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胞波的故事

胞波节的由来?

 胞波”意为“同胞兄弟”。胞波节的由来有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太阳神的后裔与龙公主相爱,后来龙公主生下了三个蛋。一个龙蛋从江里漂到中国,一位美少女从中脱壳而出,后来成为中国皇后;一个触地而裂,变成宝石,缅甸便成为宝石之国;还有一个被缅甸骠族老人挑水时取回,孵化出一个男孩,长大后成为缅甸蒲甘王朝的始祖。于是,蒲甘王朝的始祖特授中国皇后之子即其外甥为“乌底巴”(缅语,“同胞所生”之意)。此后缅甸人民就把中国人民当做自己的“瑞苗”(缅语音译,“亲戚”之意)。中缅两国边民语言相通,习俗一致,通婚,互市,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中缅胞波狂欢节是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的组成部分,会场设在地处中缅边境的瑞丽,目前已经举办了八届。

中缅之间的友谊为何称为胞波情谊

胞波的故事

“胞波”意即“同胞兄弟”。传说很久以前,太阳神的后裔与龙公主相爱,之后龙公主生下了三个蛋。一个龙蛋从河里漂到中国,一位美少女从中脱壳而出,后来成为中国的皇后;一个触地而裂,变成宝石,缅甸便成为宝石之国;还有一个被缅甸骠族老人打水时取回,孵化出一个男孩,后来男孩成为缅甸古蒲甘王朝的始祖。于是,蒲甘王朝的始祖特授中国皇后之子即其外甥为“乌底巴”,“乌底巴”含有“同胞所生”之意。从此,缅甸人民就把中国人民当作自己的“瑞苗”——亲戚;从此,中缅两国边民语言相通,习俗一致,通婚互市,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为此,陈毅元帅曾在1957年陪同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写诗篇《赠缅甸友人》:“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什么是中缅文化交流?

在缅甸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中缅友好的神话故事。其中的一个故事说,在远古时代,有一位龙公主与太阳神相爱,结果生下三个龙蛋:一个破裂后,生出一块晶莹的宝石,于是成了缅甸的特产;一个孵化为一个女孩,由众神仙护送到了中国,后来成了中国的皇后;另一个孵化为一个男孩,后来就成了缅甸的国王——骠苴低(骠bio,苴:j)。这一神话说明,中缅两国人民都是太阳神的后裔,是一母所生的同胞;此后的中国皇帝是龙的后人,与缅甸有亲缘关系。所以,缅甸人称中国皇帝为“乌底巴”(缅语“乌”就是“蛋”,“巴”就是“生”,“乌底巴”的意思就是“同为蛋生”,也就是“一母所生”),称中国人为“胞波”(缅语意思是一母所生的同胞)或“瑞苗”(缅语意思是亲戚)。

缅甸,在中国史书中,汉称“掸国”(掸:shn),唐称“骠国”,宋称“蒲甘”,元称“缅国”,自明代起始称“缅甸”。中缅两国有长达2100多公里的共同国境线,山山相依,水水相连。缅甸的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都发源于中国的青藏高原,伊洛瓦底江的上游是大盈江和龙川江,萨尔温江的上游是怒江。1957年底,当时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在访问缅甸时,写了一首题为《赠缅甸友人》的诗,诗中写道: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

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

彼此为近邻,友谊长积累。

不老如青山,不断如流水。

这朴实亲切的诗句,正是中缅胞波情谊的生动写照。

跪求云南瑞丽的民族民间故事

【泼水节】泼水节亦称“浴佛节”,系瑞丽傣族、德昂族的新年。傣语叫“赏见”,德昂人称“拱拍”。相传是从印度的“洒红节”和到圣河沐浴的习俗演变而来。泼水节有浴佛、过年、祈雨、迎春耕、祝愿人畜兴旺和五谷丰登之意,在巴利语系佛教文化圈内,它是一年中最盛大的宗教礼仪。泼水节的传说较多。瑞丽地区对泼水节的来历源于民间流传的民女智杀魔王的故事。相传:从前有个魔王无恶不作,百姓恨之入骨。他强占民女,先后从民间抢来12名年轻貌美的姑娘作为自己的妻子。吃尽苦头的民女们为摆脱他的魔掌,想尽办法一心想置他于死地,为民除害,但他总是刀箭不入、水淹不死,火烧不化。一天,年岁较小的民女骗得他的信任,从魔王的口中得出杀死他的秘密--只要用魔王的一根头发勒住魔王的脖子就能把魔王的头勒掉。于是众民女商议后,设计把魔王的头勒了下来。可是魔王的头滚落到哪里,哪里就大火成灾。为使人间免受灾害,民女们只得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余的民女则不停地向抱着魔头的民女泼水,以替她冲洗身上的污秽……自那以后,每年的傣历新年,瑞丽傣族、德昂族就要组织泼水活动,纪念她们心目中的英雄。为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1983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把泼水节作为傣族、德昂族人民法定的传统节日。 泼水节举办时间在傣历6月17~19日之间,以农历清明节后第七天计,即公历每年的4月中旬,一般欢庆3~7天。第一天为傣历除夕,这天家家户户要打扫卫生。卜冒、卜少身着节日盛装,敲起象脚鼓和铓锣成群结队进山采摘“赏见花”,打扮泼水亭,年龄长者在家杀鸡宰牛,做泼水粑粑、饵丝、米线,准备待客。次日是傣历元旦,一年岁首,这天,中老年人须进奘寺听经,用净水为菩萨洗浴。请佛爷在泼水亭前念经,举行祷告仪式,大家纷纷向水龙倒水,之后互相泼水祝福。傣族和德昂族同胞认为,水是圣洁的,不但能冲刷污秽,驱妖除魔,还能消灾免难,给人予吉祥。如今,每当佳节来临,宾朋欢聚,不亦乐乎。泼水节便成为经贸洽谈、促进交流,推进双赢的纽带和桥梁。 【目瑙纵歌节】 目瑙纵歌节是瑞丽景颇族人民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原属祭祀性的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庆祝丰收的传统仪式。景颇族目瑙纵歌节源于创世英雄宁贯娃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只有太阳的子女会跳目瑙纵歌。有一次,太阳神邀请地球上的万物去参加目瑙纵歌盛会。盛会结束后,鸟类便返回地球,途中它们见果林中硕果累累,就高兴地跳起在太阳宫跳过的舞蹈。景颇族的祖先宁贯娃听到鸟类跳目瑙纵歌的消息,便赶去观赏。他被目瑙纵歌所陶醉,于是向鸟类学跳此舞。自此,天上的“目瑙纵歌”就来到人间。不久,他在日月山下(今青海湖附近)组织了首次目瑙盛会。景颇族目瑙纵歌节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以后举行,为期3~7天。景颇称为“目瑙”,载佤称为“纵歌”,含有大家跳舞的意思。目瑙纵歌节期间,景颇族男女身着节日盛装,从山山寨寨,四面八方聚集到举行目瑙纵歌节活动的场地纵情歌舞。目瑙纵歌舞由两位德高望重的“瑙双”领头。“瑙双”头戴美丽的孔雀羽冠,伴随着优美,粗犷的旋律,手中挥舞熠熠闪光的银刀领舞在纵歌队伍的最前头。在“瑙双”的引领下,景颇族男女老少踩着象脚鼓和用“桑比”、“巴扎”伴奏的声音,边歌边舞。“纵歌”队伍规模庞大,气势恢弘、舞步刚健有力,变换有序。在歌舞声中还伴随着“哦啦!哦啦!”的欢呼声,声振遍野,是团结和力量的象征。舞场中央竖有高大的“目瑙示栋”,上刻跳目瑙纵歌的路线。人们围着“示栋”尽情纵歌,通宵达旦,场面颇为壮观。参加纵歌的人们来自十里八乡,人数多达数千人,甚至上万人,故景颇族目瑙纵歌亦称“万人舞”. 【中缅胞波节】 中缅胞波狂欢节是中共瑞丽市委、市人民政府进入新世纪,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对内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中缅胞波情谊,与缅方共同举办的大型综合性节日活动。是近年来造节兴市、造节兴旅的成功典范。首届中缅胞波狂欢节于2000年4月15日至18日由瑞丽市人民政府在瑞丽东南亚南亚风情园主办,缅甸木姐地区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协办。自2001年第二届起,升格为云南省政府“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分会场和主要活动内容之一,由中国云南省旅游局和缅甸国家旅游部宾馆饭店司主办,德宏州政府、瑞丽市人民政府和缅甸木姐地区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承办。中缅胞波节首届活动时就确定了“和平、发展、吉祥、共欢”的节日主题。胞波狂欢节节徽以中国和缅甸的英文第一个字母“C”和“M”组成,造型为一白象,“白象”象征吉祥;用红、黄、绿三铯圈围边,象征团结、喜庆;底铯为蓝铯,象征和平、发展。活动内容主要有“开幕式大巡游”、“瑞丽江小姐评选”、“民族服饰展演比赛”“牛车选美竞赛”、“民族体育”、“水灯祝福”等。中缅胞波狂欢节于每年的“五一”黄金周举办。节日期间,来自中缅“四城一区”:中国瑞丽、畹町经济开发区及缅甸木姐、南坎、九谷的各族群众欢聚瑞丽江广场,载歌载舞,尽情狂欢。

中国和缅甸之间的友谊为什么被称为“胞波情谊”

“胞波”是兄弟同胞的意思。由缅语音译而来,原义为同胞。是对中国人的亲切称呼。 所以象征缅甸和中国是兄弟一样的亲切。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与缅甸吴巴瑞总理亲手缔造了中缅两国兄弟般的友谊。现在的胞波节更成了两国人民共同的欢乐盛典。

“胞波”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当年中国被苏联和美国孤立。在外交上寻求突破,就跟非洲的许多小国建立好关系,当时缅甸在国际亚洲还算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是缅甸人。加上缅甸的地理位置的重要,周总理在外交战略上极力拉拢缅甸,而建立良好的关系,缅甸人亲切的称中国为胞波。中国与缅甸划分国界的时候,周总理将一些中国的土地都划分给了缅甸,为的就是打好关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kuaixun/1563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