养一体化融合发展。祁门红茶公共品牌连续9年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祁门县也先后荣获“中国最美茶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业百强县”“茶业品牌建设十强县”等多项称号。

“万里茶道”申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下一步,祁门县将努力学习城市联盟中各城市的申遗经验与做法,进一步加强与“万里茶道”节点城市交流互动,对照申遗各省前期工作,以时不我待的态度加倍努力。按照《“万里茶道”联合申遗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进一步健全申遗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深入挖掘祁门“万里茶道”文化遗产点的历史内涵,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工作步入快车道。

让茶史永久留存,让茶道传播绵延。现如今,祁门红茶及其依附的历史文化及生态资源,不仅是珍贵的百年顶级茶文化品牌资源,还将成为近悦远来、享誉世界的一张中国名片。

来源:中安在线;作者:章四海

这里是“中国红茶之乡”!安徽美食一锅端之祁门篇

黄山市的祁门县,与绩溪县一样,同属于古徽州的“一府六县”,自古深受徽州文化的影响。祁门县是著名的山区县,盛产红茶,早在置县之初的唐朝,便发展出了繁华的茶市,素有“中国红茶之乡”的美誉。

祁门县境内,自然风光优美,古村名胜众多,是一个非常值得一游的好地方!其中,比较有名气的自然风光旅游景点有枯牛降、七彩玉谷等。

枯牛降景区、七彩玉谷景区风景鉴赏

祁门县盛行徽州文化,境内完好地保留了大量徽州古村落,很值得摄影爱好者前去采风,例如:坑口古村、芦溪村、松潭村。

坑口古村、芦溪古村、松潭古村风景鉴赏

祁门县地处古徽州地区,自然少不了传统的徽州美食,但最难得可贵的是,祁门县还孕育出了众多拥有地方特色的美食。

一、中和汤

中和汤是一道祁门本地传统特色美食,属于徽菜系,得名于祁门的一条河——中河(阊江)。这道中和汤的起源其实有这样一个故事。

中和汤

相传,南宋祁门籍著名诗人方岳在波阳为官时,衙署在鄱阳湖边。他见中河水质透亮且自家乡流来,公余之时便常来河上泛舟。方岳嗜好豆腐,一次在船上煮豆腐块时缺少佐料,见河中小虾甚多,便捞了一些与豆腐同时下锅煮透,一尝之下,确实味道鲜美。以后他每煮豆腐,均要去中河捞虾米为佐料,还将此菜命名为“中河汤”,并将其制法带回家乡。渐渐地一传十,十传百,中河汤就传遍了整个祁门,成了宴会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

中和汤在祁门县是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而且是头菜!这道菜所用食材深具祁门特色,有鸡、猪大骨、火腿、五花肉、香菇、竹笋、虾米、豆腐等多种食材,用料极为考究!

中和汤所用食材

作为一道汤菜,其精华之处自然在于其汤底,上述食材中的鸡、猪大骨、火腿则为专门制作汤底所用,并不出现在成品菜肴中,只有吃到嘴里才能感觉到它们的若隐若现。汤底准备好后,便要真正制作中和汤了。先将五花肉、竹笋切成小丁下油锅炒香,再与豆腐丁、豆干丁、香菇丁、虾米一起放入准备好的汤底中炖煮,一道经典便制作完成。

中和汤

二、字豆糖

字豆糖流传于祁门县的西���地区,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字豆糖的制作工艺已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会做的人也已寥寥无几,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字豆糖也是当地年味的一种体现,特别是孩童,最喜欢吃字豆糖,过年时节,兜里都会揣上几颗。

字豆糖

以前知道字豆糖的人并不是很多,多亏了《舌尖上的中国3》,着实让字豆糖火了一把,这样也好,手艺应该不会是失传了。字的主要食材是黄豆、黑芝麻、麦芽糖。黄豆和黑芝麻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后,才可作为字豆糖的原料。先要将黄豆和黑芝麻晾干并炒制,而炒制方法有个诀窍:大火芝麻小火豆。

炒黄豆、炒黑芝麻

炒好的黄豆和黑芝麻要磨成细粉,再分别加入麦芽糖浆搅拌均约,制成糖条。黄豆糖条为字豆糖的“底”,而黑芝麻糖条为“字”,将两种颜色的糖条上下左右搭配在一起,做成字的模样。拉长后切成小糖片,便片片都有字,吃上一颗,真成了“咬文嚼字”了!

制作字豆糖

三、千层锅

祁门千层锅是当地的一种土家菜,自然离不了那一口大铁锅。千层锅的做法比较杂乱无章,没有固定的菜谱或者原材料,全靠掌勺人的聪明才智,锅内可以有寻常食材也可以有山珍野味。千层锅的特点就是,“不吃完上一层,看不到下一层是什么”。一般,比较固定的食材是红烧肉(最顶层)、豆腐、豆腐干、笋干、肉圆子等。

祁门千层锅又名“曾国藩千层锅”

传说祁门千层锅的创造者是曾国藩,相传曾国藩率军在祁门驻扎时,在荒郊野岭,创造了这道菜!可能当时只是个“大杂烩”,后来又被人升级成如今宴席不可或缺的名菜。

四、干腌齑( j)烧肉

干腌齑( j)可不是鸡,不要因为谐音就产生误会了,腌齑其实就是咸腌菜晾晒后的菜干,再泡发后与猪肉烧制,做成干腌齑烧肉这道菜。猪肉这样烧制之后,鲜香可口,油而不腻,颇具特色。不只是烧肉,干腌齑烧豆腐也特别好吃!

干腌齑烧肉(图片可能不是最正宗的)

其实,祁门县最著名的特产还是祁门红茶,小编家里常备茶叶之一,味道是特别好,没喝过的小伙伴一定要买回家品一品!

小编也就知道这么多了,朋友们还知道其他祁门美食吗?快快在评论区推荐给小编啊!不胜感谢!

转发并私信小编,可以领取精美菜谱!更可参加抽奖活动!

文中图片如有侵权,请速与小编联系删除!

皖南山水美祁门采茶忙 ——祥源祁红 • 清新茶旅记

四月踏青,其时正好。约上三五好友,寻个清净去处,煮上一壶香茗,就是一番天地。人说江南好风光,我道江南出好茶。4月15日,由祥源茶与驴妈妈联合推出的清新茶之旅快乐出发,一同走进江南,走近祁门红茶。

唐模古村

“偷得浮生两日闲,寻梦徽州醉唐模。”茶旅首日首站,便是享誉中外的唐模古村,村内具千年古樟之茂,中街流水之美。有沁人心脾的如画风景,有引人入胜的悠久历史。唐模的小路,唐模的屋宇,唐模的人情,都让茶友们在这片天地间如坠梦里,流连忘返。

潜口民宅——司谏第

茶友影像

古建筑,一直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与记录者。潜口民宅,一片记录了江南10余处村落历史的民宅群落。祥源茶旅的第二站,便是这里。在导游的介绍下,茶友们一一了解了各样民宅的悠悠往事。司谏第的流云飞卷,曹门厅的苍劲有力,善化亭的美好寓意,都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流动的清明上河图——老街

15日晚,茶友们歇息在“流动的清明上河图”——屯溪老街旁。老街北依山,南傍水,四街十八巷,有序地安放了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这些建筑为老街添色尤多。当晚,茶友们相互结伴,畅游老街,在老街悠悠的吆喝声中,结束了茶旅首日行程。

暖春采茶,垂髫年华

暖春采茶,不负韶华

徐徐山风送来阵阵茶香,茶旅第二日,伴着微风,大家来到祥源祁红历口生态茶园。历口茶园位于祁门县历口镇环砂村。四月的茶园犹如人间仙境,临其境,知其味。好山好水出好茶,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茶友们全方面了解了祁红茶叶的生长,采摘。并在茶农的指导下,跃跃欲试,现场采茶,体验了一把“徽州采茶女”的生活。

祥源祁红博物馆

采茶过后,余兴未消。于是,茶友们来到了位于祥源祁红产业园内的祁红博物馆。祁红博物馆是目前安徽省规模最大的茶叶专业博物馆。展示了祁门红茶深厚的历史文化脉络和祁红科普知识。博物馆内,茶友们听祥源祁红工作人员介绍了祁红的发展历史和传承工艺,并参观了祁红的非遗车间。祁红的悠久历史也在茶友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

领略了祁红醇厚的历史文化后,茶友们来到品饮厅,一品祥源祁红,一声好茶好水。回味着四溢茶香,茶友们纷纷动手,现场学起了泡茶功夫,喝着自己冲泡的祁红,茶友们也更加爱茶、懂茶,而祁红,也成为大家喝茶养生的不二之选。

祁门茶旅,快乐出发

两日虽短,却足够品评祥源香茗;两日虽长,却不够祥源茗香四海。“祁门茶旅,快乐出发。”祁红故事正在继续,我们一起等待下一次不期而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83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